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任务是“反智”
2019-05-29 本文已影响0人
此岸天下
在人类的信仰实践中,信仰的任务就是提供一个与智慧相反的力,将人类的智慧限制在人类理性认知的边界之内,是人在拥有理性智慧的同时,不会因为过度的理性质疑而使个体的自我意识陷入持久的无意义感之,从而导致个体精神的崩溃。
信仰文化的目的就是让个体在理性质疑方面要“适可而止”。也就是说,人不能针对一个对象不断地追问:为什么?
虽然追问“为什么?”是智慧的表现,但是人类的理性认知毕竟是有限的,对“为什么?”的回应也是有限度的,无限追问的结果迟早会因为得不到答案而陷入虚无和迷惘之中,使人的自我彻底崩溃。
因此,理性的智慧虽然是人之为人的标志,也是人类文明的基石,但是在人类认知有限性的约束下,无节制的使用智慧对人类的生存反而是不利的。因此对智慧的制约也成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仰”就承担着文化中制约智慧的无节制的思虑,平衡个体内在精神结构的责任。
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信仰,人在灵魂觉醒后,很难保持个体内在精神的平衡,他的精神会在无尽的穷思竭虑和深深的无意义感中走向崩溃。在社会生活中,极端理性也会使个体的行为走向极端化的不归路,这与“平衡”的天道是背道而驰的。
因此,人要想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既要有智慧,也要懂得智慧运用的限度。信仰就是帮助人将自己的理性智慧限制在这个限度之内的文化工具。
信仰的本质虽然是“反智”的,但这里的“反”不是对人类理性智慧的否定,而是对极端理性的制约,目的是保持个体内在精神结构的平衡。
这就好比一辆汽车,智慧就像是汽车的动力系统,而信仰就是汽车的制动系统。制动系统存在的目的不是阻止汽车前进,而是阻止汽车开到不适合它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