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身边的真诚
雨衣是挡不住那些从鞋底往上钻的雨水的。
回到家里,袜子已经与脚底完全胶着了。顾不得脱鞋子,玲梓急急地先掏出手机,果然,有三个来自姐妹的未接电话。
玲梓忍着一脸冰冷的雨水,边将漏水的鞋子掰下来,边回拔电话。
“喂,姐姐,找我啥事?”声音与一身的狼狈形成反差。
“哈,妹妹,快点过来,开吃了!”
“啊?不用了,下雨天不想过来了,你们吃吧,多吃点。”
“没事,快过来呀,机会难得。”
“我刚接小朋友放学回来,鞋子进水了,就不过来了,可以的话帮我留两个,放我办公桌上哈……。”
“要吃热的才好吃……。”
再好吃,比起要冒雨前往,玲梓只会坚定地选一样——那就是不吃。
最后姐妹竟然说要亲自送过来,这可把玲梓为难住了。
最后边说边劝,总算俩人意见达成一致——留两个到第二天早上,用微波炉叮一下后再吃。
下午,同事请玲梓去演示如何用破壁机将炒熟的黄豆打成粉,没想到后面竟这么客气,美食出炉后竟一而再,再而三地来电邀玲梓过去一起分享。
对于不愿欠人情的玲梓来说,生活中时不时会被这种“纯粹的关怀”沉重一击。
令人有点不知所措。
总之,心理上还是希望人与人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太亲近了,有点招架不住。
曾经也有仔细分析过,是何种缘故使得即使只相处一小会儿,别人就会对自己很关心,很照顾?不管一开始如何不熟悉,等到相熟后,对方就会对自己特别好,不求回报的那种好,而且会长期坚持下去的那种好,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或许能够真正相互理解,有同理心的人才会这么做吧。
就像那位卖菜的阿姨,不知是从哪天起,对玲梓的关照就有点“过于”了。
不仅每次都告诉玲梓哪些是刚到的菜,而且过称时每样菜的单价总会上下少个五毛钱。
或许始于一日傍晚的感慨:“小妹,你真善良,你就像个菩萨一样,这么好的心肠……”,是从那天开始对玲梓刮目相看的吧。
因为从那一天以后,阿姨见人就说“这个小妹很好”。
而玲梓所做的仅仅是“阿姨,不用另外拿袋子,这些菜称好后都装进同一个袋子里吧,满一点也没关系……阿姨,您的蓝牙音响刚才没播报价钱,您看,这是我‘已付’的界面哈,付给的名字是……”
关于只拿一个塑料袋装所有的菜,玲梓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环保,能少用一个是一个。而阿姨却认为是在给她省钱,虽然也对。
之所以给她看手机界面上的“已付”金额也是有原因的。
一天,夜幕降临时一位西装革履的男人买完菜后便快速地转身离去。阿姨边忙着手里的活,边有点拿不定想法地来回张望。
直到那男人消失在街道尽头时,才忍不低低地问玲梓“他刚才付钱了吗?刚刚人多,我没注意,音响也没响声。〞
铃梓秒懂,立即简单、直接、真诚、礼貌地配合,稍凑前压低声音道:“付了〞。
推人及己,铃梓在付款后便主动亮了界面。
哪知阿姨却看都不看,说道:“可以,不用看,我相信你,你是好人。〞
那会算是初识吧,除了你过称我付款,没有过多的交集。
对于这样的人,玲梓也是深表感恩的,虽然本意不在那,也认为阿姨给予优惠的做法完全没必要。但阿姨每次把自己当成自己人的高兴劲,真的很难得,令人动容。
这是一款被动感受的,深深的,人间大爱。
哪怕生活中有很多的不如意,也会被这些可遇不可求的温暖融化,这样的感动比伤感有过之无不及。
玲梓想,自己什么时候也有这样的能量,传递出去,温暖到人呢。
托马斯·卡莱尔说过:惟有真诚者才能识别真诚。
当你以诚待人,并不是为要别人也以真诚回报,便是真诚的本真。
所以,只需要保持住本真即可。
选自《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