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祖先,重阳节的遐想

2024-10-12  本文已影响0人  黄思明
重阳节又叫老人节,我却格外怀念那逝去多年的老人们,譬如祖母,譬如祖父,乃至那根本记忆模糊的母父,母母,本应该叫外公外婆,或者叫外祖父外祖母,硬生生又被我造一个“母母、母父”出来。
来自网络‖如侵立删 截图‖如侵立删 来自网络‖如侵立删

1.

这里面,我内心深处,肯定有一个对中国几千年的重男轻女的一个讨厌,不然不会那么在意一个“外”字。文化里既然分内外,它就没把妈妈们放在眼里。这是我深恶痛绝的歧视文化。

而且,这个老人家是最不好过的,一来你要祝福别人“老人节快乐”,好像在说ta们很老了一般,当然,有些老人不在乎你说ta老了,有些人却是很在乎。

于是乎,这个节日,我一般也不向任何人去祝福,太打脸了,有的人本就已经在焦虑自己老了这个事实,我再去“补上一刀”,岂不是很残忍吗?所以,这个节日,尽管出发点很不错,也不是人人都想过,人人过得开心快乐啊!

传统文化里,有很多糟粕思想,譬如区分父族和母族的词汇,竟然要用“内外”。内就是自己人,外就是别人,多少有些歧视和太区别对待了,明明从基因上来说,这两族并无多大区别,怎么到了中国人眼里,就成了内外之分了呢?

很自然,这和中国全面进入父系氏族社会有关,把女性的地位给无限压低。而且,越是乱世,女性地位越是猪狗不如,这还是人类作为高级动物的文明基因吗?

我甚至有理由怀疑和断定,凡是把妇女儿童当做货物一样买卖的社会形态,它的文明程度,甚至和动物并无二致。譬如狮子老虎野牛等等,雄性在争雄过程中,那不就是任意处置雌性的吗?

巴以冲突历来被人从不同的角度,讨论得非常全面了,其实我怎么讲,也讲不出新花样。但我今天,只想就两个民族对待女性的态度讲。

巴以问题,看似是领土纷争问题,其实还有深层次的文化和历史问题。以色列自然就是以犹太人为基础的犹太民族代表,尽管被许多人讨厌,实际上我也不太喜欢这个民族,商业性太强了,往往忽略了人性关怀。

而巴勒斯坦,则是伊斯兰教的某一小撮人代表,并且本身在巴勒斯坦都有各种不同的利益代表,具体我就不说了,毕竟有涉及恐怖的词汇,我怕不过审。

毫无疑问,我们在内心深处,十分同情和可怜巴勒斯坦人民,这就好像我们同情满清的子民受到全世界入侵,和没有尊严的半殖民统治。今日的巴勒斯坦,和当年的满清没有两样。

腐朽的文化制度,根深蒂固的男权社会实情,加上战争的现实,让巴勒斯坦人民陷入更深的泥沼,根本就是无限的恶性循环。和满清一模一样,越是穷困潦倒,越是对内残酷统治,越是对妇女儿童更加不当人。

我们的同情心理,和恨铁不成钢的现实,这就造成了网络上的很奇怪的一种分裂心理。我们明知道这样的“带清”没救了,肯定需要打破旧有的秩序才行,但是又不愿意放弃幻想,幻想有个人,或者组织拯救他们于水火。

其实,我想很多人恐怕和我一样,如果这时候巴勒斯坦出一个强人多好啊,譬如1927年后李德胜横空出世,譬如古巴也有卡斯特罗等,而苏联俄罗斯亦有列宁斯大林这样的强人等等出现。巴勒斯坦硬是没有这么自带光环的人出世,自然也就只能被资本帝国主义国家的代表以色列,按在地上不停地摩擦了。

犹太家庭合影‖如侵立删 来自网络‖如侵立删

2.

我在看过一些犹太民族和中东国家的文献资料后,我的一个理性观察就是,这两个民族的对抗,颇有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的对抗,这也就自然而然,每次中东战争似乎都是一面倒。

犹太民族在长期的迁徙中,形成了以商业活动为中心的家庭式的模式,而伊斯兰那些民族国家,仍然是古老的封建制度下的家族式的国家。在以农业为主的封建社会,犹太人自然搞不过伊斯兰这些国家,所以只能颠沛流离,满世界寻求立足之地。

并且犹太教,不仅有伊斯兰教欺负他们,基督教对犹太人的迫害和打压,一点也不少,哪怕人类进入工业社会的飞速发展阶段。

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在欧洲大地上以希特勒登上德国历史舞台,发动对犹太人最致命的攻击,更是对犹太人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活动。这一时期,算得上是犹太人最为黑暗的时代。

然而,天下事总是物极必反,阴阳和合,这个世界不可能让一个民族没有活路,也不可能让一个人找不到一丝生路,我们总能在绝望中找到活路,犹太民族也如此。

一些政治敏感度极强的犹太人,早就在暴风雨的前夜,嗅到了危险的气息。整个欧洲大陆,只要有办法去到新大陆美国的,可以说打破脑壳往大西洋的彼岸而去。比如,爱因斯坦、费米等等有名的科学家们,纷纷离开祖国,移民到了冉冉升起的新大陆美国。

实际上,在我看来,犹太人颇有点像游走在国家边沿的一群人,哪里有合适的土壤,他们就去哪里。从不迷信所谓的土地和国家本身。中国人在这点上,绝对无法想象,我们最重视的就是家国情怀,有些根深蒂固的乡土情结,家国天下。

正如家庭教育导师林巨所说,中国人是建立在家国情怀之下的祖先崇拜民族,乡土就是我们最亲爱的“妈妈”,国家就是我们最亲爱的“妈妈”,为了这个“妈妈”,我们可以抛头颅洒热血,这是犹太人无法想象的,所以,我们能在朝鲜战争中迸发出坚强的意志,宁死不屈,哪怕全军覆没,也定要完成既定目标,阻止住美国人的前进脚步。

实际上,我觉得朝鲜战争一开始,很有点像抗日战争中的淞沪会战,中国用人海战术硬生生阻止住飞机坦克的脚步,加上那一年的冬天特别冷,简直是百年难遇,我们的战士虽然也怕冷,但是不怕死。老美那些养尊处优的士兵,和我们拼意志力,肯定个个怕死得很。

说实话,最有利的时间点,我们把握了主动,敢打敢拼,这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在那样一个冰天雪地最冷的时刻,我们打出了中国人的气势和精神,后期的老美自然就再也难有丁点机会。而同样的淞沪会战,却是选择在最温暖的夏秋之际,还是较为温暖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所以淞沪会战可比朝鲜战争难打多了。

当然,这也是两个为首的领路人的战略眼光差距了。淞沪会战首脑一直在避免战争,一直在惧怕敌人,一直在被敌人牵着鼻子走,一直在被动防御,而我们的朝鲜战争的主动出击,积极重拳轰出,简直不能相比。

朝鲜战争中,战场的主动权,一直把握在我们手中。我们想打就打,想跑就跑,以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目的。只要抓住机会,哪怕付出再大的牺牲,也要和敌人周旋到底。

网络截图‖如侵立删

3.

然而,世界一直在进步和发展。曾经的建立在家族式的农业的封建社会思想,早就被现代的建立在家庭基础上的工业社会乃至网络社会思潮,所击碎。

这恰恰就是犹太人的强项,犹太人进行了一千多年的以家庭式的商业社会为基础的发展,他们的文化和思想,可以说和现代人的思考方式几乎毫无二致。大概这也是为什么犹太人,在商业社会里如鱼得水的原因吧,毕竟他们等待这个机会,等了一千多年。

这个时代,就是专门为他们量身定做的时代,他们借助这样的一个契机,自然而然就成为了时代的引领者和开拓者。若是,不考虑那一点点民族自尊心,我们不得不佩服人家犹太人的商业思维,和男女平等思维。

这一点,作为九省通衢的湖北省,似乎自古以来,也带着几分码头思维和商人的思想。武汉市之所以成为现代中国的起点和开端,这和这个优秀的地理位置有关。

哪怕到了现代,你看网球女将们,一个个以家庭为单位的商业思维,在这些女性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为何是李娜和郑钦文这样的湖北女孩,一下子亮瞎了中国人的眼球呢?我敢说,这和湖北人的那一份码头精神,那一份骨子里的商业思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反之,在举国体制下的男网球运动员们,怎么就出不了一个亮眼人物呢?这里面我们没有说举国体制就不好的意思,譬如我们的跳水和乒乓球,一直就是国家的优势项目,一直都是我们民族自信和自强的一张名片。

但是,我们会发现,以家庭式为主的商业思维,也能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我们大可以两者都要,并行不悖,求同存异,合作共赢。没有必要捧一踩一,没有必要搞对立。

只要是这个世界上优秀的思想和模式,我们不妨都可以借鉴,都可以保留,正如我们既有举国体制的乒乓球跳水运动等等, 我们也允许有单飞的李娜郑钦文等等,这就是中华文化的厉害之处,兼收并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也是我们古老的易经智慧。

说实话,我不太愿意过老人节,自然有一个好像强调老人“老了”的感觉,还有就是有一个我们传统文化里的不服老的精神在里面。不论是战国时代的“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还是曹操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又或者是王勃在《滕王阁序》里面说的“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等等,莫不是在说一个不服老的精神。

再比如说,成龙70岁了,尚且亲自上场进行打戏的拍摄,甩出一米多远跟没事人一样,他也是在践行一个不服老的精神。至于说,成龙是不是也有严重的精神创伤需要疗愈,那都是另外一说。起码来说,成龙给我们的现代不服老精神,再次上了生动一课。

除了成龙大哥,还有一位新时代的女性杰出代表,那就是刘晓庆,71岁还敢饰演少女,这是有多么强大的心脏啊!哪怕被人喷出翔,她也永远微笑面对生活,保持对生命本身的热爱,和一种从不服老的青春激情。

刘晓庆截图‖如侵立删

4.

最后,我觉得,世界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我相信,我们的社会终将向着文明的方向前进,我们的社会终将向着男女更加平等的方向前进,中国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强盛。

家族式的毕竟是传统的,当然不一定都是糟粕。家庭式的核心价值观,我觉得仍然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城市化的进行,旧有的家族式思维,终将会全部丢进历史的垃圾堆。而商业思维、网络思维乃至以家庭为核心思维的潮流思想,终将会取代老传统。

我甚至相信,也许未来都不一定有国家的存在,你看犹太人就没有国家的概念,只有一个民族的概念。当然只是一家之言,仅供参考而已。

未来的时代,应该是文明之间的对抗和竞争,其实现在都已经显示这种竞争的雏形。中东战争,可不就是伊斯兰文明和犹太文明的激烈对抗,而在亚太地区,朝鲜半岛等等,就是中华文明和基督文明的激烈对抗。至于说,俄乌战争,就更加复杂了,那是上个世纪霸权主义留下的一个小尾巴。

其实,我觉得俄乌战争都不重要,但是却能延缓基督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全面对抗时代到来,这是它的一个非常积极的意义。自然还有一个印度,然而它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却是限制它发展的头号大敌,就好比当年的那个数千年的封建思想,压在我们身上喘不过气来一样。

我预测的印度发展,一定是要把种姓这种等级制度推翻掉,也会迎来大发展,毕竟他们人口在那里,只是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能完全推翻等级制度。我们要不是出了那么一个强人,从根上打翻了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桎梏,把那位圣人拉下神坛,我估计我们的改开,也不会这么顺利。

总有人批判那十年的文化清除运动,我觉得不然,正所谓不破不立,伟人早就看明白这个道理。而我们大部分人是没有这个意识和远见的,没有那十年的彻底打破旧社会,我敢说,不可能那么快接受工业社会文化和商业文明。

我们只要试着看一看,至今,在农村,仍然是封建迷信,占据了一部分人的大脑,就可知道当初破旧立新的必要性。我至今还记得,老妈把我拉去庙宇跪拜菩萨的画面。

所以,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有着传统糟粕文化、网络文化和商业文化的剧烈冲突;有着家族式的父权思想和平等的家庭思想剧烈矛盾;更有着集体主义的“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家国情感,和家庭个人主义的独立自由的思想激烈竞争。

当然,竞争和冲突也并不一定是坏事,反而是好事和机会。只有熬过了阵痛,我们才能破茧成蝶,我们才能浴火重生,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巅。

所以,老人节我只祝福那些,真正的“老人”快乐,而其中大部分!“老男孩”和“老美女”们,ta们一点都不老,哪怕是100岁的杨绛先生,我觉得她一点都不老。我们不服老的青春精神,永远是时代的主旋律。我们的文化,仍然是韧性包容而强大的,尽管经历了数千年时光的洗礼,可是我们“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

祝全天下的“老人”们,重阳节快乐,独立自强,拥抱新时代,传承优秀传统美德,老人就是传承最大的功臣,年轻人是那个慎重承接的未来。还是那句话说得好,“守正创新,开放包容,文化自信、革故鼎新、自强不息”。

本着这几条,守住正义,男女平等肯定是正义的,那么所有的家族传统中的内外之分,便有些说不过去了。这大概也是大城市里,渐渐废除了词汇“外公外婆表哥表姐表弟表妹”之类的称呼,要么就称呼姥姥姥爷,要么干脆称呼爷爷奶奶兄弟姐妹,“表”和“外”渐渐从文化中消失。

这一点,我是举双手双脚赞成的,要不然我也不会在文首造一个“母父”和“母母”了。其实这个“姥姥”“姥爷”就是很有意思的两个词,强调了母族,进行了有力地区分父族。既然有姥姥,其实再多一个“母母”,其实也不错。

这个重阳节,我仍然只能遥祝我的祖父、祖母、曾祖父和曾祖母,遥祝我的母父、母母、曾母父和曾母母,妈妈家族的两位老人,我不是很深刻,毕竟我那时才两岁,母父和母母就去世了。但我相信,我同这些真正的“老人们”永远在一起,我们的心从未分离。

祖父和祖母的印象,我倒是很深刻。祖父在临走时,天天去给自己挖那个他准备好的坑。我清楚记得,我就跟在祖父身边,放牛之余,祖父总是拿着锄头,去到他自己备好的坑挖两锄头。

可惜,某些“不肖子孙”非看不上那个祖父备好的墓地,把他的墓地从半山腰,给移到了山脚下。如今想来,这些口口声声喊着孝顺父母的“家伙”,根本就没有遵照祖父的意思去上山为安。某种程度上来说,我的父辈们,一个个都是“不孝子”。

祖母大概也早就看清了这一点,因此她从来不就任何事情做出安排,她只是静静地等待那个来临的日子。至于那几个“不孝子”,要把自己葬在哪里,她不管,也管不着。祖母可是最有智慧的一个老人,如今想来,她不愧是继承了曾祖父的衣钵,早就把这个人世间看得透透的,九十年的春秋,可不是白混的。祖母的故事,请移步短篇小说《她‖晓梅》,还有诗歌《寒梅春晓‖致祖母》。

还有我那把疼痛等于死亡的创伤,遗传给我的曾祖父,虽然从未谋面,仅仅听得一鳞半爪的故事,就已经够我激情澎湃老半天了。今天,我也在此重阳节,致敬您老人家,愿您安息,因为我一直都和您同在,每时每刻。

这还要感谢我的父母,不是他们一天到晚那么痛打我,让我一次次体会到灵魂的恐惧和绝望,我又怎么能够看到这么深的死亡创伤呢?

所以,我在内心深处,早就原谅了父母的“打骂式”教育,我和他们取得了和解。也祝两位重阳节快乐,不仅仅是今天,你们还很年轻,这个节日就不过算了。这个节日,我只想给故去的很多年的八位老人们。

后记:

[爱心][爱心][太阳][太阳]

老人节,当然写给老人了。在我的概念中,只要还活着,那就仍然是“少年”,因为人类至死都是少年。所以,今天这一篇其实是怀念八位老人,也就是姥姥、祖母、姥爷、祖父、曾祖母,曾祖父、曾姥姥和曾姥爷。

我在文中创了一个词汇“母父”和“母母”,其实也未必不可以用“姥父”和“姥母”来代替之,我只是觉得“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这些词可能口语化多一点,不如“父母、祖母”更加书面语。其实,称呼都无所谓,只要不搞什么明显的歧视和对立,譬如“内外”“表堂”,我是不喜欢这些对立词汇的。

哪怕就是女字旁的那个“姪”,我也是很乐意接受的。文中我也勇敢地直指父辈们的“不孝之处”,这一点想必老爸们初一看来,都要骂我,但我不在乎。我只是陈述事实,而不去掩藏那个假象。

当然我也可以写得委婉一点点,譬如给父辈们找各种理由,必须给祖父迁移那个墓地。但是,我没有。这个“守正创新”从来就没有标准,只要本着心意去做就好了。

有时候,我想传统那一句“家丑不可外扬”,真是很搞笑的。既然是家丑,说明你心理上认定自己做的就是丑事,搞这种掩耳盗铃有什么意思呢?

但是实际上,聪明人都有脑子,不会因为简单一句话,就妄下判断人品有问题。那些头脑简单的人,去讨好他们,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里面的逻辑其实很简单,譬如我爷爷迁坟到他老人家不同意的地方安葬,这件事,子女做的决定,老人肯定不同意,某种程度上那就是不孝顺嘛。然而,从子女难易角度,从各家利益角度出发,“忤逆”也就顺理成章。

就比方说,苏轼苏辙去世了,子女并没有把他们千里迢迢归葬四川眉山,这里面有一个经济和时局的考量在里面。我们真要论孝,没有那么简单,非要归结到苏辙和苏轼子女的不孝上,有点说不过去。

同样的道理,我的父辈们当时也是出于经济和时局的考量,并没有给爷爷拖到那么高的山上去安葬,也不能简单归结为我的父辈们不孝。

后来,经济时局好转后,祖母仍然是上山安葬。我心想,祖母老人家,必也是有些许安慰的吧。她虽没有做任何安排,子女反而把她高高葬在山顶上。她老人家只要抬头,就能远远望到山下的孩子们和她亲爱的丈夫。最最令老人家欣慰的是,她终于又可以和义父(我的曾祖父)团聚了,因为ta俩同在一座山头,彼此为邻。[合十][合十]

此致敬礼

思明顿首

…………————……————…………

写于2024年重阳节九月九日忆祖先瞎想

修改于2024.10.12日星期六九月初十亥时许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