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得之死”谈教育的成败论英雄
3月初,一位非常优秀的留学生去世了,名字叫做张一得的,死因据说是“自杀”,很是令人痛惜不已。
张一得和他爹不过,在这件人间惨事发生之后,最为吊诡的是,本是最痛苦的人——张一得的父亲,闻名于某些育儿小圈子的“一得他爹”,同情慰问的声音没听到几句,反而被推向风口浪尖,甚至不客气地说,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
那些人大抵是不信耶稣的,好像个个都具备丢石头的资格,有了审判他人的权利。审判就审判吧,也不去搞清楚一得之死究竟为何,听风就是雨,仅凭一些碎片化的转手资讯,恨不得让其父去陪葬似的。
一得他爹罪在何处?
一个单亲爸爸全职养育自己孩子,培养孩子以优异的成绩出国留学,二十年如一日的辛苦付出,是很不容易的。最终孩子在异国他乡自杀去世了,然后一众网民或福尔摩斯或柯南附体,自信满满正义凛然地敲打着键盘,回头一甩,“真相只有一个”:一得他爹“变态”的教育方式,过度地参与孩子的成长……
不由得想起前段时间,一些人仅凭一段含糊不清的音频,便脑补出“西藏冒险王被同伴残忍谋杀”的一部大戏,搞得就像自己亲眼目睹似的。
想象力忒丰富,用在写小说上去吧!
一得他爹作为单亲爸爸,穷尽二十年的心血,教育自己孩子的方式和教育理念是值得商榷的。现在这事引人警醒,让我们为人父母的,对照自己养娃的表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喊打喊杀,就大可不必吧?
一得的不幸遭遇或许与他的成长经历以及他爹的过度关注脱不了干系,但,人家辛辛苦苦培养了二十年的孩子,刚刚才有了短暂的光辉,还未完全绽放光芒,就此离开人世间,是谁都不想发生的一个意外。
我不是要为“一得他爹”挽尊,也没有那个资历,只是同样为人父为人子,设身处地为张一得父子俩感到一些悲痛。
我们很多人,向来习惯以成败论英雄,一得死了,然后他爹和他都是非常失败的。然而,像弹钢琴的郎朗、打桌球的丁俊晖、踢足球的张玉宁、拍戏说相声的郭麒麟、搞摄影做CEO的郑亚旗等等,这些各领域的人才,都成功了,他们和他们各自的爹都是英雄了。
不过,我们也发现,这些成功的孩子,没有哪一位走的是我们普通人拼学区房走高考路线出来的吧?咱看看就得了,没有几个会真正地去仿效,学他们的吧?
他们个个小时候受到的教育方式,与我们许多普通人都不尽相同,甚至成长过程中,也受到过与张一得异曲同工的“非人”待遇,但他们非但没受到指责,还被人津津乐道地夸赞。当然,张一得去世前,他和他爹也是受到许多人夸赞的,媒体都报道过好多回,那时倒没有横眉冷对的仁人志士站出来,降下雷霆之怒。
孩子的成长,每个阶段都需要不同的营养,无论是生理方面的,还是心理方面的,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尤其是孩提时代心理方面的滋养,非常重要。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每个成人,都是一步步从童年过来的。童年时形成的性格、心理状态,会影响此后的行为,选择,各个选择交织成一生。所谓“性格决定命运”,不外如是。
而孩子的教育,非常复杂,每个不同的孩子的成长,从来没有哪个公式可以来套用,任何一种教育理念,都只能拿来作为参考。作为父母的我们,只能依据自身的条件和环境,对自己的孩子因材施教。
《你好,李焕英》引起观影狂潮,里面一句“孩子健康快乐就好”,是不是所有人的心声?
引起共鸣的普普通通一句话,能够真正做到,却是多么的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