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寒食&上巳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今日清明,预报阴天有小雨。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智慧,24节气总是那样精准。24节气是中国特有的历法方式,百姓可以根据此历法来指导农耕,日常生活等等。时至今日,虽然现代化社会,但是老人们依旧会按照节气劝诫我们。
而在这24节气中,既作为节气有作为节日的,恐怕只有清明了。
清明起初,是农耕的重要时节,如今却变成人们扫墓的节日,跟朋友请教了一番,发现清明原来并不只是清明,而是将寒食、上巳三节合一。有些地方,人们仍旧坚持寒食节扫墓。
今天就简单扒一扒它们的关系。
寒食节,想必很多人都像我一样听说过,很多人介绍清明节的由来都是寒食节。
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发生内乱,公子夷吾和重耳逃亡,介子推割自己大腿上肉给饥饿困顿中的重耳食用,重耳大受感动,声称有朝一日做了君王,要好好报答介子推。但重耳复国后未赏赐介子推。介子推隐居山林,晋文公知悉后上山寻访却寻不得,听小人之言,下令三面烧山,希望逼他出来,结果介子推被烧死在山中也不愿出来。晋文公悔不当初,便下令“禁火”纪念介子推。后来演变成了寒食节。
据《后汉书》记载,汉朝山西一带春日一月吃冷食,以纪念介子推,周举将“寒食”缩减为三日。唐朝将“寒食”形成祭祀祖先,扫墓地,上香,为亡灵送纸钱的习俗。由于寒食与清明只隔三日,日趋融合。《唐六卷》中提及“寒食清明通四日”,自此寒食清明合二为一。
上巳,恐怕很多人跟我一样,第一次听说。形成于春秋的上巳节,最初活动为:水边祭祀招魂、洗浴除去旧岁污秽、踏青。魏晋以后踏青活动成为主要活动。由于清明节与上巳非常接近,逐渐重合。杜甫曾在《清明》诗中写道“逢迎少壮非吾道,况乃今朝更祓除”。当然关于上巳最有名的诗句,仍然是杜甫写的《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如今,清明小长假人们纷纷选择出游踏青,看来是老祖宗留下的好传统。春暖花开,山青水秀,抛开一冬的压抑,春天的气息那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