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那么多的非黑即白,有的仅仅是不同世界观
小时候,老师总教育我们要明辨是非,不胡作非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形成了非黑即白的人生观。觉得社会就是这样,只有好的与坏的,绝对对立,没有所谓的灰色面。很长一段时间内,都用这样的眼睛去看待世界,年轻人不给老人让座是错的,同学间吵闹打架是不好的,生活的种种都被区分为好的与坏的,却从不去过问事情的原因,给所有发生的事情都画上了严格的分界线。
等到慢慢长大,非黑即白的世界观才开始改变,明白一件事情不能简单的看出对与错,更多的是处于灰色地带,用怎样的眼睛去观察,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我们都是理智的,却又是感性的,看待事情有逻辑,也往往会带有情绪。比如公交车上,年轻人不给老人让座,从感性上讲,这是肯定不对的,尊老爱幼应该是每个人应有的品德,但如果年轻人生病,或者身体不舒服,而没有让座,那就另当别论了。
《搜索》中,女主叶蓝秋刚被确诊癌症晚期,心情处于绝望状态,坐在公交车上,神游物外。一个老人上车,要求叶蓝秋让座,万念俱灰的女主因心情糟糕,选择了拒绝,恰好车上有好事的记者叶佳琪,将这一幕进行了录制,并发到了网上。几天之内,女主因网络出名,迎来了所有人的口诛笔伐,所有人都觉得女主不懂尊老爱幼,没有道德。绝望的女主在这时候遇到了最爱的人杨守诚,在网络暴力的黑暗下寻到了那一抹阳光,因害怕自身所遇到的网络舆论波及到杨守诚,叶蓝秋选择了逐渐放弃。真正压垮叶蓝秋的是他们最后一起看日出的对峙,杨守诚因承受不住舆论的压力,想要放弃彼此的关系,也正是在这时候,他才知道叶蓝秋患了癌症,时日无多。整个影片简单清晰,将新时代下人们面对的网络暴力表现得淋漓尽致。片中,叶蓝秋有错吗?有,但不应该受到这样的惩罚,而且是否给老人让座,本来就是一件你情我愿的事,无需评价,也不应该用网络舆论的方式去惩罚。至于记者叶佳琪,在完全不了解事情真相的情况下,将片面的视频发布到网上,引起舆论,完全是不负责任的做法。作为人,就应该学会尊重每个人的想法,每个人的做法,而不是仅仅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也愿意去做所谓“对的”事情。
非黑即白的事情少之又少,大多都在灰色地带,不管是让座,还是乐于助人,都停留在道德层面,可以鼓励去做,不应该受到惩罚。正如最近新闻上的买飞机票骗保的事情,利用保险公司的漏洞,买下飞机票,飞机因天气延误去获得理赔。从道德层面看,这种做法是不道德的,一人买了过多的机票,很可能耽误别人的出行。从法律层面,却找不到任何的依据,这种做法完全是找到了保险的漏洞,利用合规手段,获得收益,也就不能用简单的非对即错的观点来看,更多的是辩证看待。既然出现了,那么保险公司就该想着怎样弥补漏洞,而不是想着怎样给买票人定一个莫须有的罪名。
非黑即白,那是小孩子的世界,天真,单纯,成年人的世界,没有那么绝对的对与错,更多的是灰色,有黒有白,至于对错,那就在于你用怎样的世界观去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