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传播学

《娱乐至死》|学会独立思考,我们可以被所爱的东西拯救

2020-04-29  本文已影响0人  18级田秋红

      作者在《娱乐至死》中对电视时代的文化发展表达了深深地忧虑,而且对于如何解决“电视让文化娱乐化、庸俗化、浅薄化”这一问题,直到书的结尾作者也没有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

《娱乐至死》

如今“互联网时代”

      在三十多年后的今天,电视的影响力在消退,但是科技和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时代”代替了“电视时代”,问题依然存在,不过是转移到别的载体。

      网络时代的到来,破坏了我们的对于知识的渴求的完整性,以及思维深度的挖掘,以及逻辑条理的清晰度都会受到影响。 一个民族缺少思维的深度是可怕的,大家都是习惯与看电视,玩手机,这样对我们的神经的改变以及思维的深度的开发的伤害无疑是致命的。

      同时过于沉溺于娱乐,大家都想着一夜成名,所以很多的人都想着拍拍视频,成为网红,视频,照片的兴起,我们只能看到一片树叶,我们无法看到整片森林,同时我们只能看到一片天空,而不是完整的天空,这对于青少年的思维的开发,以及想象力的破坏是巨大的,书籍不仅可以连贯我们的思维更是的可以开拓我们的思想,衍深我们的精神境界。

      娱乐化的影响是双重的,并非只有坏处而没有任何好处。只需要时刻坚持自我,不在娱乐中迷失自己,也少玩手机,多看书,静下来思考,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也不至于娱乐至死。


一些笔记

      书中有些话非常有哲理,放在当代,也值得深思。

“在思考过程中,观众没有东西可看。思考不是表演艺术,而电视需要的是表演艺术。”

      如果说,电视“只看重表演,不需要思想”,这个看法的却有些失之绝对,但有几分道理。按照作者的分析,电视的技术特点,决定了它无法也不需要思考,你在电视上思考,观众在这过程中就没有东西可看,而观众一旦思考,就会错过接下来如缕不绝的画面和信息;比起思想性,电视更需要表演艺术和化妆术,电视要的不是证明你内心是否诚恳,而是你在镜头里看起来诚恳,观众说到底不关心你的观点,而是关心你留给大家的印象。这么一想,我们就不会对今天青春有你,明日之子这类电视选秀节目的红火和巨大影响力,感到吃惊了。电视选秀,就是纯粹的娱乐,不需要思考,不需要意义。

“沃尔特•李普曼在1920年写过:‘无法察觉谎言的社会是没有自由的。’”

      电视新闻、碎片化的话语和历史都不可避免地起到蒙蔽作用,我们正在失去判断什么是信息的能力,流于表面的信息只能提供给我们情绪,让我们误以为自己知道了很多事实,把无知当成知识 。

“用最简单的话来说,电视为真实性提供了一种新的定义:讲述者的可信度决定了事件的真实性。”

“电视告诉杂志‘新闻是一种娱乐’,杂志转而告诉电视‘只有娱乐才是新闻’。”

“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

“在一个科技发达的时代里,造成精神毁灭的敌人更可能是一个满面笑容的人,而不是那种一眼看上去就让人心生怀疑和仇恨的人。”

“人们感到痛苦地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本书的最后一句话,这是处于 麻木状态的人们的典型表现。只不过,人们的笑声中,分明还带着泪水。


结语

      虽然书本写作的社会背景与我们所处的环境不同,或许如今“互联网时代”比“电视时代”稍微有一点自己的思考。但是我们不能忽略波兹曼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具有警示性,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娱乐至死》让我们明白,某些信息形式对文化是有杀伤力的,应该警惕和远离这些信息形式;信息自由是把双刃剑,在信息泛滥的今天,保持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保持理性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那么,我们将被所热爱的东西拯救,不是“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而是“amusing ourselves to survive”。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