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洛阳的古代别称众多,其中一个与如今某省一致,你知道么
洛阳这个名字是怎么由来的呢?其实并没有很大的讲究。就是因为其位于洛河之阳而得名。但是,这个地理位置却因为得天独厚而被历代帝王所喜爱。它雄踞中原,地势险要,山川壮丽,交通便利,历来就有“六水并流,八关都邑”,因此,自古以来,就有着“九朝古都,十省通衙”之称。而正是这帝王争相争宠的地方,使得该地不仅是一个国家政治中心,更是一个国际性大都市。而这个大都市,也有着自己傲娇的一面,那就是多次改名。
编辑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郏辱
郏辱是西周开国时洛阳的名称。把这里作为西周开国的首都原因其实也是被迫无奈。原来的都城是由丰迁至
镐京。但是镐京偏在西陲,难于控制东方殷商奴隶主贵族势力,于是,周武王便决定在“天下之中”的河洛
地区营建新都。并且置重器“九鼎”,即今之洛阳市区王城公园一带,“春秋谓之王城”即是此地。
编辑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洛邑
武王伐纣以后认为洛水和伊水的弯曲处,是四通八达的平原,南望三涂山,临伊洛;北眺太行山,依黄河,正是建都的好地方。武王去世,成王继位。《书·召诰序》记载:“成王在丰,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 ”从这就可以得知,洛阳作为洛邑已经被载入史册。公元前 770 年,平王东迁雒邑王城,是以王城为东周。而在战国的末期,竟也有洛阳一说。详见《战国策》中有“苏秦过洛阳”之语。不知是作者一时兴起,还是笔误。在其他史籍之中并未见其名。
编辑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河南
洛阳称“河南”始于战国初期。公元前519 年,敬王始迁成周,之后更名王城日“河南”。八十年后,考王封其弟揭于河南,是为西周公。此以成周为东周。 公元前205 年,刘邦率五诸侯军入洛阳,河南王申阳投降。三年后刘邦称帝,国号汉。史称西汉。当时“天下大定,高祖都洛阳,诸侯皆臣属”(《史记·高祖本纪》)。迁都长安后,于洛阳置河南郡,辖旧河南府及郑州、汝州之地。同时在原王城一带置河南县。新莽时期,曾改洛阳为宜阳,治成周,并置河南县于王城,属河南郡。
五代梁、唐、晋时期,京师洛阳设河南府,置尹。河南府辖河南、洛阳县。宋代,置河南府、洛阳郡,河南县与洛阳县并存。元代,颁布行省制度,在洛阳设河南路,置河南府。明代,废行省制度,在洛阳设河南府,领一州,十三县。
编辑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东京 西京
东汉都洛阳,时人称洛阳为东京,而称汉故都长安为西京。北魏孝文帝都洛阳,改洛州为司州,下属河南郡,后又诏“以洛阳为东京,改郡为尹,治洛阳 。北周宣帝“大成初(579 年)复以洛阳为东京 (均见《魏书·地理志》)。唐天宝元年(742 年)改东都洛阳为东京。
国都以外,别设陪都,以位于京都以西者,有西京之称。五代后晋、后汉、后周以洛阳为西京(见《五代史 ·晋高祖纪三》)。北宋都汴京(今开封),太宗太平兴国初年(976 年),以洛阳为西京,并大修洛阳宫殿。
编辑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当然,除了这些别称,洛阳很多其他的别称。洛京,洛师,中京,嵩京,河洛道等等。所以,以后说到古代洛阳,地点可能比起现在的洛阳地理位置要更加诡秘一些了。说不定,你现在所在的地方就是古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