昆山飞米粒心理咨询:为什么那些“不完美的人”往往更高效?

2024-10-18  本文已影响0人  昆山飞米粒心理与生涯
昆山飞米粒心理咨询

你有没有见过这样一种人,他们从来不会因为内耗而拖延,他们做事干脆利落,没有多余的心理挣扎。我们常常会认为,能够做到这点的人一定很自信、很强大。但其实,正是那些认为自己“不那么牛”的人,才是真正不会内耗的人。

这听起来有点反常识,为什么?因为**内耗的最大补给其实来源于自恋**。而在精神分析中,自恋正是我们心理成长的四大障碍之一。如果你能理解和化解自恋,你已经迈出了内在成长的第一步。

自恋的真相:并不是你想象中的“爱自己”

很多人误解自恋,以为它是对自己的过度爱护和夸大。但实际上,自恋是一种**无法接纳自己普通的深层羞耻感**。那些内耗、拖延和完美主义背后的心理机制,往往是因为我们在心里不允许自己失败,害怕暴露“普通”的一面。

让我用一个小例子来解释。

几周前,我计划在周末完成一项重要的工作。虽然时间充足,我却迟迟没有动笔,总想着“明天再开始”。直到周日晚上,工作依然没有完成。我感到极度焦虑,甚至有点责备自己。那一刻,我意识到,真正阻碍我行动的并不是时间不够,也不是工作量太大,而是我对结果的过高期待。

我心里的那个“完美自己”始终希望一鸣惊人。我幻想自己只要动笔,就要写出一篇惊艳的文章,获得100,000+的点赞。这个过高的标准让我迟迟不敢开始,因为我害怕结果不如预期,害怕一旦下笔,我就会发现自己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出色。

这种心态非常普遍。我们很多人拖延,不是因为懒,而是因为心底有一个隐藏的欲望:**只要我还没有开始,我就仍然保持完美**。一旦真正动手,失败或不如意的结果会将我们拉回“普通人”的现实中,而这正是内耗的根源。

不完美的力量:为什么接纳自己普通,反而能让你更快进步?

内耗的核心问题就在于我们不能接受自己的普通。很多人,甚至包括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也无法接受孩子的普通,总希望他们比别人强,总想培养“天才”。而我们在生活中,往往也会用这种“完美标准”来约束自己,结果陷入不断的焦虑和拖延。

那么如何打破这个内耗循环呢?答案是:**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我们必须学会面对一个现实:你并不是天才,但这并不意味着你不值得被爱或无法获得成功。恰恰相反,当你放下对完美的执念,接受“我是个普通人”的现实,你会发现自己的内心变得轻松起来。你不再为完美而拖延,而是愿意以行动为主导,踏实地完成每一件事。

有位朋友小王曾分享过他的经历。他是一名创业者,早期对自己的项目抱有极高的期待,认为自己要么不做,一旦做就必须做到最好。他常常熬夜加班,反复修改方案,甚至陷入自我怀疑的循环。因为他总是想着第一次推出的产品就要完美无缺,结果反而导致很多项目迟迟不能落地。

后来小王的导师告诉他:“**第一步不必完美,重点是开始**。最好的产品不是你一开始就做得完美,而是通过无数次改进和打磨逐渐变得优秀的。”小王终于意识到,自己对于结果的执念过于强烈,而忽略了行动的价值。于是,他开始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只要求项目按时推进,而不是一次就做到极致。结果是,项目不仅顺利启动,他的效率和内心的满足感也提升了。

如何降低自恋,拥抱不完美的自我?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式来降低内耗,提升行动力:

重新定义成功:如果你总是以“完美的成果”来定义成功,那么很可能会陷入拖延和内耗的循环。将成功定义为“完成某个任务”,而不是结果的优劣。正如小王在创业初期,成功的关键在于推进项目,而不是第一次就要完美无缺。

接受错误和不完美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错误和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当你接受了“我不必一开始就完美”的想法,你就会减少对自我的苛责,更容易采取行动。你可以在心中默念:“我是普通人,普通人也可以做出伟大的事。”

专注于过程,而不是结果:过分关注最终结果会让你忽略行动的过程,而行动才是你进步的根本。当你专注于今天做了多少、推进了多少,内心就会减少焦虑和自我怀疑。

设定现实的、可执行的目标:完美主义者往往喜欢设定过高的目标,导致自己不敢开始。试着将大目标拆解成小任务,逐步完成,这样可以减轻压力,并建立持续的行动力。

结语:接受普通,让内在变得强大

我们常常以为,只有通过出众、通过让所有人看到我们的“非凡”,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但真正高效、内心强大的人往往是那些**愿意接纳自己不完美**,并且能够持续行动的人。当你能够放下自恋的执念,接受“普通”的自己,你会发现内耗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踏实的力量感和持续行动的动力。

从今天开始,不妨尝试对自己说:“我不需要完美,但我可以不断进步。”这就是打破内耗的第一步。

如果你心理有什么困惑,可以随时找我聊聊哦,我们拥有系统的方法,协助你梳理出真正的问题,帮你走出困境,实现自我成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