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到稻田,就会想起他。
2021-05-22 本文已影响0人
晨星木林
5月22日先是大概中午看到袁隆平逝世辟谣的信息,随后到下午两点一连串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长沙因器官衰竭而逝世的各大官媒信息弹出来。在学生时代的课本中这位勤奋、朴素、坚毅的一生与土地打交道的爷爷,正是他的杂交水稻让无数人不再忍饥挨饿。有的人离开了,但他还在,我们碗中的每一粒米饭都是袁隆平先生用尽一生所给予我们的礼物。
他以一己之力让以前饱受饥饿困苦的中国人吃饱了饭。我虽然没有经历过那个饥荒时代,但也听长辈们提起过。一些文学作品中,解放初期的挖野菜啃树皮也可以去想象到。祖辈家中也有饿死的人。
自疫情过后,我们也更加关注有贡献的有创造的先行者,中华民族每遭受一次苦难,民众都会更觉醒一些。这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前行模式,对于个人在遭遇到一些挫折挑战之后也会有所顿悟,思想发生改变后继而走上和以前不一样的路。
袁隆平爷爷无疑是让人敬仰的,
所以,庆幸自己活在这个可以吃饱饭的幸福时代。这得益于有袁隆平这样致力于为国家为人民而奉献的科学家。让我们不知粒粒皆辛苦,那被压弯了的稻穗正是袁隆平科研团队的成果。
虽已到耄耋之年,却仍躬身于农田。表示向更高产目标迈进。他说“不从事杂交水稻,我的生活就没有了意义”
袁隆平爷爷觉得,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我们每个人的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
当看到稻田就会想起他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