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也鼓励拾金不昧
文/高 旗
鼓励和褒奖拾金不昧的行为,是我们倡导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社会文明,也是我们当代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一种体现。
最近,我翻阅了有关史料得知,原来,在我国清代,曾经有对拾金不昧的行为,给予鼓励和表彰的事例。
那是在清嘉庆十二年十一月初十丁未(1807年12月8日)这天,嘉庆帝发布一道谕旨,专门嘉奖了山西广宁的两个普通百姓——张自得和吕有才。
事情的起因是,山西广宁县的一个叫张自得的农家孩子,他当年才十多岁。这天,他来到离村不远处的河边玩耍时,发现了河岸上有一个背囊。他打开一看,见里面装着银子。一个农家孩子,头一次见得这么多的银子,把他吓得够呛!
待情绪平静之后,他背起了银子来到附近的舅舅家。他舅舅吕有才是一个淳朴憨厚的乡下老农,一见外甥捡到了这么多的银子,也惊讶不己。他马上想到:这丢银子的人一定是焦急万分的……
他立刻拉着外甥去广宁县衙上交了银子。官方现场一查验,这些银子共有四百两之多!
在寻找失主的同时,地方官把张自得和吕有才拾金不昧的事迹上报给了中央政府。当朝皇帝嘉庆得到奏报后,当即下谕旨:指示地方官必须嘉奖张自得和吕有才。要求,一是从失主的银子里拿出一百两奖给舅甥二人。同时还特批拿出官布四匹,奖励舅甥每人二匹;二是当地官府制作两块牌匾,悬挂两人的房门上。
事后,失主前来认领了剩下的三百两银子,并千恩万謝向拾金不昧的舅甥二人表达了深切敬意。
时隔不久,有一个叫周厚辕的文官,特给皇帝写个奏折,恳请皇帝把张自得和吕有才的事迹册入史馆,并让各省府把皇帝的嘉奖两人的谕旨公布天下,号召全国百姓学习这两个人。
然而,嘉庆皇帝看了周厚辕的奏折后,觉得如此大张旗鼓地掀起这股“学习高潮”,有点不合适宜。他马上批复了“殊可不必”四个字。因为,倡导和宣传这种义举是可以的,可是搞大规模的学习运动,恐怕会劳民伤财的。同时会产生另一种倾向,容易让心术不正的人搞弄虚做假之举,来骗取官方奖励等……
当年,张自得和吕有才这种拾金不昧的行为,并不是接受什么“宣传教育”的结果,而这两人都是目不识丁的文盲,更谈不上什么“文化底蕴”。他们的义举,纯属是发自心的善良天性:换位思考,急人所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这种不受朝代和时局所左右的人性中的真实面貌,可谓就是对“人之初,性本善”内涵的一种诠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