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

连载:质量经理养成记 --从菜鸟到QM 20

2020-08-13  本文已影响0人  心有萌虎

质量经理养成记(22)SQE篇(

上一节讲的是作为SQE的对内沟通协作,非常重要。作为SQE经常在外出差,没有一个稳定的后方,否则你在外奔波的辛劳成果可能就因为一点点的小问题大打折扣。尤其是碰到内耗比较严重的时期,如果没办法保证对内沟通顺畅,可能所有的努力都会因为一些小问题而打水漂,更严重的是明明做的做的挺好还无端背锅。不要跟我讲什么“但求无愧于心”的大格局。职场里面讲求的就是业绩,如果是自身的能力问题,那出现问题受到批评无话可说。但是明明工作做到位了,还会被人说长道短,那就要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的沟通方式和做事方式是否存在漏洞。做了多少成绩,就得到相应的肯定,把“吃亏是福”当自我安慰的同时,一定要及时的调整,不要让自己一直吃亏,这种状态持续久了会消磨掉你的斗志。想要扭转局面,参考上一节的内容,虽然不算全面,但是毕竟是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总结下来的经验,多少会有些效果。

废话不多说,这节分享一下对外沟通的经验。

1.明确内部的需求。

在要求别人做事之前,先得弄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同理,你向供应商提要求之前,先得弄清楚内部的要求是什么。

--见证验收类:了解产品的要求。通过图纸、工艺文件了解产品的技术要求这是最基本的。如果想做的更全面,可以和技术工程师沟通,这个零件为什么要这么设计,如果不这么设计的话,会有什么后果。另外就是生产部门,作为你的客户,在同类型的零件上给过你的反馈,要汇总出来,并在验收的过程中重点关注。客户部门反馈过的问题,通过你的工作杜绝了。这就是很好的工作业绩。如果在工作汇报的时候体现出来,肯定能得到认可。

--改善类:改善类的问题相对要复杂一些。零部件相关的质量问题大部分都是供应商和内部都有责任。制定改善措施的时候,就要先明确内部需要做哪些改善,供应商那边要同步做哪些改善。

为了减轻内部损失,把问题完全归结给供应商是很不负责人的流氓行为。短期看似内部受益了,但是从长期来看内部会承受更大的损失。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所以在分析原因和界定责任的时候SQE一定是要保持中立的。很多人会说,真的这么做的话,对内帮供应商说话,对外的时候帮公司说话,到最后两头不讨好。会有这样的情况是因为你表达的方式有问题。我们在表达自己的意见的时候一定要基于事实,要么提供具体的事例,要么提供真实的数据。切忌凭感觉说话,哪怕你的感觉是对的。

2.确认供应商的能力能否事先要求。

了解清楚了内部需求的同时,必须要确定供应商有相应的能力。要求高+能力低,很容易难产。即便后面可以追责,但是进度肯定要延误。虽然很多供应商你都实地考察过,有了大致的了解,但是千万不要仅凭自己的印象就断定对方能做到或者做不好。任何企业都是动态变化的,原来他能做的很好的零部件,可能因为五大要素“人、机、料、法、环”里面的某一要素变化了,就有可能出问题。有些时候因为对方引进了新的设备或者引进了优质的供应商,原本做不好的零部件,现在就能做的很好了。所以千万不要“自以为是”凭印象决策。一旦出现偏差,你的计划又没有做调整。后面就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擦屁股。

肯定有人会有疑问,按照质量体系的要求,供应商的生产要素如果发生变更过的话,正常都会主动报备,如果是一些关键的要素变更还必须提交变更申请。还需要浪费时间需做这种琐碎的事情吗?我的回答是,必须如此。首先,理想状态下,如果供应商都能按质量体系的要求来运作,是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做琐碎的工作。实际上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企业,供应商都是良莠不齐的,好的供应商能做到,不代表所有供应商都能做到。另外,如果真的实现了所有供应商都达到了理想状态,那你的产品很可能因为成本过高的卖不出去。因为实际情况和理想状态存在或大或小的偏差,所以工作要做细,而且要主动去沟通,不能等着供应商主动给你喂饭吃。

这部分的沟通主体应该是供应商的技术、生产、质量的相关负责人。业务部门为了保持订单量,很多情况下都会回答。“好的”、“没问题”“我办事你放心”。正常听到这样的回复,我的心马上会悬起来。如果对接的负责人给我的回复中没有实质性的说明,我通常会要求供应商更换对接人负责人。我相信任何事物的开展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质量管理工作最怕的就是表面风平浪静,底下潜藏水雷,如果你完全相信别人所说的“很好,没问题”,工作是轻松了,但是风险就往后传了。这颗水雷可能因为某种原因失效了,一直不爆发。但是更可能的是,在你意想不到的某个时候它炸开了。而且炸的越晚伤害越大。而很多时候,往往因为你事先沟通的时候多打一通电话,多发一封邮件,供应商就能把这颗雷及时的排除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