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不看手机,记录一些闪念

2023-03-02  本文已影响0人  杨清华

在儿子和夫人的持续提醒下,我养成了开车坚决不看手机的习惯。虽然有时候还是忍不住,但念头一旦出现,就会想想自律与慎独两个词语。有时候听英语、放音乐、听书,其实开车并不浪费时间。

现在又找到一个很好的记录习惯,自己跟自己讲话。用录音转文字,在红绿灯停车时点击开始、结束即可。这样,能够迅速把一些想法、灵感、闪念记录下来。

flomo (浮 墨)的语音识别功能太强大,基本上熟悉了我发音不标准的方言普通话,能够精准地转化成文档,少量标点符号修改一下即可。

今天突然想到跟在校学生讲几句,便有了下面的文字:

焦虑谁都会有,但焦虑千万不能转化成负能量,使自己变得无力。我们要正视焦虑的正面价值,很多人利用担心和居安思危,把压力转化成前进的动力。这就需要我们掌握一些自我调控、管控自己情绪的能力。有意识地专注自己尚未达成的目标,而非焦虑本身。所以人有压力是常态,但焦不焦虑是可以管控的。但同时我们要有多培养积极的乐观的心态,在压力大时适当寻找放松的途径。

比如读书,跑步,找朋友聚会一下。

很多同学现在很迷茫,觉得专业没啥用,不想看书。财大气粗是因为财壮熊人胆嘛,我没钱,那我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就是我的财富,就是我的力量,就是我的力量源泉。

你要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人生三段:学习、工作和退休。学习的时候就把该做的事做到自己的极致。

大家都知道俞敏洪,长相、资质,真不突出。大学考了两年,上学期间还休学一年。可他在校读完了800多本书,即便是在创业繁忙的时候,依然一直保持每年100本书的阅读量。

改变世界的狂人埃隆·马斯克,也是个会读书的“读书狂”。小时候他每天读书的时间达到10个小时,十几岁时通读了4350万字的《大英百科全书》。他想上火星,没人给他发射火箭,那就自己造。他硬是自己看书学习,研究如何制造、发射火箭。

以前上大学是一种稀缺资源,大学生在社会上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现在大学生很普遍,你们一出校门,所有的社会岗位上面都是你的师哥师姐,我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专业知识,他们都已经学过,而且还在社会上实操过,这就是现实。

那我们如何面对这种现实,不焦虑,不彷徨呢?我认为那还是读书。因为我们这个阶段,读书就是我们的事情,那每一个阶段,我们把每一个阶段的事做到极致。

就跟我们在马拉松赛道上一样,我不跟前面的专业选手比,那我至少要给自己比。如果我停下来,如果我躺平,那后面的速度比我慢,能力比我差的,他也能超越我。

所以,在校时多读书,至少比一味担忧就业的事情要高明得多。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