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传统文化

论《莺莺传》中情感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2017-08-18  本文已影响0人  笑长是小妞

我国古人表达情感的方式含蓄而多样,如写诗词歌赋以传情达意,赠送定情信物如发束以表白坚贞等等,在元稹的《莺莺传》中,张生与崔莺莺的往来亦通过诗词、信物、奏曲等多种方式表达情感。

论《莺莺传》中情感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一、爱的诗词

在张生与崔莺莺的交往过程中,双方共有三次的书信往来,充分表现诗词歌赋表情达意的特点。

第一次书信的开始是张生在受红娘指点提醒后,得知莺莺擅长吟诗作赋,张生大喜,为赢得佳人青睐立即写成《春词》两首表明心意。莺莺收到信后回诗一首——《明月三五月》,“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全诗充满暧昧之意,原文中也用“张亦微喻其旨”,以及接下来张生夜半爬墙之举来说明该诗的情感魅力之大。不过,此诗是崔莺莺故意而为之,极尽撩人之意引张生过来,当面通过言辞拒绝分析事理原由,告诫张生休得再犯。这是崔莺莺恪守封建礼教束缚压抑自我情感,使其言行举止符合传统礼教道德规范的表现。

第二回也是张生主动写诗给莺莺,在深夜与张生第一次幽会后的莺莺“事后十余日,杳不复知”,于是张生赋《会真诗》三十韵,让红娘送与莺莺,于是莺莺又开始和张生交往,并且还是晚上悄悄来,早上悄悄离去,两人一起在西厢住了一个多月,这样浓情蜜意的行为举动足以表现出张生《会真诗》里的真情流露打动了莺莺,不得不说,诗歌是表达情感的最佳方式。

第三回是张生考试不中,滞留京城。寄信给莺莺,文章中有莺莺的回信即“捧览来问,抚爱过深......慎言自保,无以鄙为深念。”信中“睹物增怀,但积悲欢耳”体现莺莺对张生的思念之情,“如或达士略情,舍小从大,以先配为丑行,以要盟为可欺。则当骨化形销,丹诚不泯因风委露,犹托清尘。存殁之诚,言尽于此。”体现莺莺因两人爱情违背封建礼教传统而陷入矛盾自责的心理,同时又表达了其对于爱情的坚贞。“心迩身遐,拜会无期。幽愤所钟,千里神合。千万珍重!春风多厉,强饭为嘉,慎言自保,无以鄙为念”,体现莺莺对张生无微不至的关怀,以至于都忽略了自我。此信展示了莺莺对于张生极致的深情,表现一个痴情女子深陷爱情之中的情态。

第四回是多年后张生途经莺莺寓所,以求相见。莺莺两次回绝张生的诗词。“自从消瘦减容光,万转千回懒下床。不为旁人羞不起,为郎憔悴却羞郎”写尽遭抛弃后莺莺的落寞惆怅与憔悴悲愁的生活。“弃置今何道,当阿且自亲。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这是莺莺对张生最后的决绝与忠告,也以此诗来表明自己放下感情的决心。

二、爱的信物

小说中有两处提到张生、莺莺表达爱意的信物。此两处中的信物也形成鲜明对比,对比出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坚定程度。一处是张生考试落第,从京城寄给莺莺的一盒花粉、一支口红,花粉与口红都是外在装饰,体现张生爱的肤浅与表面。另外一处是莺莺送的玉环、乱丝、斑竹茶碾子,这几样东西虽不值钱,但小说中提到玉环乃莺莺小时玩物,表达自己对张生的爱像玉一样永不改变。乱丝、斑竹茶碾子更是表达对张生的幽幽情思。此两处中的男女主人公信物形成鲜明对比,体现男女主人公对于爱情的坚定程度,反衬女主人公莺莺的痴情。

三、爱的弹奏

小说中莺莺是一个沉静内敛而具矛盾性的人物形象,因此表达感情往往含蓄婉转,在张生即将离开赴考之际,莺莺将她所有的感觉情绪都寄托于唐明皇与杨贵妃这一曲《霓裳羽衣曲》中,最后才弹几声,琴声哀怨混乱便骤然停止,丢开琴,泪水涟涟,跑回房再也不出来了。这非常符合莺莺的人物形象,也表现出她此时此刻的内心斗争:不忍心上人的离开,又深知爱情无果的无奈之情。

小说中表达感情的方式,均通过诗词、信物、奏曲表达,但这原本美好的行为在悲剧小说《莺莺传》中也被笼罩着淡淡的悲剧色彩,小说通过这些表现形式,将一个对爱情忠贞、守望与无奈的痴情女子刻画得栩栩如生,令读者为之惋惜,为之动容,为之沉醉,是小说中的一大亮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