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品分析该怎么写
自己写过报告,也看过不少报告,发现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没有搞清楚对象是谁,10几页的报告,大多数是没意义的,这样通篇阅读下来,有效信息只是一两个小点,报告最后给人的印象就是流于形式,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
那么竞品分析该怎么写呢?
首先,搞清楚竞品分析报告对象是谁?
其实项目内的任何一个人都要看,对业务、竞品甚至是市场了解越深,越能统一方向,而在这里面,最需要关注的是产品和设计师,由于他们在角色上有明显的定位,因此在做分析报告的时候,可以做相应的区别。
写给产品应该有哪些核心内容:
产品经理比较关注的是市场趋势、业界现状、行业数据、竞品的定位\策略、等内容,所以面向产品的竞品分析就需要突出这方面的内容,其中竞品的市场和战略是核心中的核心。
竞品的市场分析:首先要明确竞品不同阶段的分析指标:市场占有率、核心用户群体、市场切入点,结合行业现状和数据,分析竞品的市场行为和结果;
竞品的战略分析:需要对竞品一段时间的观察分析,画出产品路线图,分析出竞品的战略方向,从战略分析得出竞品未来的方向;
以上两点要得出客观科学的结论,就需要对竞品最近几个版本进行分析,有需要的话还需要持续观察一段时间,这样才能满足面向产品的竞品分析要求。
写给设计师应该有哪些核心内容:
设计师主要负责体验环节,包括视觉、交互、信息层级、操作流程,因此分析的重点在同类或者相似功能的比较上,其中信息层级、操作流程是核心中的核心。
竞品的信息层级:通过对比法,对相似界面进行比较,分析竞品对信息层级的处理方式,比如竞品是如何通过颜色、元素等方式处理复杂信息的呈现,体现信息的主次层级关系的;
竞品的操作流程:对于关键流程\复杂流程的引导和设计,在流程中的各种状态的处理和反馈,实现闭环的方式、路径长短、亮点;
以上核心可以基于当前版本,也可以基于最近的几个版本的同一功能点进行对比分析,结合使用场景、目标用户、实际趋势甚至是硬件环节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除了以上有偏向性的内容外,行业分析报告、用户数据、设计趋势、市场趋势是所有分析报告的基础,要让报告的立论有理有据,最后在各分析结论后附上优化建议甚至可行的优化方案,会让分析报告更接地气,让报告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