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华:一个被媒体解锁的流量密码

2022-05-08  本文已影响0人  素心书文

这是一个魔幻的世界,娱乐至死的年代,各种妖魔鬼怪齐登场,以丑为美,畸形的价值观,不知道该用什么词去形容了。变幻莫测,多姿多彩,这个世界从来不是非黑即白,也正是多彩,生活才会更加饶有趣味吧!

除非工作需要,我写自己的文章向来不追热点,基本都是随性而为。今天这篇文章,算是蹭一下余秀华的热度吧!

其实上个月就想写余秀华了!

3月末,我看到有家媒体采访余秀华的文章,文章内容大致讲述了余秀华从写《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出名后,花15万与前夫离婚、到网上与键盘侠对骂,抖音上开直播认识90后养蜂人杨槠策,俩人相识相恋,秋千下你侬我侬。

去年元旦左右,杨槠策率先在网上公布两人的恋情的时候,网络上各种声音纷至沓来,今年刚过完五一,余秀华又在微博上晒出了两人的婚纱照,坐实了两人的关系。有网友祝福,觉得爱情战胜了一切,也有网友质疑,这哪里是爱情?分明是各有所图,各图所需罢了!

他们之间有没有真爱,撇开不谈,一是我不喜欢八卦,二是又与我何干?不过由余秀华,我想谈谈对诗歌理解。

何谓诗歌?百度词条解释: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中国最早的诗歌来源于《诗经》,《诗经》中的大部分内容来源于上古民歌,都是当时人们生活的反映,取材于生活,由此可以看出诗歌就是记录生活,谁都可以写。

只不过是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朝代的更迭,我们看到的诗歌只是历史上有影响力的人留下的作品,而那些无名的人写的诗歌,只是无人记录罢了。

就算有记录,因为人不出名,在政治上没有做出贡献,也不会在历史上留名。比如前面提到的《诗经》是一部编撰整理的诗歌总集,后人只记住了《诗经》的中的诗及编诗的人,却不知道有些诗是何人所写?

钱穆在《中国历史精神》里面谈到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区别时,有这样一段描述:古代中国因为作者出名,作品才出名,比如王安石,西方是因为作品出名后,作者才出名,比如莎士比亚,很多人是知道了他的《哈姆雷特》,才知道的作者。

回看中国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秦汉时期的司马迁、司马相如、贾谊,还是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或者是唐宋时期的八大家,以及我们后人所熟知李白、杜甫、辛弃疾、文天祥等,这些诗人大部分都是在政治都有个一官半职。他们当时也不是把写诗当职业,大部分都是一种牢骚抱怨罢了,更多的就是一种文字游戏,跟现代的娱乐方式差不多。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诗歌的题材一直在变,从《诗经》里的《风》《雅》《颂》,到两汉的赋,以及南北朝的民歌,后来的唐诗宋词元曲小令等,朝代更迭,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语言体系发生了变化,新文化运动是个分水岭。

自从白话文兴起后,由胡适率先用白话写诗歌,后来刘半农、徐志摩等一批新月社诗人兴起,再到七八十年代的海子、舒婷、北岛、顾城,到现代到汪国真、席慕容、以及余秀华,他们都是时代的产物。

但是,写诗并非诗人的专利,你把心事放在阳光下,你的思维也会绽放一朵花蕊。

我一直认为每个人天生都是诗人,只要会说话,随口吟诵一些生活哲理,哪怕是一些经验之谈,都可以称得上诗人,只不过是有些人说的合仄押韵、富于美感,而有些人说的朴实无华,简单直白而已。

我想大部分人年轻时,谈恋爱的时候,都会说几句情话吧!而把那些话记录下来,难道不是一首诗吗?而这些诗的语言,发自肺腑的表达,难道会比诗人的差吗?那为什么诗人的诗会流传于世?而你写的诗却籍籍无名呢?

我前文提到过,大部分诗歌流传于后世,一方面是因为写诗的人在历史上本身就很出名,他们大部分都是一些官员,而这些人本身就是一个圈子,其中有在那个时代掌握着话语权,可以推动诗歌的传播,同时流传下来,另外一方面是诗人本身才华就很出众,再加上在那个时代,做出一些超乎常人的举动,或者是惊世骇俗的事情,比如徐志摩与林徽因陆小曼之间的绯闻恋爱,顾城与两个女人之间的爱恨情仇等,因为与众不同,才会引起当世人的轰动,说白了,还是有话题讨论度。

当今的余秀华仿佛也看透了这一点,在互联网时代尽情表演。从她写出《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这首诗开始,围绕着她的话题讨论一直不断。媒体为什么采访她呢?难道真的是为了她的作品吗?相比她的作品而言,恐怕还是她这个人。

脑瘫诗人、草根诗人,农民,妇女... ...随便拿出一个标签,都是引爆话题的热点。

而余秀华自己深谙自己出名的点在哪里,她也会时不时制造一些令人大跌眼镜的话题,在微博上炒作自己,出名后花15万元与丈夫离婚、表白李建、手撕键盘侠、微博上与网友隔空对骂、将暗恋对象的事公布于众,到如今46岁嫁90后小伙,在抖音直播间秀恩爱,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举动,无不是在刷新着大众的三观,挑动着大众的神经。

竟然还有网友在评论区赞扬余秀华真性情,不做作,甚至有人评论是女性中的天花板,如果世界上的女性都这样,岂不乱了套?

娱乐至死的年代,错把粗俗当性情,错把炒作当追捧,错把作秀当恩爱。

你看她拍的视频,穿着古装,坐在秋千下,和男友尽情表演,直播间一个46岁的老阿姨对着90后的小伙子求抱抱,这哪是爱情呀!分明就是在作秀。

她越是秀表演,就会引起越多的人围观,吐槽也好,赞扬也罢,余秀华都不在意。

因为争议越大,关注的人越多,流量也就越多,而余秀华和他男友的名气也就越大。

这样就会有更多的媒体去采访她。而媒体也需要这样一个充满争议的人,制造源源不断的话题,这样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流量。

这个时代,流量至上,哪里还有诗呢?疫情起起伏伏,国际局势动荡不安,活着已经不容易了,写诗成了一种奢侈。

几年前,高晓松曾说过一句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或许正是因为每个人心中都一份诗和远方,只是迫于生活压力,不愿表达了,现在发个朋友圈,就有人说矫情,因此人越大,变大越沉默,有时候不是不愿意写诗了,而是不想将心事公诸于众罢了。

而余秀华,敢说敢写,在这样一个时代,应运而生,说出了一部分人的心声,被一部分人捧红,只是欲戴王冠,必受其重,她到底是“诗人”,还是流量裹挟的“话题诗人”,或许时间会证明一切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