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我的外婆,从不内耗》什么是爱自己?
这本书刚开始是没怎么放在心上的,第一次微信读书给我推荐的时候,我是直接选择忽视的,直接按了过滤键,第二次推荐的时候,我还是怎么正视它,只是单纯的看了一下,微信推荐值达到87.7%,基本上算是比较好的了,但这一次,我也只是草草扫了一下,又因但是店里突然有客人来,我也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几天之后,微信读书又给我推荐了这本书,这算是微信读书第三次给我着这本书了,这可是很少出现的情况啊,之前只要我点过滤掉的书,微信读书可是不会再不到半月的时间里推荐三次啊。
也可能是缘分不到吧,之前两次推荐我都是草草过滤掉,但第三次的时候,我上午的时候刚好看了一篇这本书的读后感,刚好,下午的时候,我又收到了这本书的推荐,上午看了读后感,加上微信读书多次把这本书推到我微信读书的主页上,也就导致我从未看过此书,对书名却一点的不陌生。
说实在的,我是因为看了读后感之后,才决定要看此书的,我用了3个半小时将这本7.9万字的书给看完了,这本书也是我最近半年了,一次性一口气读完的书。这本书记录作者外婆生前的小故事,里面的每一个小故事都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这本书从我个人看来,还是值得所有女性看看的,作者从头到尾用外婆亲身经历的一些小故事塑造了一位“从始至终的要先顾着自己,只有自己好好的,生存下来了,才能顾得了别人,一直爱自己的外婆。
在这里,我想分享这本书对我震撼最大的2个故事。
1
在特殊年代,外婆病倒了,险些丧命。一次她看完病在门口走不动,听见屋里的医生议论:“刚刚那位活不到40岁。”外婆以前帮过的一位农场女工提供了重要消息:凭借单位和医院开的工作、病历等证明,可以定期在农场买到牛奶。
妈妈和舅舅那时在上单位幼儿园,幼儿园提供三餐,舅舅因为年幼抢不过别的孩子,常常饿肚子,每次外婆喝牛奶的时候,舅舅会眼巴巴地在一边看着,直到妈妈拉起他往门外走,说:别看了,我们去外面玩。
外婆只是背对着门口,把所有的牛奶都喝下去,把涮瓶子的水都喝掉,也没有跟他们分享。
在那时那刻,外婆权衡利弊。
外公帮扶原生家庭的负担逐渐减轻,加之他长得英俊,如果外婆真的去世,就可能会有新人进门。她的老公将成为别人的老公,她的孩子将成为别人的孩子。
后妈会怎样对待这两个孩子?如果后妈有了自己的孩子呢?当年物质资源极度匮乏,自己的孩子会遭遇怎样的命运?正因她对人性洞察至臻,对俗世了解入微,她的这个决定才如此决绝又让一般人无法理解。就算要背负自私的误解,她也要保住自己的命。
把牛奶让给孩子,能让多少次?把救命物资让给孩子,自己病重不治,确实能体现自己的无私与伟大,孩子幼年就没有母亲会遭遇什么,孩子懂事之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会不会背负一辈子内心的重担?把救命物资让给孩子,就算活下来了,自己会不会就因此对孩子的感受不同,毕竟“你当初喝的可是我省下用来救命的牛奶”。
当孩子眼巴巴,可怜兮兮的看着你手中的牛奶时,我想,作为母亲都会先将食物给孩子,偏偏外婆没有。
这正是外婆的智慧之处,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一旦外婆将好不容易得来的唯一营养补品给了舅舅他们,那么等待她的就只有丢下一双儿女,然后自己一命呜呼,自己的老公成了别人的老公,自己的孩子成了别人的孩子。
还有就是等孩子长大了,知道是自己的原因,导致母亲失去了生命,会不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内心负担呢。
这便是外婆的智慧和对人性的洞察至臻及对世俗的了解入微,宁愿背负自私的误解,也要保住自己性命。
2小时候家里总要接济爸爸老家的亲戚,所以妈妈一直很节俭,总是捡别人的旧衣服给我穿。上海的亲戚会把不要的旧衣服送给我们,因为在所有亲戚中,我和妈妈穿得最寒酸。爸爸的职业发展一直不顺利,在单位被边缘化。
一次爸妈爆发争吵,是因为爸爸把家里一个昂贵的电子产品送给了同事。他总把自家不舍得用、不舍得吃的东西送人,还说自己厚道、重情义。但他的大方似乎没得到什么回报,气得他常说外婆不便插手我们家的事情,只能帮助我梳理事情的逻辑,希望我能吸取教训。
她这样解释:“其实你爸非常自卑,希望能用大方换取他人的尊重和回报。但你想,将军关心士兵,下属会感激涕零,乞丐对士兵的关心则可能反而招来不屑。付出一样,为什么效果不一样?”“人也是动物,会根据彼此的等级来判断怎么交往,这是本能。有些人不敢对自己好,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不用拥有,拧拧巴巴,人非常容易暴躁。
人越舍不得把资源倾斜给自己,付出就越不被重视,越不被重视,就越想被重视,自然会付出更多,资源都贡献出去了,自己还怎么发展呢?而有些人付出一点就会被感激。”
个人如何看待自己,会影响甚至决定别人如何看待自己。人性就是如此,你越卑微小心低姿态,越容易被轻视;越自尊自信有能力,越被重视。把时间、精力、金钱投入到自己和家人身上,对身体和情绪都有好处,这样更容易成功,别人也会更尊重你的想法,重视你的付出。
当你从容自信时,自然有人关注你;当你越来越有能力时,自然会有人看得起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