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回家小记

2018-10-13  本文已影响6人  九月啸

国庆回家,从武汉中转,本来想坐火车中转,因妹妹带着2个孩子,也因火车票紧张,所以我们提前在网上买了汽车票。从武汉高铁站转乘地铁,排了长队买地铁票,手机虽有4G信号,但提示信号不好,试了几次无法支付,零钱金额也不能从机器上买票,只好请一个姑娘帮忙买,给了现金给她。在深圳用二维码刷卡坐地铁习惯了。在武汉坐地铁,看到抱小孩的,也没人让座位,只好一路坚持。下了地铁外甥女像一颗子弹一样,咻地冲向人群,妹妹还要抱小的,人太多,我拿着两人的箱子,没法腾出手牵外甥女,只好大声叫她不要离开我们的视线。不得不说,深圳的地铁交通设置比武汉人性化很多,有无障碍电梯和扶梯。从地铁下来去客运站,妹妹提着箱子抱着小孩爬了很长一段楼梯,等上到地面,发现人山人海,很多人排队买票,我暗暗想,还好我们提前网上购票了,不然带着两个小孩排队到什么时候去呀,还好指示说电子购票的可以不用取票。

我们进入候车厅,才发现高兴得太早,候车厅黑压压一片人群,才发现因为路上堵车,很多人滞留车站还没能走。但没有任何广播,也不知道接下来的安排是什么,没有人分流,没有人引导,没有指示,我们买的13:30的票,我匆匆在车站便利店买了些面包牛奶之类的零食,免得小孩扛不住俄哭闹,随后挤出人群询问工作人员13:30分的车是否开始检票了,结果被告知车还没有来,可以自己去前面看看,我说人太多了,根本过不去,对方回应自己想办法。于是我只好拖着两个箱子艰难往前移动,后面实在动不了,突然想起来深圳的种种方便,还没到家,就开始怀念起深圳来了。妹妹抱着小孩,背着背包,外甥女站在人群中也满头大汗,后面我们跟检票口的工作人员申请让我们出来检票口外等,工作人员看我们带着两个小孩,破例同意放我们出来。可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检票上车。

妹妹看到有人在清人数,主动上前去问,刚好问到我们要去的方向,剩余的座位也刚好是2人,于是我们拖着箱子赶紧上车,可师傅说还要电脑检票,叫我跟他下车找电脑检票,我看师傅找了好几台不那么忙的电脑,请工作人员帮忙检票,可工作人员拒绝,这个小细节让我觉得,在老家,有时候办点事情还真不那么容易,其他工作人员可以帮忙分流检票,为什么不帮忙把整体的效率提升起来呢?她们很闲,却让找对应的电脑,但对应的电脑工作人员一直在忙,我就又想起了深圳速度。我看师傅为了检票,来回跑了好几台电脑,热得满头大汗的,跟师傅聊天,师傅说早上吃了几个包子,2点了还没吃上午饭,检票的大姐也说一直忙到这个点也没吃上饭,我想过节出行大家都不容易啊 。上了车才发现有些12点30分出发的人们也在这趟车上,心想我们还算幸运的了。车子终于启动了,妹妹抱怨说想象中应该是空调豪华大巴才对,怎么是一辆没有空调,感觉随时会熄火的破大巴。但好歹有车坐就不错了。出了武汉,路上有些塞,但好在也没塞很久,傍晚5点多的时候终于到家了,妈妈提前煮了粥和菜,回家吃了饭,洗漱完就睡觉了。

听妈妈说老家已经好几个月没有下雨了,难怪回来的路上看到市区一路尘土飞扬,路旁的绿化都沾满灰尘。天气干燥,早晚温差大,温度舒适,只是日照强烈。白天路上和街上人都不是很多,特别是年轻人没几个,大多数是上了年纪的老人,10.2傍晚的时候,邻居送来一盆鱼,妈妈跟邻居推让好久,但邻居坚持不要钱,这让我想起,他们年轻的时候,常常为了一点小事起争执,恨不能吵架,现在老了,心态反而都平和了。那时候年轻,血气方刚,总觉得村里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到处是干着各种活的人们,现在村里都只剩下他们了,村子白天都很安静,路旁的草都也深了很多,田梗上更是杂草重生,地里是割稻谷机割稻谷留下的高高的稻桩,记得以前每到秋天,地里都是自己手工收割,整齐而矮矮的稻桩,田埂上都被收拾得干干净净,虽然不一定是人割过或者整理过,也可能是被牛吃掉的。现在整个村子也没几家养牛了吧。我突然有点难过,觉得整个村子都跟着老了,有一种暮气沉沉的感觉。晚上9点出门放眼看整个村子,没有亮几盏灯,黑漆漆一片,抬头看星星,似乎星星都远去了很多。虽然机械解放了人力,但我们的父辈,和我们父辈所在的周围,确实都在慢慢老去了。

从我们回家开始,爸妈就一直在忙着准备各种吃的,杀鸡炖鸡、炖排骨汤、粉蒸肉、蒸包子、提前卤海带和藕,一般卤菜是过年才做的。2号这天,晚餐的时候,老妈炖了鸡,因为外甥背后突发红疹,我们几人赶紧抱他去医院,没来得及吃鸡。从医院回来后,老妈让老爸也吃一点,爸犹豫地嗯了一声,去厨房吃饭了。第二天早上,老妈看到还剩很多鸡,就猜老爸是想把鸡留给我们,他没有吃。想起来老爸昨天那一声犹豫的“嗯”,老爸平时并没有特别多的表达,但他的关爱却都在行动中。想起来国庆节前打电话回家,老妈说年生意难做,为了补贴家用,老爸在附近的大米加工厂打短工,一天200多,十月一号也是老爸到车站接的我们,十月二号起床老爸没去上班,问老妈怎么老爸今天没去上班,老妈说老爸今天特意请假陪我们一天。十月三号早上起床看老爸不在,问老妈说是去上班了,等到晚上8点多才回来,老爸匆匆吃了一点饭,就洗漱睡觉了。我和妹妹见老爸太辛苦,叫他不要干了,给他们一点钱。

想起来老爸以前经常很忙,吃完饭从来都不会洗碗,放灶台上等老妈收拾。这几年特别是有孙女后,如果是他最后一个人吃完饭,会默默地把所有的碗都洗了,虽然不一定都洗干净了,这次回来,我发现老爸的饭量也不如从前了,妈妈带孙女,跟以前教育我们相比,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好脾气,我笑称原来温柔都是为了留给孙辈的。但我这才意识到老爸老妈是真的老了。

饭桌上的菜每天都不重样。看着爸妈忙前忙后的样子,一方面愧疚,我们放假回家却让他们更忙碌了,一方面又觉得时光太快,很多时候自顾不暇,一年年过去,少了很多陪伴父母的时光。二妈知道我们回来,也提了水果过来,特意做了一桌饭菜叫我们过去吃饭,饭桌上堂哥问起弟弟的情况,也是关心的语气,希望大家都能过得好,这个时候,我才能理解乡土中国里面讲的那些,才能更加理解亲情的意义。

两年前老妈在后院菜地种了两颗柿子树,现在柿子挂在枝头红透了,他们吃不完,摘下来一些送人,有些柿子长得太高,需要借助梯子才能摘,老爸站在木梯上摘柿子,2岁10个月的侄女桐桐会跑过来跟老爸说:爷爷,你小心。虽然小心两个字发音还不是很清晰,老爸听了,开心一笑。

国庆是秋收后的时节,以往回家的时候,发现大部分人都已经把收割好的稻谷卖了,但今年却看到很多稻谷都还没有卖掉,原来是今年稻谷价格很低,看来农村的日子今年也不太好过。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都7号了,早上9点钟就要出发了,一大早爸妈就在厨房蒸馒头包子鸡蛋,老爸还来不及吃早饭,就开车送我们去市里的车站,我坐在后面,看爸爸的后脑勺都冒出了些白头发,这次回去,跟以往比,今年爸爸瘦了很多,记得以前老爸从外面回家,踏上门口的台阶的时候,脚步沉稳有力,仔细听都能听到踏台阶的声音,或许,这是自然规律,也是他们的必经之路。

去市区的路上,还可以看到很多新盖的楼盘,有些周边配套设施都不是特别完善,城市化进程还在继续,农村的人越来越少了,但我知道我们的很多父辈,他们还是希望呆在农村,并且习惯呆在农村,城市只是孙辈们受教育的所需要的一个地方,堂哥的女儿今年在市区上初一,她说我们镇上的初中只有200人左右了,很多人把小孩送到市里上初中了。想起来我们以前初中一个班60人-70左右,一个年级6-7班。

临走前,老妈现摘了一些蔬菜,老爸前一天下午就用刀去掉菱角的壳,留下菱角米让我们带走。每一次回家包和箱子都被塞得满满的。以前不能理解老家的父母觉得自己儿女在外混得好,父母喜上眉梢的心情,现在渐渐能理解了,毕竟儿女好了,父母能少一些牵挂和担忧。爸爸送我们到车站,就回去了。一路上照顾外甥女,拉着行李,根本来不及细细体会这种淡淡的离乡愁绪。

我们都在外地,别无他求,只希望他们身体安康。只希望,时光能慢一点,再慢一点,还希望自己能多赚点钱,尽量回馈他们。

只是再一次感受到城市和城市之间的差别,再一次复习了那句话:回不去的故乡,可能也融入不进去的他乡。

-------两年未归家,老家节奏慢,觉得家里的人和事都没有变,但也有一些变化。记录零散。是因为整理手机翻到16年的手机,当年国庆侄女抓周回家,零散记录了一些文字,重新读来,才发现当年的心境是那样的,我想,如果不记录,恐怕我都不记得了。所以,这次虽然也零散,是记录,也是回忆。希望老家的大家都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