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班主题 ||虚实之间:留白的艺术
为什么自古文人多失意?
如果苏轼官运亨通,不曾被贬,还会有后来的苏东坡吗?
如果苏学士每天高朋满座,迎来送往,他有机会走进承天寺的月夜,写出“月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这样空明澄澈的文字吗?
如果苏轼不被贬,他能走进自然与天地对话,写出“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样仙气十足的句子?
我想不会。
文学就是留白的艺术,没有留白的生活,就没有文学的位置。
有时候“门前冷落车马稀”不是坏事,太喜欢热闹的人,心里挤得满满的都是欲望,哪里有盛放文学的位置?
文字是极喜欢清静的艺术,当你闲下来,静下来时,文字就会浮现出来。
所以,那些汲汲于富贵,戚戚于名利的人与文学无缘,只有当你跳出了物质世界,只剩一颗清净心的时候才能走近文学。
这样来看,李白、苏轼们的官场失意未必不是好事,至少让他们找到自己真正的价值。问古来将相可还留名?即便他们做官也不过多了一个循规蹈矩的官吏,千古文章才是他们真正传世留名的根本。
小时候不懂留白的艺术,喜欢什么都是满满的,最好越多越好。那时候最喜欢的画是水彩画,一张画纸上画得不留一点空白,每个角落都涂得五颜六色。
长大后,越来越喜欢国画,喜欢那淡抹轻描的艺术,喜欢画面上大片空白的艺术。那些空白可能是一带远山,可能是一片湖泊,看起来什么都没有,感觉上却有很多。
空白,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让人感觉余味悠长,回味无限。
非常喜欢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一幅空白艺术达到极致的画面,千山苍茫,万径空寂,没有鸟的声音,也没有人的踪迹。只有一只孤舟,一个老翁,周围是一江白茫茫的寒雪。
艺术需要留白,生活也需要留白。
最近一个多星期,忙得有点缓不过气,很不喜欢这种感觉。我不是一个懒惰的人,我希望每天都过得充实,但是我不喜欢生活忙碌得没有一点空闲时间。
过于忙碌的生活会让人变得焦灼,忧虑,让人无暇去欣赏生活中的美。
不要小看这一点留白,有了这点空白,生活才有诗意和美好。
生活不是缺少美,只是缺少闲下来欣赏美的心情。寒来暑往,朝来暮去,花开花谢,自然本身就很美,只是我们沉浸在尘世里,不曾注意到身边的美好。
只有闲下来,生活的节奏放慢了,才能感觉到周遭的一切如此美好。
生活是虚实相生的艺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懂得了留白,才能感受到现实生活的充实之美。
之前我一直处在焦躁中,感觉现实沉重而压抑,自从开始在简书写作后,我渐渐喜欢上我的生活。
每天把自己从生活里拿出去,在文字里畅游一番,看起来没有改变生活,但生活却在悄悄发生变化。
以前认为很烦心的事现在也感觉没什么大不了,以前感觉很累的工作现在也能找到解脱的途径了,因为,我心里留出了一片空白,那是属于我自己的空间。
写作就是我为自己留出的空白时间,写作的时候我完全放空自己,不想外界一切,哪怕我置身嘈杂的街头,或者处在聊天的同事中间,都不影响我在自己的世界里畅游。
那种感觉就是鸟在天空飞翔的感觉。天空之大,全在一个空字,没有空何以容纳世界,容纳宇宙?我们周围茫茫的宇宙,因为空成就了浩瀚无边。
心中有了空,才能容纳更多实。
每次在课堂上看到讲台下的学生们浮躁不安的样子,我都为他们惋惜:没有心灵的放空,如何容纳知识,培养智慧?他们心里塞了太多,根本静不下来,只有不停说,却完全不懂得聆听。
大道至简,简到极点就是空,心放空了,才能静下来,才能听到更多声音。“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没有心灵的宁静,怎么听得到自然的蝉声、鸟鸣?
每一天,给自己一点时间,放空自己,感受自然,聆听心声。
2022-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