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不是不存在,而是没有人做

2023-11-17  本文已影响0人  张巨哲私域变现商学院创始人

很多时候,我处在“术”的环境里,容易忽略“道”的存在意义。

我慢慢明白了一件事,并不是人们不知道“道”的存在,而是由于时空的局限性,不得不顾及眼前境况而重点强调“术”作用。

毕竟,“道”在一定程度上是起统领作用,它相比于“术”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显示出其中的作用。

而往往现实生活的一些情况,人们是没有那么长的时间去等待的。

有人会说:可以以术入道啊。

嗯,这是一句正确的话,上面我说的也是正确的道理,只不过这两个正确说的不是一件事,维度或者说角度不同。

我本想举两个对比的例子,想了想没法举,因为冲击性太大,两个例子一对比会直接否定其中一个的底层逻辑,容易让人联想到很多事情,想了想还是算了,不生事端。

换个话题:

我们每个人有三个“我”。

通俗来讲:

第一个是生而有之,第二个是感之,第三个是育之。

这里只简单讨论第二个和第三的关系。

我们常听到一句话:人们被社会的价值观裹挟着前进。

这里面有两个词“社会价值观”和“裹挟”。

“裹挟”这个词就证明是被动的,也就是说你一开始的主观意识并不是这样的。

正如有的人天生是”无知“的,只是后天被教育成了”愚蠢“。

不过,有一个“社会价值观”这样一个大的能量体在,你自己小的能量体就很容易被裹挟,也不足为奇。

不过这里对于每个人来说也是有区别的,有的人是懵懵懂懂、迷迷糊糊、啥也不知道,就跟着洪流走了。

另一种是胳膊拧不过大腿,个人抵不过集体,不得不妥协。

举例子说明一下:

很多人说:河南人都是骗子。

这句话对吗?

这句话明显不对。

骗子还分地域吗?

但是,一但这样说的人多了,形成了集体价值观,那就不一样了。

有的人其实没有被河南人骗过,也没见识过河南人骗过人,但是,有“河南人是骗子”的价值观在,那么,当他遇到一个河南人,他会怎么想?会不会存在偏见?

这是意识被裹挟的情况。

还有一种是明知道是意识裹挟,但是个体力量太小,不得已不屈服这种社会价值观。

真实的例子是:一个公司的总监,他本来是河南人,但就是因为“河南人是骗子”这句话,他要天然的背负很多不必要的怀疑、防备、隔阂,后来,他直接说自己是山东人了。

上面说的既有第三个被育之的“我”,也有部分由自身眼耳鼻舌身意而感之的第二个“我”。

其实,无论是感之还是育之的“我”,都需要一个分辨的过程。

我们要知道,有些事情,眼见都不一定为实,我们要真正的弄清一件事情的真相,至少要知道整体情况,弄懂前因后果的逻辑关系。

而不是,片面的”一叶障目“。

不”人云亦云“,不”大家都这样,你就这样“,不随大流,反而成了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我们每个人需要独立思考,如果不懂得独立思考,只不过是一具行尸走肉。

很多情况下,你能量弱小的时候,哪怕你是对的,在集体价值观面前也是错的,这时候,如果你不能独立思考,不能坚持自我,迎接的只有迷失。

如果你完全失去自我,不思考也还好,最痛苦的就是那些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但是又不坚定,容易被外界影响的人,不同的思想会在脑海里不断的纠缠、碰撞,使自己陷入迷惑、矛盾之中。

其实,这时候”和光同尘“是比较好的解决方法,然后用事实去辨别、证明就可以了。

如果实在不行,实在无法错综纷杂的事件、系统中分辨出真伪。

我会选择追寻自己的良知。

选择自己的良知,哪怕有些时候是孤独的,但是吾心光明,相信可以一火照十方。

有些事情,不是不存在,而是没有人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