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自传》读书报告

2019-08-07  本文已影响0人  proalice

仰望伟大

读《居里夫人自传》有感

在课堂上跟同学们一起进行SSR阅读,我们已经坚持了三个多月了,每天课前的这七分钟安静阅读的时间,是我们非常享受的一段时间了。手上的书读完了之后,我立刻买来了The Autobiography of Marie Curie。选这本传记,除了一直都知道伟大人物的传记,可以引领自己的成长之外,还有其他更“实际”的原因:一方面,因为自己对这位伟大的女性也很感兴趣,恰好自己的教学也进行到了women of achievements,读这本书也是很符合当下的教学主题;另一方面,之前在辜向东教授的学英文公号里看到她全文摘录过这个自传,一直非常关注女性发展的辜教授也是强烈推荐这本书;同时还有一个私心,那就是想从伟大人物的成长中去“偷师”如何给自己的孩子,尤其是为女儿提供更好地成长支持。

我买到的这本书,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中英对照版的居里夫人的自传,第二部分是她的小女儿写的《居里夫人传》。这一个自传,一个他传,视角不同,叙事风格不同,互相补充,让我对居里夫人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就像她自己在一开篇所言,她在美国友人的再三敦促下写下来的这短短的自传,仅仅是她一生的大趋势,是一条人生的主线,只讲述她一生中的为数不多的重要的思想和感受。这些在她眼里的重要的内容包括:我的家庭,婚后生活,在战争中以及美国之行。我用了不到一个月的SSR阅读时间,很快地把这本书读完了。随着阅读的深入,自己被这位伟大的女性磨难而光辉的一生中深深震撼。

(一)家学有渊源

这是我看了居里夫人自传之后第一个感触。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皮埃尔都来自书香门第,玛丽的祖父从事教育事业,父亲是才华横溢的教授,而她的母亲很年轻时就是一所女子学校的校长,从事着“极其崇高而庄严”的事业。玛丽的兄弟姐妹,无一例外地成为了著名的医生、教师,都是对社会、对人类有杰出贡献的高级知识分子。她的丈夫皮埃尔的父亲则是资历很深的物理学家,他的哥哥也是知名的大学教授。在这样的书香门第耳濡目染,毫不夸张地说,居里夫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开始自己的科学研究了。

好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好的父母,对于孩子来说,应该是力量和勇气的源泉。玛丽的父母不仅情投意合,而且志趣相投,应该是玛丽所见过的最美好的爱情吧。母亲温柔敦厚,知识广博,严于律己,这些高贵的品格,无一不内化成玛丽对自己的要求。玛丽不到九岁的时候,母亲因病去世,她的父亲在巨大的悲痛面前,哀而不伤,专注于自己的本职工作,专注于孩子的教育,他所表现出来的坚韧不拔和那奋勇向前的担当和勇气,应该也是玛丽这充满磨难的一生中汲取不尽的力量的源泉吧。即使在异族的长期蹂躏之下,父亲那热情洋溢地作诗赋词,也不断地滋养着玛丽浓烈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所有的这些能量,造就了玛丽·居里——一个高洁的学者,热忱的科学家,坚韧的母亲和虔诚的爱国者。

(二)一生挚爱

祖国波兰是玛丽的一生挚爱,年轻时候的玛丽就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自觉地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她非常积极地参与华沙的秘密团体,传播自己所学,启迪大众,以期报效祖国,她的目光也从来没有从祖国身上移开过,她的一生从未停止过为民族独立而忧虑,为祖国强大而奋斗。

皮埃尔,这个玛丽眼中的dreamer,更是玛丽的一生挚爱。玛丽和皮埃尔的爱情,是这个世间最难得的、最高境界的爱情。他们的目光深切地注视着对方,深爱着对方,他们互相欣赏,互相扶持,互相视为上帝恩赐的最特别的伴侣。他们的目光更是同时注视着更遥远的远方,注视着人类共同的命运。他们共同探究最艰深的自然科学的秘密,共同分享这崇高的事业的乐趣。在生活上,工作上,方方面面,他们是同频的:对大自然的衷心喜爱,对科研的极端狂热,对宁静生活的极致追求,甚至,就连面对纷沓至来的荣誉和名利,他们那不加掩饰地冷淡,甚至笨拙而疏离的样子,都是那么地相似。

科学研究,尤其是对于镭的研究,是玛丽的一生挚爱。这是她和丈夫共同发现的“孩子”,玛丽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她没日没夜地扑在这项研究上,完全不顾个人的安危,她的双手在实验中被镭不断地烧伤,干枯甚至化脓,她的血液因为长期暴露在镭射气以及其他更危险的射线中而发生成分改变,她的身体在高强度的科学研究中日渐虚弱,但是有什么关系?在这个热忱的科学家眼里,世间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在这简陋的木棚里忘我地实验工作更美好的事情了,这一生中最激动的时刻,也莫过于看到他们成功分离出来的装在玻璃瓶里的镭向周围散发出光芒了。

玛丽的一生充满了磨难,自己的祖国长期处在沙俄的蹂躏下,幼年的玛丽受到严酷的压制,而她的母亲又早早地撒手人寰,这些沉痛的打击在她的心里投下了巨大的阴影。而成年之后,玛丽和丈夫开始做研究的时候,连个像样的实验室都没有,更别说所精密的实验仪器了,条件艰苦至极。正当他们的科研事业如日中天之时,皮埃尔又遭遇不测,留下玛丽和年幼的孩子们在这苦难的人世间。玛丽一生的挚爱,让她的这一生,过得压抑而隐忍,过得劳碌而痛苦。然而她把悲痛深深地藏在心间,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奋勇向前,只因她如此深沉地爱着她的爱人,她的国家。这一生挚爱,让人热泪盈眶,肃然起敬。

(三)孰轻孰重

玛丽的自传写得非常简单,语调从容而平缓,似乎在讲述一个复杂的实验流程,只是在严肃认真地交代这个实验中最关键的几步,是怎样进行下去的。她的叙述自始至终都极为克制和冷静,充满了理性的乐观主义,似乎过往的一切都宛如她简单明了的话语,波澜不惊。而只有当我读了书的后半部分附的他传之后,我才被那些她不屑于提及的细节所震惊,被她那轻描淡写背后的挣扎和抉择所震撼,被她那高贵而热忱的为科学事业奉献终身的精神所折服。一个自传,一个他传,这不同的视角把玛丽心中的孰轻孰重映衬地一览无余。

物质的匮乏,生活的磨难,身体的病痛,人生的变故,个人的安危等在居里夫人眼里都是不值得一提的,奋斗终生赢来的荣誉、财富、头衔等也都是无关紧要的,她的眼里,只有孩提时和父亲围在炉火前作诗赋词的快乐,只有和姐妹们在乡间玩耍的轻松,只有和挚爱的人一起探秘科学时的愉悦,只有不断为人类的福祉奔走的充实。在她的自传里,只是很简单地描述了她和丈夫单纯而快乐地婚后生活,交代了丈夫去世之后她继续为两个人的事业不断奋斗,而当我读到后面的他传时,才了解到,在当时的情形下,永失挚爱对她的沉重的打击,已经当时异常艰难的生活,更别提世人曾经对她那恶毒的污蔑了!我真的想象不出来,一个瘦弱的干枯的女子,内心要有多么强大,才能如此举重若轻!

在“美国之行”中玛丽提到了美国妇女界要为她赠送一克镭做研究,镭因为提炼工艺复杂、稀有且宝贵而价值不菲,而镭的“父母”是没有能力购买的。更让我震惊的是,后面他传里提到这件事情的时候,说玛丽的第一反应是强烈要求律师立刻修改文件,要求把这一克镭赠与实验室,而非赠与她个人,因为她决意要让这克镭永远地属于科学,而并非属于个人财产。

在玛丽的自传中,仅仅简单地提到了她和丈夫的研究获得了诺贝尔奖,她用更多的篇幅非常恳切地谈论这项研究的过程及其对于医疗、工业等的重大的意义和价值上,而当我读到小女儿为她写的传记时才发现,荣誉头衔纷沓至来时,玛丽和丈夫的处理都是那么淡然,要么拒绝接受荣誉,要么把荣誉证书和奖章交给孩子去玩。

对于这样一个极致的理想主义者而言,她的崇高的理想和事业就是一切,除此之外,其他的任何事情,都无足挂齿。她单纯而热烈地爱着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事业和自己的爱人,她倾情付出,奋不顾身,不带一丝杂念,不求一丝回馈。她用科学家提炼纯镭般的严谨态度,决绝地守护着她对他们的爱,倔强地剔除出任何一点杂质。

(四)和时间的赛跑

我很小的时候,印象里似乎看过一句居里夫人的“名言”,大意是我不愿意要太多的家居,因为不愿意时间耗费在打理家居上。当我这次读了她的自传之后,确定这句话真的像居里夫人会说的话。卓越的成就来自于极致地追求,也只有这样卓尔不凡的人,才会为料理家务浪费时间而烦恼,才会醉心于几乎与外界俗事隔绝的平静的科研实验中,才会时时刻刻,拿出与时间赛跑的姿态,怀着悲壮的热情奋不顾身地埋头苦干,也只有她这样心怀崇高理想的人, 才能在面临巨大的人生变故之际,顶住压力,依然决绝地前行,在任何时候,无论是和平年代,还是战争时节,都能投身到科学研究和造福人类的伟大事业中去。

人最宝贵的资源,就是时间,我们普通大众,往往无法意识到时间的宝贵,更难以产出造福他人的成果。而伟人用这一生的时间,产生出来的效应,却是我们全人类的福祉。

合上书本,居里夫人这不凡的一生带给我的震撼难以言表,唯有折服和仰望。只有居里夫人这样的人,才真正配得上“伟大”这个词。居里夫人这一生,这样的境界我们芸芸众生,有这样伟大的人物照应着,何其幸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