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不被爱、冲突、投入的恐惧吗
欢迎来到博星教育108将讲师朱老师课堂,这里是朱老师第1795天早安问候。
你会用物质去讨好孩子吗?
你很难和孩子订下规矩吗?
你很容易心软,立场不坚定吗?
孩子的自然反抗,被你视为拒人于千里之外吗?
孩子的反应,被你看作是人身攻击吗?
你总认为孩子做什么都不够好吗?
你发现很难把孩子的身份认同和你自己的分开吗?
你很容易对孩子动怒吗?
当你自我内心匮乏,自我认同感低,与自己丰富的内心资源失去联系而觉得空虚,你就会有以上症状,这个反应触发点叫作“不被爱的恐惧”。
由于你特别怕不被爱,所以你总是对孩子对你的反应敏感。一旦孩子被批评,你就会觉得敏感。你对于孩子在学校里边是不是受欢迎也非常重视。这些都是来自不被爱的恐惧。
还有的人从小害怕冲突,如果你有对冲突的恐惧,表现是:
你无法坚持对孩子说不。
一见到孩子遇到困难,你会迫不及待地去解救他们。
你无法忍受孩子兄弟姐妹间的矛盾,总是干涉其中。(就是孩子一打架,父母先急了,这是典型的对冲突的恐惧。)
每次拒绝了孩子,你都会感到愧疚,过后用有害的方式来过分补偿。
你无法为孩子订立严格的规矩。
在孩子面前你耳根子软,百般讨好,还成为他们的出气包。
你宠坏了孩子,给他们买了太多他们不需要的东西。
你放任孩子,让他们使唤你,到头来又对他们心怀怨恨。
你害怕孩子激烈的情绪。
当孩子感到难过时,你过分保护他们。
你对孩子的生活百般控制,目的是使他们与痛苦绝缘。
不直截了当地说“不”,反而唠唠叨叨、口若悬河地对孩子说教。
你与伴侣或朋友之间没有建立好清晰的界限。
因为不懂得拒绝别人,你为别人跑腿做事把自己累坏了。
你永远活在被否定或被认为“难相处”的恐惧之下。
在职场上更突出,有的人在职场当中总是被别人派很多的活儿,总是界限不清晰,像个老好人一样受到很多欺负,原因是我们对冲突的恐惧——不敢做关键对话,不敢彰显自己的价值。
另外,很多家长有“对投入的恐惧”。
什么叫作对投入的恐惧呢?就是做什么事都不敢全心全意。比如说,小时候总有一些人学习成绩还可以,然后你问他有没有使劲学。他会说:“我没使劲,我就是一边玩一边学的。”他从来不愿意承认自己全身心地在投入。恋爱也是一样,这类人不敢全身心地投入。因为如果全身心地投入,一旦遇到挫折,他会觉得没法接受。很多人对于投入是有恐惧的。如果你心中对投入有恐惧,表现是什么呢?
你很难做到不把自己的感受投射到孩子的感受上去。
你很难集中精神在孩子身上。
你很难用孩子的心态来跟他们玩耍。
跟孩子相处,你觉得无法无所顾忌地表现自己。
你很难把孩子对你的要求看作是自然发生,而不是一种胁迫。
你很难做到对孩子无条件地给予。
你很难把自己的心思放下,全心全意地为孩子付出。
孩子在玩,家长在旁边一边看手机,一边陪着孩子,这其实就是不投入的表现。
由于这个家长从小到大没有学过投入地生活,所以他总是跟现实的生活若即若离。
很多家长在家里的生活也像个局外人,跟孩子在一起也像个局外人,参加孩子的班级活动也像是一个局外人,因为他没法投入,他恐惧投入。
为什么恐惧投入呢?
因为投入意味着“我”投入了心力。若投入无结果,则“我”就等于被否定了,严重时就会引起自我的瓦解。
另一个原因是如果我能全力投入,那么我一定可以取得非凡的成就。这个想法是我们很多人不能投入的关键。我们一直活在一个假设中。假设我们一定会有非凡的成就,那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达成呢?是因为我还没投入,所以我们迟迟不行动,就是因为害怕真投入了,这个假设可能会被戳破。
这句话真实心理动机是,我是完美的,稍稍投入就应该出现完美的结果。如果在投入过程中稍稍遇到挫折,投入就会停下来,因为我是完美的这份幻觉就不断地被戳破。
所以,这种人活在全能自恋中,一旦受挫,自恋就会崩溃,遇到一次小的挫败,就感觉“我败了”,将不能持续努力。
所以,做个心智成熟的人吧,不要恐惧投入,即便失败了也要知道:“我是在这件事情上失败了,而非“我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