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杜甫白居易如何评价“昭君出塞”?
“昭君出塞”这个事在键人我看来,基本上就是好白菜让猪拱了。
中华上下五千年,才出了四大美女,平均下来,都是千年一遇的。王昭君到底有多美呢?白居易诗云“明妃风貌最娉婷“,白居易诗又云“知屈那教配虏庭”,就是说排队都轮不到匈奴人啊!当然,我们要批评白居易,按照我们现在中华民族的概念,胡汉是一家,嫁给谁都是中国人。
只是说匈奴那个鬼地方,李白诗云“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去了就回不来了。李白诗云“死留青冢使人嗟”,杜甫诗云“独留青冢向黄昏”,都是在诉说王昭君至死都不能回归故土的不幸。
而这一切,本可以不发生的,李白诗云“生乏黄金枉图画”,如果那个画师毛延寿不是个贪财小人,他就不会把王昭君故意画得不好看,那么汉元帝也就不会把这位千年一遇的大美女嫁到匈奴去了。白居易诗云“合在椒房应四星”,说王昭君在后宫应该有她一席之地的。而实际上呢,白居易诗云“只得当年备宫掖,何曾专夜奉帏屏”,王昭君并没有得到过皇帝的宠爱。
汉元帝也真是的,也不知道是懒还是蠢,要知道哪个宫女长得好看,把她们都叫来不就行了,为什么要让人画画呢!等他哼哧哼哧画完,你都看完三圈了,顺利的话,龙种都怀上了。白居易诗云“自是君恩薄如纸,不须一向恨丹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不怪毛延寿,就怪汉元帝太笨。
呼韩邪单于见到王昭君的时候,他的内心是崩溃的,真没想到大汉天子这么有诚意,把这么一个千年难遇的美女赐给了他。回去之后,一心一意与大汉修好,双方和平共处长达半个世纪。
但是王昭君在匈奴过得并不好,倒不是说匈奴人待她不真心、不周到,主要还是水土不服,李白诗云“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作为一个南方人,王昭君是湖北秭归人,完全住不惯啊!
更要命的是,匈奴有一个比汉族“三从四德”还恶心的规定,“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则取其妻妻之”,王昭君嫁到匈奴不久,她的丈夫呼韩邪单于死后,王昭君嫁给了呼韩邪的儿子复株累单于,复株累死后,王昭君又嫁给了复株累的弟弟搜谐若鞮单于。
这都叫什么事儿啊!不要说亲身经历了,这种事光听一下我的尴尬癌就犯了!
王昭君肩负着维和世界和平的任务,她给天下的百姓带来了生活的安宁。但她是不幸的,她本是千年难得一遇的大美女,进了宫却一直是个默默无闻的宫女。后来阴差阳错嫁给了单于,虽然单于也是一国之君,但单于家的自然条件太差,单于家的风俗让人尴尬,还不如在汉家宫殿里做个小小的宫女呢!
杜甫诗云“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可以看作是王昭君自己的心情,也可以看作是李白、杜甫、白居易对“昭君出塞”的看法。
李白、杜甫、白居易评价“昭君出塞”的诗如下: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白居易《昭君怨》
明妃风貌最娉婷,合在椒房应四星。
只得当年备宫掖,何曾专夜奉帏屏。
见疏从道迷图画,知屈那教配虏庭。
自是君恩薄如纸,不须一向恨丹青。
李白《王昭君二首》
其一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其二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