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篇 抱怨,无效

2020-09-16  本文已影响0人  小白记录本

抱怨并不能改变别人,并不能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真的是这样!有时候对一件事情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在抱怨上面,抱怨这个,抱怨那个,但到最后并没有对我们任何帮助。

我之前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不会轻易的口头说出一些抱怨的话,而是在心里想一想,这样就好多了,因为我们的语言是对我们思想的一种强调。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一种感觉,对某件事情我们本来是不太清楚的,但是我们经过语言组织,对别人说或者是分享,表达出来之后,我们就会越来越清晰,所以,语言能帮助我们理顺想法。

用于我们很课堂上,我们会鼓励孩子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因为越说越清晰;我们也会读完一本书把它写出来,或者讲出来,因为越讲越清晰;讲和说,是对一些想法的,再捋顺和再深化。

那同样,当这些语言是负面的,也会加深我们负面的一些情绪。比如说,我只是有一点点累而已,我如果跟别人表达我很累,那可能我在心里边就会强调自己特别累,就好像真的觉得自己很累似的。所以,负面的情绪不能轻易的用语言来表达出来,这样会加深我们的这些情绪。

一味的抱怨,一味的发泄自己的坏情绪,或者一些负面的想法,对解决问题是没有帮助的,相反会强化问题,让矛盾升级。

所以,要转换自己的思路,不轻易的发泄,吐槽。

第417篇 抱怨,无效

其次,一定不要假设别人怎样。当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出现缝隙时,往往是,我们觉得“别人怎样怎样”把这种先入为主的想法带入心里,那别人在观察别人的一言一行时,可能我们会强化他的这种行为。有一个小故事,说的是一个人的斧子丢了,他觉得一定是邻居的小孩偷了,他每次看到邻居家的小孩,他的一举一动都觉得他像个小偷。后来,他的斧子找到了,并不是邻居家的孩子偷的。

为什么,他觉得邻居家的小孩一举一动都是小偷呢?因为他把邻居家的小孩假设为小偷了。我们往往是这样,从某一个行为上,觉得一个人怎样怎样,给他贴上标签,他以后的所有言行,都会是我们心里边的那个标签的延射。

所以,遇到事情,不要轻易给别人贴标签,我们要及时进行换位思考,要有同理心。

有这样的一种想法,我们就不会轻易的去抱怨别人的不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