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完美
关于作者
迈克尔·桑德尔,哈佛大学教授。他的著作《金钱不能买什么》《公正》等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学术界,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知识大众的热议。同时,他开设的网络公开课《公正》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哲学课程,上线一年即有超过一千万人次观看。
关于本书
《反对完美》是桑德尔教授的前沿力著,探讨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伦理困境。2001年,桑德尔受美国总统邀请加入“总统生命伦理委员会”,负责研究与生物科技相关的伦理问题,并向总统提出政策建议。本书就是他对这个问题沉思8年后的总结成果。
核心内容
一、“生化运动员”的出现,会让体育比赛失去意义。
二、人类追求“完美后代”的冲动,曾在历史上造成了一场巨大的人道主义灾难。
三、用基因技术来订做完美孩子,最终损害的是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
一、“生化运动员”的出现,会让体育比赛失去意义
在体育比赛中,如果出现一些新的技术手段,既能迅速提升运动员的成绩,又对健康没有损害,甚至能增强运动员的体质,这些技术手段该不该被允许使用?比如注射红血球生成素,这是一种促进身体制造红血球的激素,它本来是用于治疗肾脏功能衰竭症的。如果用在健康的运动员身上,就能增加他们的红血球浓度,从而显著提升肌肉耐力。如果更进一步,直接对运动员进行基因改造,让他们的身体可以自行生产出更多的红血球生成素,这又该不该禁止?
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书中提出了这样一种假设:如果对技术的使用完全没有限制,那么未来很有可能出现一种叫做“生化运动员”的新物种。他们的身体经过基因改良和计算机芯片植入,不但拥有远远超出一般人的爆发力和耐力,并且每一个技术动作都非常完美,出手时机也把握得精确无误。由于普通人根本无法和生化运动员竞争,最后能够参加比赛的人全部都是生化运动员。
想一想,体育比赛的终极目的是什么?作者认为,不是我们常说的“更高、更快、更强”,而是为了欣赏和赞叹自然赋予人类的才能和天赋。我们必须意识到,生命是自然的恩赐,人类所拥有的才能和天赋并不是自己的功劳,而是自然赐予的礼物。现在,生化运动员的出现,让这些自然赐予的礼物不再珍贵,人类可以随心所欲地赋予自己想要的任何天赋。这样一来,体育比赛就失去了自身的意义,事实上沦为了技术军备竞赛的表演赛。这才是体育比赛反对“生化运动员”的根本理由。
二、人类追求“完美后代”的冲动,曾在历史上造成了一场巨大的人道主义灾难
追求“完美后代”的想法并不新奇,自从近代科学发现了遗传的秘密以来,人类就一直有优化后代血统的冲动。在20世纪初,美国的精英阶层曾发起了一场全国性的优生学运动。它的具体目标有两个,第一是鼓励健康优秀的公民多生孩子;第二是对身心不健全和有遗传缺陷的群体进行强行绝育。在优生学运动的推动下,1907年,美国印第安纳州首先通过了一条法律,规定精神病人、犯人和赤贫者必须接受绝育手术。随后,有29个州相继颁布了强制绝育的法律,总共有超过6万名美国人被强制绝育。其中最具标志性的案例,是在1927年,美国最高法院以8:1的投票结果裁定:收容所对一个三代弱智的未婚妈妈实施强制绝育是符合美国宪法的。更夸张的是,没人能想象得到,直到一百年后的今天,美国仍然有20个州的绝育法没有被书面废止。
然而,优生学运动造成的破坏远远不止如此,这只是一场更大灾难的开始。在大西洋彼岸的德国,有一个人对美国的优生学运动发生了浓厚兴趣,并决定大规模推广,这个人就是阿道夫·希特勒。希特勒在1933年上台之后,开始强力推行纳粹的优生绝育法,这个法令在一开始获得了美国优生学家的一致赞赏。《洛杉矶时报》就刊登头条新闻,称优生绝育法“让德国有了新风貌”。当然,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希特勒的优生绝育法最后演变成了种族灭绝和大屠杀,造成了近代史上最大的人道主义灾难。由于这样一段历史背景,所以在当代西方语境中,优生学运动就与极权暴政联系在一起,被视为人类曾经犯下的重大错误。
不过必须指出,我们中文语境中的“优生学”含义是完全不同的,它是指在公共卫生服务层面,提倡对胎儿重大疾病的产前筛查,比如像先天性心脏病和唐氏综合征的筛查,这是完全合理的、正面的。
三、用基因技术来订做完美孩子,最终损害的是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
作者引用神学家威廉·梅的观点,认为父母对孩子的爱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接受的爱,二是转化的爱。所谓接受的爱,就是把孩子看成是上天恩赐的礼物,全心全意地接受孩子与生俱来的本质,包括他的所有不足,这体现出对生命的谦卑和敬畏。所谓转化的爱,就是通过教育促进孩子的发展,使他达到一个更好的状态,这是为人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
这两方面的爱必须达到某种平衡,不能有所偏废。如果接受的爱压倒了转化的爱,就等于纵容和溺爱;如果转化的爱压倒了接受的爱,那么孩子就成为父母满足自己野心的工具。那些“订做完美孩子”的父母,就是转化的爱压倒接受的爱的典型。他们不再对上天恩赐的生命心存感激和敬畏,而是对生命采取一种征服和控制的立场。他们倾向于把孩子看成是自己设计的一件物品,是自己个人意志的产物,从而更有可能对孩子的未来表现更为挑剔和严苛。这显然不再是无条件的爱,而是对亲子关系最致命的打击。
不过,也有人指出,没有采用基因技术的父母难道就没有这个问题吗?那些用高压的教育方式来强力形塑孩子的父母,在对待生命的态度上,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同。就我们中国读者来说,家长为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采取严厉态度来对孩子进行填鸭式教育,已经见怪不怪了。
作者认为,从根本上说,用高压教育来形塑孩子的父母和用基因技术改造孩子的父母,两者没有实质上的区别。但这并不能证明,用基因改造孩子是对的;而是反过来证明了,用传统的高压教育来形塑孩子同样是错的,这也是损害父母无条件的爱的另一种方式。
金句
1. 现代人类在不断“追求完美”的背后,其实是试图凭借万能的金钱和技术,把自身升级为神,这是相当危险的。
2. 体育比赛的终极意义,是为了欣赏和赞叹自然赋予人类的才能和天赋,而“生化运动员”的出现否定了这个意义。
3. 把孩子看成是上天恩赐的礼物,全心全意地接受孩子与生俱来的本质,包括他的所有不足,这体现出对生命的谦卑和敬畏。
4. 如果接受的爱压倒了转化的爱,就等于纵容和溺爱;如果转化的爱压倒了接受的爱,那么孩子就成为父母满足自己野心的工具。
撰稿:麻辣姐
脑图:摩西
转述:孙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