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孩子?其实你更需要倾听自己
繁多的课程和交流群每天占据着微信里很大的存储空间,前阵退出了一些不太关注的群,为自己的生活做些减法,而有些群是一直保留的,而且还是置顶的位置,这其中就包括“在读群”。
这期“在读群”读的书目是《倾听孩子》,其实在育儿的路上,我一直都觉得孩子没什么问题,而每当发生冲突时往往都是家长自身的情绪点被激发,比如今天我因为快要迟到,感到焦虑,去责怪老大太慢,我把这份焦虑和愤怒抓嫁给了孩子。
在看《倾听孩子》的过程中,我感觉仿佛在看小时候没有被倾听的自己,那些对于恐惧的消化,那些哭泣的发泄仿佛都没有完全被听到......OK,来讲个故事吧。
我的一位好朋友,她告诉我她小时候印象深刻的一个事是发生在4、5岁,那时候还没有手机,幼儿园放学了,但妈妈迟迟没有来接她,她感觉特别恐慌,同时,老师不得不陪着而无法下班,老师把烦躁的情绪转移到了她的身上,她更加感觉到无比的紧张,恐惧,眼巴巴的等着妈妈的到来。终于,妈妈来了,她刚想跟妈妈表达自己之前有多害怕时,妈妈跟没事人似的拉着她就走了,她一路上都没有说话,妈妈也没有问过她。
还有一个故事,同样在发生在她身上,也是很小的时候,坐火车半夜醒来发现妈妈不在身边,于是,她一个车厢一个车厢的找,终于发现妈妈去和同伴玩牌了,认为她已经睡了就离开了她身边,同样,在看到孩子的那一刻,妈妈一样没有觉得这是个什么事,但她告诉我,她永远记得那个长长的走廊,对于妈妈消失的恐惧感还清晰可见,她甚至不太想去回忆那个场景。
长大后的她特别迷恋恋爱时的美好感觉,因为那个时候对方的眼里全是她,所以她特别渴望和丈夫的那种形影不离的感觉,但丈夫已经表达出对这种感觉的压力。
故事讲完了,可能你会想问,小时候的这些经历真的影响那么深远吗?
我的回答是,是的,所有的亲密关系其实都是亲子关系,小时候的依附形态可以预测到成年后的依附形态。
当我们发现了自己的卡点,发现了自己的情绪按钮,接下来要做什么呢?怨恨父母吗?OK,你可以通过一些途径把对他们的怨恨通通倾诉出来,你也许会感到压力被释放了,会轻松一些,这也确实是一种释放我们过去情绪的一种方法,但这确实治标不治本,压力需要释放,情绪需要流动,但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课就是给自己留些时间倾听自己。
再来讲个故事
长久以来,我在养育孩子方面很容易紧张,那种紧绷感让我感到压力重重,焦虑感倍增,对于家人的一些所谓“不负责”的举动会感到很愤怒,于是,在一个夜晚,我跟自己的愤怒展开了一段对话:
我:愤怒啊,你为何而来?
愤怒:为了让你放松释放一些,我担心你憋下去太难受了
我:我为什么那么憋的慌呢?
愤怒:因为你揪着一个东西不放。
我:那是什么?
愤怒:责任和完美。
我:我为什么要揪着它们不放啊?
愤怒:因为你在赎罪。
我:对,你看透我了,我觉得都是我的不好,我失去了第一个宝宝,都是我不好,所以我要做到面面俱到,我要避免伤害,我要尽职尽责的保护孩子,我要让自己累才能赎罪...
愤怒:其实你的第一个宝宝一直陪着你,她看到你舍不得她走,所以一直在你身边。
我:对不起...对不起...
宝宝:妈妈,看到你难过我也跟着难受,之前爸爸找人算过说我一直没走,其实是我看你舍不得我走,所以一直陪着你,可是这边不太好玩,我想去个更有意思的地方了,妈妈,我可以走了吗?
我:抱抱...妈妈爱你,妈妈对不起你...
宝宝:妈妈,别再自责了,我当然知道你爱我了,希望你、爸爸、弟弟妹妹好好的在一起,希望看到你真正美丽的笑容,你笑起来可美了呢
我:对不起...
宝宝:我知道当时妈妈你很无助,也无从选择,我都理解,那是在当时妈妈做的最好的选择了,所以我才在你身边陪着你看着你那么久......我现在想要去其他更好玩的地方了,接下来的时间您就全身心的投入到爱中吧,好好的爱爸爸,爱姥姥,爱姥爷,爱妹妹,爱弟弟...弟弟妹妹要是招你生气了,就揍他们小屁屁,哈哈,太淘气了
我:谢谢你一直陪着妈妈,谢谢宝宝...现在你可以去你想去的地方了,妈妈一直爱你...
宝宝:好嘞,终于等到你说这话了,妈妈,加油,你是最棒的妈妈。
我:谢谢你...你也是最棒的宝宝...
抛个问题给你的心(潜意识),而不是大脑判断,也许会有惊喜等着你......
我是emily,一个集美丽与才华于一身的......不不不
我是emily,一个集逗逼和女神于一身的、即将过37岁生日的、两个娃的妈咪的、喜欢做自我探索的emily!
Happy Birthday to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