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庭篇虎妈猫爸,我们来聊聊教育这件事亲子教育

致父母:因为他们不会伤害我,但你会

2017-08-05  本文已影响0人  晨晓萧遥

高考之后,放假在家,成绩尚可,志愿不错,再也没有作业,自然也没了压力和管束。

按理来说,该是一个快乐的长假。我开始学软笔书法,吃饭计量卡路里,跟着APP的教程做各种运动,去图书馆当志愿者,等大姨妈过去了去游泳馆办个卡……

我习惯独处,交朋友也不到每天手拉手出门的地步,放假之初还呼朋引伴地遍地跑,待到尘埃落定,连聚餐也没了由头——你上你的兴趣课,我学我的新乐器,她也有旅游项目要跟进,平时在网上话痨,聊天时互相打趣发表情包。

于是我的生活看起来的样子,便是——除了一个人在家,一个人出门,就是看着手机。

于是晚上母亲忧心忡忡地跟我说起运动的必要性——因为刚刚我吃完饭就站着消化消化没有出去运动,我平静地向母亲讲述我每天的运动项目,完全可以满足我减肥的需要。

母亲孤疑地看着我,问:“你真的运动了?”

我立即表示我在家做健身也是缩在屋子里悄悄做,不好意思让她看见我带着满身肥肉摇摆的样子……但这并不能说明我每天躺着长膘。

我只是更喜欢一个人悄悄做事情,不让人知道。

我说,“妈你能不能不要总来看我?我的事我能做好。你自己看看剧刷刷朋友圈,我减不减肥和你有什么关系?”

这句话当然说重了。

好在我已经过了高三一戳就炸的敏感期,母亲也累了,不咸不淡地争辩几句,她问我,“你为什么总是对我横眉冷对?”

她问我,我为什么总是对她横眉冷对。

我扪心自问一下,第一反应是,我没有。

我和母亲的交流,大都是商量去大学报到买什么东西办什么卡……我自认态度正常,没有冷淡。

别的呢?

我的第二反应,就是每次母亲莫名其妙地从楼上下来时我下意识的反感,是她坐在我床边无所事事的时候我要求她离开。

我在那些场景里,不开心,而我从来都不太会伪装自己。

这就是“横眉冷对”吧。


为什么?

为什么我看见母亲下意识地反感?

为什么我希望母亲在没有事的时候不进入我的空间,而不是希望她进屋和我聊天?

为什么?

为什么?

这是为什么?

我在这场谈话中,归咎为我自己性格使然,不希望和别人过多接触。

然而当谈话结束,母亲离开后,我低下头,电光火石的一瞬间,我想起了小Y。

她不是我的闺蜜,性格和我也不太相合,但是我住校的时候经常去她寝室里玩,坐在一起聊天也是常事,我们共处一室不交流我也不会觉得怪异,更不会坐立不安。

可是当我与母亲共处一室,如果没有事情可聊,我会紧张,我会坐立不安。

为什么?

难道一个平常朋友在我心里的位置已经超越了我的母亲?

当然不是。


其实答案一直在我心里,只是我不愿意承认,于是它也从未如此清晰。

——我不喜欢和你在一起,因为他们不会伤害我,但是你会。


那一刻我突然想起……

自从我可以自己出门,我喜欢在外面胜过家里,身边全是陌生人我反而最放松。

从初中开始,我喜欢在学校胜过回家,一回家就尽量躲在房间里不出门。能锁上门最好,但总是一听见他们的脚步声就赶快把锁打开,以免招来父亲的质问。

周末的时候,父母都在家我会尽量出门,以免在他们日常的争吵中被波及。

我买东西回家,你们问我多少钱,我会自行打折报数,怕你们骂我蠢。

丢手机,我自己去营业厅处理好,一路上的难过,比不得开口告诉你们我丢了手机的恐惧多。

我的东西坏了,我自己修或者出门修,用的钱瞒下来,大不了少吃几顿饭。

我怕你生气,怕你说我一辈子不成功,怕你说生个孩子有什么用。

是啊,你生我有什么用。


我可能,真的是一个不懂感恩的人,

我想你们一定夸过我的,我隐约记得,但不清晰,我知道有,但那些值得微笑的场景总比不得难堪和恐惧刻骨铭心。

我记忆中,你们骂我的样子,比与爱有关的样子,来得更分明。

我高中的时候,住校,不愿意回家。

那时候我压力大,你们也是。

我印象中的家,除了绷紧的恐惧和尴尬的难堪,再没什么可念及。

我知道这不是事实。

可这是我的真实心境,也许很多年以后我能回忆起一些美好,但这改变不了此刻的心境。

我说我爱你们。

如果我能够去爱,那么我一定是爱你们的。

只是我渐渐发现我其实不懂得爱,因为我做接触到的所有“爱”的体现,好像都可以用责任来理解。

我只是无力去感恩。

都是我的错好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