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诗论词简宝玉分享会日更写作打卡每天写1000字

诗评 | 《回乡偶书》(贺知章)——梦里不知身是客,此心安处是吾

2018-05-14  本文已影响323人  青崖狂客
诗评 | 《回乡偶书》(贺知章)——梦里不知身是客,此心安处是吾乡。

《回乡偶书》(贺知章)——梦里不知身是客,此心安处是吾乡。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唐代: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01
贺知章这首诗选题为《回乡偶书》,首先要说说“偶书”二字。
“偶书”的重点在于“偶”。偶者,偶然也。
说明贺知章这首诗是偶然所得,有感而发,并非刻意为之。
这是与青崖狂客推崇的诗言志原则相吻合,是青崖狂客所喜欢的类型。

02
既然是偶然所得,有感而发,那贺知章因何有感呢?
因为贺知章回乡了。中国有叶落归根的传统文化,不论身处何地,也不论业在何处,人老了,总有一股回到故乡的念想。贺知章做到了,他回到了生养他的地方,故而有感而发。


下面具体说说诗文
03
少小离家老大回
相传贺知章年纪很轻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在外漂泊了几十年,直到八十多岁才叶落归根。
本诗首句是贺知章对自己一生漂泊的总结和慨叹。

那么,贺知章年轻时为何要离乡呢?
青崖狂客认为,这是跟李白离乡的原因(青崖狂客在早前写下的《《静夜思》——一切皆因孤寂》中已有论述)有相似之处,不外乎建功立业、声色犬马、寻觅知音和抚慰那颗不安分的心
而最后,贺知章回到家乡,也不外乎《《静夜思》(李白)——一切皆因孤寂》中提到的“玩够了”和“受挫折了”两个原因。

不过,至少贺知章是幸运的,漂泊数十年,还能在耄耋之年,活着回到家乡,完成传统叶落归根的仪式。

04
乡音无改鬓毛衰
所谓“灭族先灭文”。文化是维系一个族群存续和发展的根基。在区域文化里,比文字更通俗更能刻进灵魂的是语言,也就是所谓的乡音。

乡音,是一个人出身背景的最直接展示。

当今社会里,时常有人,为了减少出身背景对自己的影响,又或者为了迎合对方的语言体系,刻意隐藏或者改变自己的乡音。在外打拼的人,久而久之,乡音或多或少都会有所改变或者淡忘。
就如珠三角沿海地区,改革开放前有很多人背井离乡去了新加坡或者香港打拼,多年以后落叶归根,乡音也许还能听懂,但却不会说了。

贺知章不改乡音,说明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初心,他很清楚自己从哪里来,要回到那里去。
但从另一个侧面上看,贺知章的人生是不幸的。他在外数十年,可谓是大半辈子了,却一直不能找到归宿。心灵的漂泊才是最苦痛的漂泊。

05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里,青崖狂客看到了满满的无奈。

这里是生养贺知章的地方,是贺知章的在外数十载始终念念不忘的故乡。但这个故乡已不再属于贺知章了。

何为故乡?故山、故水、故人!而故山、故水又会因故人而变。
在外漂泊数十年,你在思念故乡,但故乡未必也在思念你。
其实,你思念的也不是故乡,思念的是故乡的人、故乡的事。
李清照有言“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故人不在了,故山、故水也就黯然失色了。

06
全诗中,最有深意的是一个“客”字。
这个“客”与题目中的“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贺知章拖着老迈的躯体,不辞千里回故乡。却不知自己这个原来的“主人”,现在成了“客人”了。
既然是“客”,那故乡也许就不再是贺知章的“故乡”了。

一生的奋斗,一生的漂泊,最终“故乡”却舍己而去,到了叶落归根的时候,却不知根在哪里。那种凄楚不可言喻。


07
关于故乡,青崖狂客还想补充一下。
故乡在何处?
青崖狂客赞同苏轼的观点“此心安处是吾乡”。其实也无需过分追寻。那个生养自己的地方,能回去也好,不能回去也罢。
还是珍惜眼前吧。

既然贺知章一直坚守着对故乡的思念,现在回来了,不管故乡变得怎样,不管故乡还是不是原来的故乡,既然回来了,心也可以满了。姑且把这个不再熟悉的“故乡”当作归宿吧。


《重读课本古诗词——那些年不曾读懂的诗情画意》持续更新ing。。。。。。欢迎关注

(未完待续)

简宝玉写作群日更打卡第24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