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七月半
晚饭后,正想出门走走,忽听得家中老人说了句:“今日七月半。”一下子就龟缩在了家里。
(1)七月半的哀伤
七月半,即中元节。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于是,七月半,也称为鬼节。
所以在我的童年记忆,包括现在,都是以鬼节也称呼这一天。
每到七月半这天晚上,无论胆大的、胆小的;无论男人、女人,一律是吃过晚饭后不出门了。那些爱玩的孩子,大人们老早就会交待,这一天绝对不能出门的,怕被鬼捉了去。据说,到了这天,地狱的大门就打开了,阴间的鬼就被放了出来。有子孙后代的,就会到自家去享用祭品,而无主孤魂就到处游荡,徘徊于任何人迹可至的地方找东西吃。所以每年到这一天要来临前,家里的老人们就会准备一些东西,如请村里的老妇人来念佛,从清早要念到烧晚饭,念好的元宝要用干净的报纸包起来,放在一个干燥、干净,小孩子拿不到的地方放好。
到了七月半这天,家家都要祭祖,给祖先烧上几个菜,点上香、烛,摆好碗筷,酒要倒三巡,等香烛烧到一定程度,就要送祖,而这时就要把元宝烧掉,寓意着给祖先送些钱,好在那边用。每每到祭祖时,总是家里最严肃的时刻,大人们交谈都是轻轻的,能不说话就不说,宛如祖先真在那里一样。说来惭愧,自工作后,这样的习俗已是不常参与了,总是母亲匆忙地回去提前祭祖。以前寄祖时,香烛边还会放上一份名册,上面写有故去家人的名字,那是村里有文化的老人提前写了送给每家每户用的,但随着他的故去,祭祖时也就少了这样东西。我曾问过母亲,哪里可以得到这份家谱,母亲也说不出个一二来,于是记忆中除了至亲的故去的人的名字外,其余人已是无从记忆,如果等我们的老一辈都不在了人间,真的是人生凄凉无归处—— 如果没有人记得你,缅怀你,那么你将会最终死亡。
(2)七月半的快乐
忽有一天,读到了张岱的《西湖七月半》,才体味到了古人的情味——人生不仅仅只有伤感,人也需要活在当下。(或许我不应该这么说,也确实不能这么说)
在张岱的笔下,这是赏月的最好时光,也是看人的最好时光,更是与友人相携,品味高雅艺术的时光。在这一天,你会看到人生百态。各色人等,借月而呈现生活的美与真。
个中滋味,我且不说了,留待你们自己慢慢看吧。
附: 西湖七月半
张 岱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嚣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靧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