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湖南大学散文

长沙印象——岳麓书院

2023-10-06  本文已影响0人  闲坐小窗看世界

立秋后的长沙,虽然热意尚存,但不再酷热。傍晚,美好的姑娘带我来到她的母校——座落在岳麓山脚下的湖南大学。湖大的校园是半开放式的,麓山南路及牌楼路穿过校园,这里有公交通过。行走在麓山南路,游人及学生与我们擦肩而过,青春的气息便扑面袭来。我们从南门进入岳麓山,沿登高路向爱晚亭方向漫步。夜色中,道路两侧树影婆娑,清风拂面。姑娘轻声漫语,讲述着她的校园生活。

"这是岳麓书院,人文和景色很美。"

在夜色中,只能看到路旁下方的岳麓书院的屋檐翘角和黑魆魆的树冠,山下的这座书院,又有着怎样的历史?

带着好奇,几天后我来拜访书院。

从四号线地铁湖南大学站2号口出来,步入牌楼路。

湖南大学体育场

右侧是湖南大学体育场,新生正在晴空下军训。

牌楼路

牌楼路上,樟树蜿蜒曲折的虬枝绿叶象巨大的绿伞遮住了阳光,两旁是湖大的校园及生活区,在这绿意里,荡着书香,闲适悠然,喜欢这样的氛围。

自卑亭

前方是自卑亭,是岳麓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清康熙二十七年,长沙郡丞赵宁在牌楼路口通往岳麓书院道路的中段所建,供行人歇息。自卑亭亭名语出《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远行,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意思是:儒家谦谦君子的修养过程,就象走远路,要达到终点,须从近处开始;好比攀登高峰,须从低处开始。我们现在所言自卑,已失去了积极的意义。其实,自卑正是上升的起点。

毛主席雕像

继续前行,东方红广场的中央伫立着毛泽东的雕像,被绿树环绕,伟岸身躯的后面是岳麓山,炯炯有神的目光眺望着湘江。

穿过东方红广场,来到岳麓书院。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白鹿洞、岳麓、嵩阳、应天府即睢阳)之一,北宋开宝九年潭州太守朱洞创建,元、明、清在此相沿办学,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定名湖南大学。宋祥符八年(1015年)真宗赐“岳麓书院”匾额,张拭、朱熹、王阳明等思想家曾来书院讲学。

饮马池、风雩亭

从岳麓书院的右门进入,左侧是饮马池,游人闲坐在池中的风雩亭中,万千垂下的柳条如绿色的帘幕,好一雅静的休闲处。

中国书院博物馆

紧邻饮马池的是中国书院博物馆,馆内介绍了宋、元、明、清时期的一些中国书院及功能(育人、祭祀、藏书修书),虽然中国传统书院改制为新式学堂已过100年,但其传承的中华文化仍是当代中国的宝贵精神财富,书院在千年发展历程中所累积的办学理念、教学模式以及由此形成的书院精神已经或者正融入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当中。

赫曦台

从书院入口向右进入小院,便走进书院的主体部分。赫曦台位于中轴线最前面。南宋乾道三年,张拭与朱熹同登岳麓,建台于山顶,朱熹题名为“赫曦”,为观日之意,后被毁。此台为岳麓书院的山长后建,并取名“赫曦台”,意在缅怀朱、张。

正门

从赫曦台下来,来到正门,上方悬挂岳麓书院的匾额,两侧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道出了书院人才济济。

正门

穿过正门走入一进院,两侧是厢房,高大的樟树的罅隙透过光斑,沿着光斑走近二门。

二门

二门两侧挂对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读来甚感书院之深幽和灵仙。

二门

进入二门,对面的堂屋就是书院讲堂,上悬“实事求是”的匾额,原来毛泽东所言“实事求是”来自于此呀。主席曾在书院工作生活过,书院精神影响了他,进而影响了中国。的确,一个人的所学、所见、所经历的、甚至苦难便是思想财富,这种财富小到对个人家庭,大到对国家世界都无比宝贵。

二进院

二进院的右侧的厢房是毛泽东寓居,中厅的左侧是卧室,一张原木雕花的床古朴富有年代感,主席曾坐于窗前的书桌,读书工作。偶尔会抬头望向窗外,那樟树的绿色缓解了视觉的疲劳。有时踱步到二进院,望着“实事求是”的匾额,那四个大字便深深地印入脑海中。

卧室

卧室对面是原省立湖南大学筹备处。毛泽东曾于1912年就读于湖南商业专门学校,此校于1926年与工专、法专合并为湖南大学。尽管在这里读书仅一个月,也算是湖南大学的校友了。

原省立湖南大学筹备处

主席于1917-1919年两度寓居于此,所以书院的教育理念及书院讲堂“实事求是”“整齐严肃”的碑刻匾额所缊含的文化精神深深影响了青年毛泽东。此间,毛泽东提出了岳麓山新村的建设的构想,并与蔡和森等共同组建了新民学会,组织了赴法勤工俭学的活动,1919年,毛泽东在湖南大学前身之一的湖南商业专门学校主编《湘江评论》,后转移到湖南大学筹备处。湖南大学的校名也是主席题写。所以毛泽东与湖南大学渊源深厚。

讲堂

从二进院步入讲堂,上方悬挂康熙赐的“学达性天”,乾隆赐的“道南正脉”匾额,匾额下方一对太师椅是先生讲课时的坐椅,讲堂两侧正面墙壁有巨大石刻碑文“整齐”“严肃”,侧方悬有乾隆时期山长王文清所定学规,至今,湖南大学的学生仍读此学规。

学规

讲堂前面是贯通两侧的廊,下雨时,学生可坐于廊中听先生讲课,仿佛看到古代的学子们在雨打香樟的韵声里坐于堂前,认真听讲。“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从古至今,书院的有识之士从这里走出,走入家国风云中。

半学斋

讲堂左侧门内的小院是半学斋,悬有对联,对联的前四字“惟楚有材,于世无偶”,再次彰显书院人才济济。半学斋内毛泽东寓居的对侧是书院历史陈列史,讲述了书院从唐末五代二僧建院,宋朝时潭州知州张洞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历经宋、元、明、清,至湖南大学的历程。在岳麓书院的发展中,朱熹、张拭、王阳明等文化思想都在此传播和交流,也是湖湘学派的重镇,从岳麓书院走出的王夫之、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郭嵩涛等大批彪炳史册的经世致用之材,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学斋

讲堂右侧门内是教学斋,悬挂对联前四字“业精于勤,学以致用”是我们所熟悉的教育格言。

御书楼

讲堂的后方是御书楼,为书院藏书之所。至清朝中后期,发展成为我国民间一座较大型的图书馆,藏书14130卷,其藏书理念为“书不贵藏,贵能读”。藏书楼的屋脊上雕有昂首的龙,据说是龙的第九子,能吞火,以此避火灾,檐角的宝剑是为了震住它。楼前有两棵金桂树,古时尊“蟾宫折桂”,前方的水池起到消防作用。

四箴亭

御书楼左侧小院里有四箴亭,供祀宋朝理学家程颢,程颐。“四箴”是程颐所撰“视、听、言、动”四箴,是程子对孔子“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四勿说”的进一步阐发,也表明理学家对日常行为及修养的重视。他们认为只要礼而能察,听之能审,言而有道,动能守成,就能达到与圣人同归的境界。

园林

从御书楼右侧门走出,一片绿意扑来,高大的樟树的虬枝缠绕着,遮挡了阳光。碧绿的池塘里,锦鲤在自由地嬉戏,岳麓山的溪水汇聚在这里,带来了山的灵秀。学子们在读书之余,在园林中漫步,多么惬意。

园林

环绕园林的是百泉轩,石碑,财务轩和麓山寺碑。麓山寺碑的亭子掩映在树丛中,麓山寺碑是唐开元年间的,叙述了麓山寺的历史沿革和历代来此住持名僧说法传经情况。因年代久远,我绕碑观看,没看出上面的字迹。

麓山寺碑 屈子祠

走出园林,经过屈子词,为纪念屈原所建。从书院西门走出,沿岳麓山路走向爱晚亭。

爱晚亭

爱晚亭因杜牧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得名。当年毛泽东和蔡和森常在此读书、聚会、探讨革命真理。该亭于抗日战争时被毁,后重建,时毛泽东题写“爱晚亭”三字。

爱晚亭

坐在爱晚亭里,想起与美好姑娘在一起的夜晚。当我们从爱晚亭沿山路下来时,一轮明月挂在天际,月光下有剑的屋檐原是书院的御书楼呀。

“太美了,我要拍下来。”姑娘惊喜地喊道。

我们一起望向那轮明月,那么圆,那日是八月十六。我们一起记住了那个美好的时刻。

明月

美好是要需要储存的。

2023年9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