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过大江大河
最近在追电视剧《大江大河》,本是冲着王凯去看的,身形挺拔、颜值不错、声音好听还有一双修长骨感的手,怎么看都很养眼。没成想,我最有感触的角色不是王凯,不过也不是特定的某个人。虽然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但某些场景和画面,居然能引起我的许多共鸣,甚至是一些“回忆”。我也奇怪,明明没有经历过,为什么会有回忆?细想来,应该是我从小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常常听他们讲起年轻时候的故事。那时候总是好奇,还觉得新奇,因为不懂,也不能感同身受,只隐约感受到他们讲述时的感慨万千。所以《大江大河》描摹的那个年代,从一开始就给我亲切感,爷爷奶奶讲过的故事,突然就在我面前立体起来。加上我从小在农村长大,有与生俱来的“乡土情结”,那剧中的人,一下就觉得离我那么近,甚至每一帧,都能唤起我的“回忆”。
有年代感的东西,不管是什么都自然很有魅力。刚看第一集的时候,就觉得电影画质的画面很美,让人看了很舒服,宋运辉的打扮也很有代入感。1978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二年,因为成分不好下乡支农的宋运辉,和他上了高中的姐姐宋运萍都考上了大学,却又因为成分原因不能报名,通过一系列努力之后,才得到一个上大学的名额。属于那个时代的故事,一下就把我的情绪给带走了。情不自禁想起爷爷说他的爷爷用自己的勤奋和生意头脑赚了不少钱,然后回乡买地变成地主,后来被弄上街批斗;以及奶奶说她家因为成分不好而遭受的不公平对待。要说以前把那些当不咸不淡的故事听,并觉得离自己很遥远,那看完这段渴望上学而不得不放弃的剧情,才真正感受到什么是命运的无奈。我们现在主张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那个年代,也许有这样的念头都是奢侈的。
再往后看,又觉得命运确实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了。都知道,这部剧是讲1978-2008年,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的。以一位大学生、一位村书记和一位个体户的发展为中心,加上若干小人物的衬托,是这几十年发展的缩影。如果宋运辉没有那么自律钻研、雷东宝没有那么坚定付出、杨巡没有那么机灵敢闯,那他们也不会成为从那个时代走出来的佼佼者。如果没有千千万万的人像他们这样,那我们怎么可能会有今天的成就?命运着实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事实上,那个时代的到来是必然,人们这么努力也是必然的必然。一个人、一个国家到了谷底,定会触底反弹。有人说,那真是澎湃的年代,是的,光看"澎湃"这两个字,我就感受到了蓬勃的力量。那个时代的力量,一直延续到今天,并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下去。2018年的口号是走进新时代,无论有多新,那个时代的精神也是应当永远被人记得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生活的挑战一直都在,改革,也永远不会停歇。
难得追剧,感慨颇多。过瘾的同时,深深佩服原著作者的才情和耐心。毕竟150万字的小说,我连读都没有勇气。引用宋运辉的一句话:"不尽狂澜走沧海,一拳天与压潮头,这应该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写照。我愿意做一个矢志前行的逐梦人,志之所趋,不可阻挡。我不想辜负这个时代。"这句话放在哪个时代都适用。不辜负这个时代,不辜负自己,说来是容易的,还得一步一个脚印去落实。干事业的过程,难免会累,会动摇,但只要想想今日安定的生活与发展机会都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就没有说放弃的道理了。渡过大江大河,生活又该是怎样的一副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