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收机制
“很多人做事半途而废、不了了之的根本原因在于从未想过要给自己执行任务时的表现设计一个验收机制。”-李笑来老师的和时间成为朋友
大多验收机制是针对结果的,部分有经验的人至会为每一个步骤设计相应的验收机制。
在这里的验收机制不是简单的“复盘”。
例如目标是学习英语,如果没有培训老师的带领,我们自己在制定学习计划的时候,就会缺乏系统性,并且会完美地避开复盘和检测结果的过程。
为什么我们害怕验收呢?
因为我们从小就深受“考试”的迫害,小考,周考,期中考,期末考。
每个人的学习接受程度不同,但考试的卷面是一样的。老师们为了显示自己出卷的水平,大多会提高试卷难度。
除了少部分学生成绩优异,大多数学生成绩都是一般或者很糟糕。
另外考试很多时候是一种选拔淘汰制,从考试中选拔成绩优秀者进入下一轮 。
对于学校考试的忌惮,导致很多人在学校之外绝对不会自己考自己。
而在另外一种考试中,确让人身陷其中无法自拔,就是游戏中的考试关卡。
“他们为玩家设计了即时回报系统,包括经验值、等级、宝物等。
而且,电子游戏不仅有正面回报系统,还有负面回报系统,例如一段时间不登录就会减少经验值等。这种回报系统其实就是设计精良的验收机制。在这种验收机制的“监督”下,每个玩家都不由自主地“加油干活”,并且乐不思蜀”。
当我们有了目标,不仅要验收结果,更要在步骤上进行验收,才能保证每一步的准确性和持续性,让计划得以坚持实行。
为了让验收机制得到执行,应该在执行任务时建立预验收机制。
把任务拆分成若干子任务,那么确定“做好”的标准可能更容易达到,因为每个子任务的验收标准可能已经自然存在,起码有这么一条:“如果这个做不好,那么下一个就没法开始……”
还是拿学英语为例,我的目标是为了学会英语,这个概念很笼统。
验收标准是什么?以流利说,还是会写。就可以倒推,目标要更加详细。
现阶段的学英语注重说还是写?和人进行交流还是为了考试?现阶段是什么层级,通过学习要达到哪种效果?
通过哪种验收标准去检测自己学了多少?
要不然一头雾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后什么也学不好。
设定一个目标,尽可能地细化计划步骤,在步骤的每个结尾设置验收机制。
后记:其实在验收机制这个观念,不是第一次看到,在之前的文章或者书籍中也有看到。
大概意思是,没有反馈机制的计划,就不知道自己掌握的怎么样?
忘记具体怎么说的来着
现在将李笑来老师的这个观念,记录下来。
一方面通过大脑的整理写出来加深记忆,另外一方面将整个概念压缩到一个缩引词“验收机制”。
下次再有此类观念时,方便查找,加深记忆和串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