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让生命远离平庸
听而有所记,听后再反刍,以所听充实自己的认知体系,不断建构,成为自己“听*学*写*悟”的一种成长方式,觉得这样挺好。感念在书院、书堂养成的好习惯。
阅读,让生命远离平庸2019年4月12日,有幸来锦园学习,聆听报告,观摩整本书阅读示范课,度过充实的一天。
上午,糜荣华局长作为一名曾经的资深语文老师,也是现场年龄最大的语文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场主题为“阅读,让教育更宽阔,让生命更厚重,让学习更灵动”的主题微演讲。通过自己亲身体悟和相关研究数据报道的呈现,让我们更加意识到阅读的重要。讲座虽不长,依然回味无穷。
有一定水准和修为的人演讲都是极富逻辑性的,整个演讲的体系十分清晰鲜明。糜局从我们耳熟能详的名言导入“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以及曾国藩所言“唯有读书可以改变气质”,让我们一下子进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话语体系中。他从三个方面展开阐述,其一,阅读:如此重要;其二,阅读:可以如此定位;其三,阅读:可以如此策划。(想来,这不就是一篇观点突出,框架清晰的论文吗?)
阅读,让生命远离平庸一、阅读:如此重要
(一)各国阅读推广实施及阅读现状对比
目前许多国家已为本国阅读立法,我国也在为设立国家阅读节作着努力。通过与世界大国或发达国家的比较研究,发现他们都很重视阅读。
1、美国:全民阅读,推广大阅读计划
2、西班牙:发布总统令,政府每人赠送一本《堂吉诃德》
3、法国:提出“阅读去掉土气”“阅读使人罗曼蒂克”
4、日本:设立国民阅读年,4月23日为“儿童阅读日”
5、中国:小学要求 不少于145万字的阅读量;初中要求不少于405万字的阅读量;高中不少于555万字阅读量
以上是各国在政策或行动上给本国阅读推广以规定,但是通过统计表格呈现,我们不难发现,就各国人均阅读量(单位:本)而言,我们中国数据仅为4.7,这与其他国家之家存在很大差异。这一点犹太人的阅读量十分显著,他们人均阅读量高达64,着实让人惊呼,也不得不让人反思。
(二)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两种阅读方式的比较
众所周知,我们现在的社会已处在信息爆炸、网络媒体普及化的时代背景下,然而在信息愈加繁多,传播愈加便捷的当下,捧一本书,沉思静读,这样传统的纸笔阅读方式更加不能被忽略。
糜局分享了1月2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公报》,国家统计局权威人士解读了2018年全国居民时间利用分配的情况:
在一天的活动中,居民使用互联网的平均时间为2小时42分钟;居民看电影的平均时间为1小时40分钟;收入越高的居民阅读书报期刊的时间越多,高收入群体阅读时间长尾20分钟,分别是低收入、中等收入、较高收入群体的3.2倍、1.9倍、1.3倍;高收入群体中21%有阅读行为,而低收入群体只有6.6%有阅读行为。这些数据表明,用上网和看电视替代纸笔阅读的行为明显。
糜局利用脑科学的研究结论指出,依托媒体的阅读,基于感官,虽然也能让人获取大量信息,但本质上而言它是一种浅表、娱乐化的阅读。而依托书本的阅读,必经过思维,纸笔阅读能够训练人的思维能力。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和作者之间有对话、有共鸣,自己拥有了自由灵魂,和作者的灵魂世界进行对话。例如,西班牙政府给公民赠送《堂吉诃德》,传递的就是一种民族精神。
阅读,让生命远离平庸(三)一些警示
糜局借用美国尼克松总统和印度蒙沙美《不必忧虑》中的言论,给我们国人以警醒。摘录一段《不必忧虑》中的言论:“韩国人每年读17本书,日本人40本,俄罗斯人55本,而中国人0.7本,中国的中老年人在打麻将,青年人在上网玩游戏,儿童在看电视,这样的中国还有什么好怕的。”尽管这样的言语不是社会实际情况的全部反应,但也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中国社会中阅读行为稀少、浅显的实际情况。
(四)中小学生成长发展的视角
北大钱理群教授曾言:“教育,就是爱读书的校长和爱读书的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书。”2010年《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要扩大阅读量,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2017年《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了语文学科素养: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品质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无论是大家得箴言,还是语文课程本身的规定性,都向我们明示了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让生命远离平庸二、阅读:可如此定位
糜局提出了以“营造阅读生态、建设书香校园”的价值趋向为定位,提出了“三维”目标。
第一维目标: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通过阅读,让学生感受文字之妙、文学之美、文化之源、思维之趣。标志性口号是:“阅读,让我的未来更精彩!”
第二维目标:让阅读成为教师的自觉需求。用阅读提升教师素质,用阅读合理释放工作压力。标志性口号是:“阅读,发展提升我自己!”
第三维目标:让学校充满书香。创造学习化、人文化、潜移默化的校园阅读生态环境,让校园充满书香。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通过阅读带动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让阅读成为每一个校园的一张亮丽“名片”。标志性口号是:“构建阅读生态,打造书香校园。”
这三维目标是同步的,没有先后顺序,并且相互影响。
阅读,让生命远离平庸三、阅读:可以如此策划
糜局提出了“五个化”,以让阅读行为落地,成为可执行的操作策略。
(一) 图书资源立体化
学校激活图书室,设置“绿色书屋”(图书小超市),建立班级图书角,建立学校公共空间开放书架,形成图书共享机制。
(二) 读书活动多样化
两月一次“好书大家读”图书推荐会
每学期一次“书籍告诉”读书知识竞赛
每学期一次“请与我分享”读书心得交流会
每学期一次“朗读者”美文朗诵会
每学期一次作文竞赛
每月一次读书笔记或手抄报展览
创办《书香》月刊
……
阅读,让生命远离平庸(三) 学生阅读课程化
阅读的感性与理性比较:感性轻视规律,任意随行;理性遵循规律,讲究逻辑;感性不计成本,只讲喜欢;理性追求方法,讲求效率。
这种划分和比较给了我触动和启发,很多时候我们的阅读是随性的,是由他人眼中的好而延续来的,是一种“从众”“跟风”。有时的阅读是零散的,随性而选的,呈现零碎化现象。有时候阅读的选择是纯从个人兴趣出发,难免出现阅读面狭隘,思维局限的现象。不可否认的是,理性阅读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更能促进阅读思维的训练和形成。当然,我个人认为这两种阅读都需要。我们不阻断以兴趣为到导引的自主阅读,我们也需要在理性阅读的指导下持续获得思维的成长和深化。兼顾二者,使其交融配合,让阅读之旅更和谐共生,互文现意。
阅读,让生命远离平庸糜局指出,通过“氛围”,影响“感性的阅读”,通过“课程”,优化“理性的指导”。可以说,较为全面地处理了二者关系。
1、 建构课本与读本并立共读的阅读课程
将课文内容和整本书阅读有机结合,让语文学习不再仅靠课本,而是课本与读本形成互促并立的姿态,教学时以课本为精读、以整本书为略读,共同服务于学生语文科学素养的提升。
2、 探索各类阅读指导课的科学范式
积极建构整本书阅读指导的不同课堂形态,比如导读课、交流课、展示课……
(四) 评价检测常规化
过程性评价:优秀读书笔记、手抄报……展览
活动性评价:“朗读者”……
检测行评价:语文考试中要有课外阅读的内容
从理论角度指出评价的多样性,这样的指导激发在实践中的多样化探索,多样、多较多、多形式的评价是有效促进阅读深入开展的保障。
阅读,让生命远离平庸(五) 阅读研究课题化
以课题研究引领阅读教育持续优化、深化。滨湖区申报的十三五重点资助课题《叶圣陶整本书阅读思想的推进研究》,这一主课题下还有很多有研究价值的子课题。此外,还有“中小学阅读素养提升管理平台”(线下阅读——线上管理),利用多媒体技术为推进阅读服务。
最后,糜局以“阅读不需要理由,不阅读需要说明理由”这样富有辩证色彩的论断收束全篇,完成此次高屋建瓴的微讲座。再次指出“阅读,让教育更宽阔,让生命更厚重,让学习更灵动”,形成了首尾呼应的完整演讲。赞!
阅读,让生命远离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