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刻意练习——阅读《万万没想到》

2020-02-06  本文已影响0人  瓜瓜絮语

      这两年,知识付费风行,关于学习的话题,可见于各类文章中和课程中,其中,最少不了的该数“刻意练习”,《刻意练习》作为书名,是一本畅销书,遗憾自己一直没有刻意去阅读。今日,看了万维钢老师的《万万没想到》,其间有一整个章节讲述刻意练习,给我的感触特别大,颠覆了很多过去对如何学习的认知。

    成为顶尖高手确实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有一种说法,叫“一万小时练习”。但真正的关键不是训练时间的长短,而是练习的方法,这个系统的练习方法,被称之为“刻意练习”。关于刻意练习,作者总结了四点:

1)只在“学习区”学习;2)把要训练的内容分成有针对性的小块,对每个小块进行重点练习;3)在整个练习过程中,随时能获得有效的反馈;4)练习时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

1、只在“学习区”学习

      首先,理解何为学习区 ,心理学家把人的知识和技能分为层层崁套的三个圆形区域:最内一层是“舒适区”,是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的各种技能;最外一层是“恐慌区”,是我们暂时无法学会的技能,二者中间则是“学习区”。有效的练习任务必须在受训者的学习去内进行,才能具有高度的针对性,因此,训练者必须随时了解自己最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旦已经学会了某个东西,就要转入下一个困难点。在舒适区做事,叫做生活,在学习区做事,才叫练习。持续进步的关键,就是持续地在“学习区”做事。

      看到这里,才能深刻理解到,为什么很多人工作了10年还是没有进步,很有可能,他们一直处在自己的舒适区里工作。推及到孩子的教育,因为在校的学习,是针对所有孩子,同样的内容,对有些孩子来说,是舒适区,已经无需再练习,而对有些孩子来说,还处于恐慌区,所以,科学的教育,必须因材施教,甚至是一对一的传授。

2、掌握套路

    刻意练习最关键的部分是基础训练,也就是练习套路。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工作能力主要依靠两种记忆力,短期工作记忆和长期工作记忆。短期工作记忆与逻辑推理能力、创造性思维有关,很难通过训练得到提高;长期工作记忆则储存了我们的知识和技能,必须通过训练才能储存且具有高度的结构性。人的技能,取决于与这两种工作记忆,专家做的事情,就是使用有限的短期工作记忆,去调动自己几乎无限的长期工作记忆。而刻意练习,就是在大脑中建立长期工作记忆的过程。

    通过研究,我们得出这样一种结论:我们掌握了的技能,如同是长在大脑中的一种硬件结构,而要能迅速把技能套路长在身上,关键在于两点:必须进行大量的重复训练;训练必须有高度的针对性——重复和针对性是关键中的关键。

      想到今天在生涯同学群看到一个同学上午分享的关于文章阅读量突破10万的消息,大家都为她点赞。我和她是19年9月认识的,我们每个月聚一次。依然记得10月份时,群里的伙伴都纷纷坦言,写作时硬核,当时,她在群里说,准备报一个价值不菲的写作学习群。11月,偶尔见她在群里分享公众号文章的分析,分析得很细致,完全是按照学习群的套路来做,据说,从10月中旬参加学习群后,她每天都必须打卡做文章分析。12月底,她开始在今日头条发表文章,每天依然坚持打卡。不过几个月的光景,她就从0达到10万+浏览量作者,这一切,正是取决于她大量的重复训练和高度的针对性。

3、随时获得反馈

    在有及时反馈的情况下,一个人的进步速度会非常快。比如,一个学生把教科书看了好几遍,每次看的时候,都觉得看得很明白,其实,这个时候仅仅是熟悉而已,只有通过考试和测验,才能正在理解,所以说,测验,就是一种反馈。反馈,可以有很多种方式,测验是一种,评论、审核也是。此外,反馈还需要有“即时性”。

    关于老师的作用,值得一提,现代老师最大的作用,正是提供即时的反馈。从训练的角度来看,一个真正好的教练就是能够随时给队员提供反馈,即因材施教,源源不断提供高度具有针对性的具体指导。从这个逻辑来看,最有效的人才培养方式就是学徒制,从打杂开始,到临摹,到跟大师合作,最后独立作品。

4、刻意练习不好玩

      在中小学里,智商高的孩子成绩普遍更好一些,但到了大学,他们的聪明程度相差不大,起决定因素的是——学习环境。成绩好的学生,必须在不受打扰的环境中单独学习,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学习的时间才是有效时间。

    刻意练习不好玩, 它要求练习者调动大量的身体和精神资源,全力投入,如果在享受练习的过程,不可称之为刻意练习。关于音乐课程学习,据研究发现,真正决定学生的水平不是全班一起上的课程,而是单独练习。一班人一起合练,可能很有意思,也相对轻松一些,但只有单独练习,才能快速进步。

    刻意练习中,没有“寓教于乐”这个概念,例如,我们看一些纪录片,里面确实有不少理论和数据,但通过研究发现,电视上的信息,很难被记住。影视并非好的教育手段,如果你想学点知识,最好的办法是找本书,老老实实找个没有人的地方坐下反复读,而且,还要自己整理笔记,甚至做习题获得反馈。练习需要重复,重复肯定不好玩。

    我曾纠结于孩子学习不够专注,也曾给孩子买过口算题卡和应用题卡,但孩子孩子不喜欢做练习,求助于孩子他爸,他爸竟然认同孩子的做法,甚至给孩子辩解——他不喜欢做重复的事。 看到该文,才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纵容孩子的“快乐学习”,其实不科学。

5、谁愿意练习一万小时

    引用原文:每个身体神童的背后,都有一个能豁出去让自己的孩子猛练的父亲。

      想起自己在某次TTT培训中,授课老师讲述他上小学的女儿学小提琴的事例,孩子的母亲拿着一根棍棒陪同孩子练琴,当孩子稍有分心或弹错时,孩子的母亲马上拿起木棍顶孩子的胳膊,女儿时含着眼泪练习的。看到女儿的可怜样,做父亲的老师差点提出了让孩子放弃学琴的想法。但三个月过后,在孩子学校的文艺汇演后,他却看到孩子精彩表演后的幸福和兴奋,全然忘却练琴过程中的痛苦。因此,他悟到,学习的过程,不是快乐的过程,但只有经历过这个过程,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感,并将自己的感悟分享给我们。

      用功利的方式,让孩子学习,必然是有效果的,除了严厉的管教,激励也是一个手段。但决定一个人愿意自主练习,还有更重要的因素:兴趣和基因。

    兴趣的作用是让人自己愿意在这个领域内苦练。学习一个技能的初期,智商可能是决定因素,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兴趣的作用就越来越大。因此,可以说,最好的早期教育,应该是先慢慢培养兴趣,好的启蒙老师有个共同的本领,善于调动孩子的兴趣。

      通过基因的研究,我们认为,也许,兴趣就是大师们最大的先天因素,每个人都有天生的不同兴趣,区别仅在于有的人足够幸运能够在比较早的时候就找到适合自己兴趣的环境,而有的人一辈子也没有找到。家庭和社会,能为人才做得最好的事情,是提供能够施展各种兴趣的环境。

      寻找适合自己兴趣的环境,把自己的基因发扬光大——这何尝不是人生的意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