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和“陪练员”——致敬每一位父母
今天提笔写这边文章,只是想分享一些自己的亲身体验。相信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能成为合格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而“家长”这个职业却又是如此神圣和难以捉摸,专业性很强,却又要求具备综合实力,往往我们还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就步入了这样一个行业大军,成为其中骄傲的一员,要承担起一份自己都无法估量的责任。没上过专业的培训班,没有人会寸步不离的手把手教我们,我们就这样慌慌张张的闯进了这扇大门,然后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开始了履行职责,干干看看再干干。偶尔,我们唯一的老师,也就是我们的父母会站出来指导一下我们,而我们往往又会觉得父母的观点太low了,已经out了,现在社会提倡科学育儿,父母慢慢也就不愿意插手了。于是,我们就又转身求助于各种速成教材,发现读书很容易,但是要践行就比登山还难了!专职妈妈还好一些,可以在家恶补,然后边补习边实践边总结;如果是又要工作又要照顾孩子的家长,还要实现科学育儿的话,对家长的考验可就真不是一般的大,可以用“超级”“巨大”来形容也不过分。
作为一位母亲,我也在不断学习成长的路上。经常听到女儿如此评价我:“妈妈,我觉得您是一个有趣的妈妈,不像班级里其他同学的家长那么死板!”“妈妈,我觉得自己很幸福!”“妈妈,幸好您是我的妈妈!”“妈妈,谢谢您幸福的陪伴!”……听到这些,自己内心感觉很幸福、很欣慰,当然也少不了慌张,因为我知道自己要成长的地方还很多很多……
现在,此时此刻,分享一些我的体验和感受给大家,以此共勉!
第一,顺利完成角色转化。当怀孕那一刻,就要开始做好自己的心理调适,要知道自己已不再是个大孩子,自己即将成为一个将要诞生孩子的家长,一个要陪孩子完成成长的玩伴,要给孩子在各方面做好榜样的师长……
现在很多年轻人自己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有可能就步入了婚姻,然后稀里糊涂的做了父母,最后生了孩子,却将抚养教育孩子的义务交给了自己的父母,夫妻双方在外常年打工,一年见孩子一次面,见了面也是自顾自的玩手机或者和朋友聊天。在这种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一般都是自卑、内向、孤僻的。
还有的虽然孩子在自己身边,也基本都是家里老人在帮着带,自己也还沉浸在大孩子的角色里出不来,该吃喝玩乐照样吃喝玩乐,反正有老人照看着,自己似乎只负责生不负责养。这些行为都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
其实每一位初为人母、人父的人,迟早都要完成“觉醒”这趟功课,当然越早越好。
我自己在很多人眼中也是一个女强人,事业上争强好胜,性格刚毅,似乎无坚不摧,眼中从来没有困难二字,妈妈都说我心肠硬。可是自从有了女儿之后,发生了很微妙的变化,性情上不知不觉的变柔了。孩子出生第一年我还是个傻呵呵的母亲,忙于工作,从来没有观察过孩子生活的细节,孩子的吃喝拉撒我几乎都不用操心,因为有婆婆妈帮忙照看着。可是就在孩子一周岁生日那天下班回家,一开门,发现孩子能独立走路了,不需要学步带了,小小的她张着双臂、蹒跚着走到我的面前,抱紧了我的腿,那一刻我还没有来得及换鞋,我的眼睛被眼泪充盈了,内心里有自责的情绪翻滚着,也就是在那一刻,我才真正的意识到我当妈妈了,眼前的这个宝宝将成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要对她的成长负责!
第二,学会与孩子同频。孩子走的路是我们每个家长已经走过的路,人这一生在不同的阶段要经历的成长是逃避不开的,所有人都要走一遭,只是有人悟到的早一些,有人晚一些而已。逃不出“十岁不愁,二十不悔,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顺耳,七十古稀,八十耄耋”这样一个轮回。所以学会和孩子同频,站在孩子的视角去看待和思考问题至关重要。
记得有一次傍晚,牵着孩子的手在小区附近的公园里散步,孩子突然说:“妈妈,多美的五线谱!”我到处找,满眼看到的是遛狗的人、嬉戏打闹的孩子、郁郁葱葱的树木,我说:“哪里有什么五线谱啊?”宝宝伸出小小的手指:“那不是吗?”我蹲下来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是电线上蹲着几只小鸟的画面,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我和孩子的高度不一样、心境不一样,所以眼睛里看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从那天开始,我告诉自己,要学会和孩子同频,站在孩子的视角看待和思考问题。包括后来接触一些心理学方面的课程,老师也说,人们只愿意看到自己想看的,听到自己想听的,而看到和听到的未必都是真实的。
第三,要对孩子多一些耐心。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你会发现,孩子就是十万个为什么,我们必须是那个随时能耐心给出正确答案的万能超人。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是培养、形成、确立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而我们就是那个最重要的启蒙老师和人生导师!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要有十足的耐心,同时要让自己成长的速度超越孩子成长的速度,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加速度,和孩子一起完成成长的过程,最后你会惊喜的发现:你给了孩子生命的同时,孩子也给了你第二次生命!
我本人并不是个耐心很强的人,干什么事情干着干着就容易产生厌倦的情绪,喜欢尝试新鲜的东西,诸如织毛衣、绣花这种事情对我来说就是个巨大的苦差事。但是女儿的到来,让我开始成长和改变。为了孩子的成长,家里买了好多绘本,要给孩子讲睡前故事,一开始觉得好烦,总想应付差事,拿起一本,以很快的速度一页页翻阅讲着,心里想着“赶紧到最后一页吧”,但是女儿会说:“妈妈,你讲的太快了,慢一点!”就强迫自己放慢速度,当真正放慢那一刻,内心突然觉得平静了好多,自己对自己说:“如果一定必须要讲的话,为什么不把讲故事当做一件有趣的事情,讲出高水平来呢?”于是,我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状态,微笑着对女儿将:“妈妈重新开始给你讲好不好?”之后的每一个夜晚,孩子睡觉前,我都会投入全身心的状态去讲故事,声情并茂,语言、语气、语调、甚至肢体语言都要配合起来,她都会笑的合不拢嘴,甚至你讲完的时候,突然会发现,她专注的盯着我看的表情,一种意犹未尽还没有缓过劲来的感觉,那种感觉爽爆了……
第四,把童年还给孩子。所有的家长都会知道一句话,那就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而一句“不能输在起跑线”,却剥夺了多少人的童年,两岁半就去上托管,三岁就开始幼儿园小中大班、学前班,六岁就开始步入小学,放学了还得去上课外辅导班或者兴趣特长班,周末更是排的满满的,若干年之后,孩子们回忆起来,估计满满的都是报班上课学习,我想这也是导致好多孩子厌学的主要原因吧!
学习当然很重要,我也承认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甚至“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真理依然有效,但是孩子的独立、自信、勇敢、担当、乐观等等品质更重要,而这些品格的形成需要有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很多家长给孩子报了太多的兴趣吧,画画,舞蹈,钢琴,马术,……不管孩子喜不喜欢、爱不爱好,我想说一句:“您在这方面的基因有多强大?”适当的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固然重要,但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自由的童年更重要。祖上三代都没一个画画像样的人、甚至都没一个拿过画笔的人,期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画家,这种可能性好像比较小。什么是兴趣、爱好、特张?有一天真喜欢感兴趣想学的时候,大学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也不晚,也一样可以学。花了那么多的时间、精力、金钱去学一个将来只能称之为兴趣爱好的技能,我觉得值得进一步深思,也可能是我个人的偏见,没有几个孩子将来是真正靠着画画、舞蹈、钢琴作为职业甚至事业发展的。甚至有时候让孩子干些家务,学会生活上的独立自主,都比逼着孩子去劈叉练习跳舞更具有实际意义。
有一次带女儿去游泳馆游泳,结束之后洗澡换衣服的时候,看到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女孩儿长得很壮,个头都快赶上她妈妈高了,站在那里伸开双臂,妈妈帮忙擦着身上的水珠,更让我惊讶的是内裤都是妈妈帮着穿上的,自己只负责将两只脚抬一下下。直到再后来看到一篇又一篇引发家长反思的文章,都共同提到了一个词“巨婴”。我们让孩子学习了太多没必要的东西,却唯独剥夺了孩子生存的能力,剥夺了孩子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的能力!
第五,通过自己的知识面和眼界,拓宽孩子的知识面和眼界,协助孩子树立更广阔的思维价值观体系。每一个孩子的身上都携带有父母的影子,透过孩子就看到父母其人。社会发展变化太快了,将来还会更快,超乎我们的想象。作为家长的我们,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也就是今天人们爱说的“危机感”,孩子成长的过程,需要我们去引导和规划,同时做好纠偏的工作。我们能看到多远,往往决定了孩子的未来能走到多远,当今社会不单单是孩子比拼的时代,也是家长比拼的时代,说是“拼爹拼妈”也并不过分。女儿说:“妈妈,幸好您是我的妈妈!”这句话后面还跟着一句话,那就是“幸好不是穿着花裤子的农村大妈!”我们不成长,总有一天会成为被孩子嫌弃的人。天天围着麻将桌转的家长,孩子不用教都会玩麻将。天天抱着手机打游戏的人,孩子玩游戏上手快的很。
当然,要分享的内容实在太多了,诸如表扬孩子不能敷衍“你太棒了”之类的话,要具体,比如“你怎么会想到这么有创意的点子呢?”“妈妈发现你是个想象力非常丰富的宝宝!”……表扬孩子越具体,孩子成长的方向越明确!很多时候我们爱给孩子贴标签,甚至我们都在给自己和别人不经意的贴着标签,但我希望这些标签是正向的积极的标签!
每一位家长都在成长、觉知、觉醒的路上,我亦如此!分享是快乐的,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