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罗生门》前言有感
读一本书之前我会习惯于先将一本书的前言看一遍,即使我知道很多时候一本书的前言多只是为了介绍写这本书的动机以及这本书的作者,这些内容如果不看并不会对后面的正文造成什么影响。我会读前言的原因是因为在看一本书之前我想先看一看写着本书的作者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如果前言是作者本人所写可以窥见这本书的作者的一丝心境,甚至是ta处世为人的态度。当我通过前言感觉到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可爱”的人的时候会让我对这本书更有好感。
这个版本的《罗生门》的译者一共有三人,前言是译者之一的楼适夷先生所写。其实对于这篇文章并不算是真正的前言而是一篇“代前言”,这篇文章在其他的一些版本的《罗生门》中是作为“书后”的。这本书是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选,其中开篇第一篇也叫做《罗生门》。
言归正传,这篇前言中先说明了自己在什么样的背景下翻译起《罗生门》,又简单介绍了《罗生门》的作者芥川龙之介的经历以及他的其它作品,以及翻译芥川龙之介小说的其他一些作者以及这本书中所含的一些故事的介绍。
如果说从前言中看译者心境,我从前言中看到的最多的是一个“喜”字,是那种劫后余生的欢喜,以及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喜。
楼适夷先生是在一九七六年四月到六月期间翻译了芥川龙之介的是一篇小说,那个时候正是文革走向末日的时候。用楼适夷先生自己的话来说“天快亮的时候,夜照例是特别黑暗而寒冷的”。先生因为年老所以从干校回家快三年了,他在文革期间弄丢了很多书还累及家人,到了这个时候只有少数的朋友了。他原是想要翻译日本“国宝”《万叶集》可后来放弃了,一是因为知难而退,二是因为没有什么兴趣。从朋友处借得《芥川龙之介集》读着觉得有趣所以就选了这本书。当时正值四五运动之后这本书成为他逃避现实和痛苦的一种手段。这一笔一笔写出稿纸使得他得到了劳动的乐趣。楼适夷先生翻译这本书不是为了出版发表而是为了“独乐了不如众乐乐”与几位家人朋友分享,还自己刻了图章将稿纸装订成一本书的样子自娱。
在篇幅不长的几页文字中,我看到了这位老人对自己的经历的心酸,文中也有迹可循“有少数跟我划不清界限,有是还来走走的朋友”“请二三家人和二三个不与我划清界限还有往来的友人”,但从后来的字里行间中也可看清他对过往的释怀和豁达。比起过去,他更看重的是未来的光亮以及眼下手中的译稿。这是一颗纯粹的文人之心。
楼适夷先生动惯了笔墨,如今可以重操旧业心中是欢喜万分的。先生说“一个弄惯笔墨的人,光念书,不动笔,就好像一天没干活,晚上上床,觉得‘虚靡太仓粟’,有点对不起人民的‘小米’”。我曾说过自己喜欢写作所以想要在简书上写写文字,因为想要写写文字所以意识到自己应当有所输入,应当多读读书,是想通过写作的方式让自己更加喜欢读书。可是如今看到这些文学上受人尊敬的人自然是惭愧非常,明白自己的“喜欢”与他们的“习惯”相比太轻了。楼适夷先生的这种光念书,不动笔的愧疚是文人的魂,体现一个文人被笔墨沁到了骨子里,这是对书,对文字发自内心的热爱,而怀着热爱写出的文字是有生命的也是值得让人尊敬的。
除去“赤子之心”从楼适夷先生的文字中我还看出了他的“可爱”,他对自己这一篇前言的说法是:看过的人可以不看,喜欢看前言后记之后再看书的可以翻一翻,那他的介绍也不算多余了。如此随和的态度让人觉得和蔼可亲。
再说说这本书的作者芥川龙之介,楼适夷先生给予了他的文章的学力、思想、气品、题材、结构高度的赞扬。芥川龙之介的造诣极高,是大家夏目漱石的门下,受到夏目漱石的赏识。在译者对于芥川龙之介的介绍中我看到了他的其它的书的名字,我觉得他的书的名字都是很有意思比如《烟草和恶魔》《傀儡师》如果将来有机会的话我会找来读一读。
因为一篇前言而对一本书有兴趣从而读下去这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希望以后可以一直有这种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