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片趣怪的中英双语——忆香港电影的日与夜•其二
为什么香港电影大多都有英文字幕?
首先是在香港电影的历史中,1963年当局就通过一条法例,要求香港产的所有电影必需配备英文字幕,作为监察之用,因而自1963年开始,基本港片就是中英双语字幕的标配。
除了政治上的需求外,其实早期的香港电影就已是亚洲地区商业规划最完善的电影之一,香港的许多电影公司很早就瞄准了海外市场。为了能消除语言障碍,将影片卖埠到其他非华语国家,港片基本都配备英语字幕。早期的邵氏跟嘉禾两大巨头甚至还设置了字幕部门,他们会先将影片的对白让字幕组人员撰写好英文翻译,然后将翻译好的字幕交由英语母语人士审核,审核通过才将字幕拍成负片胶片,再将字幕的负片胶片放到电影的底片上一起冲印,因此电影摄影师们在拍摄电影时也会尽量避免把交代剧情的重要讯息放到画面底端,以防重要讯息被字幕遮挡掉。如果再找回六七十年代有中英文双语字幕的港片来看,会发现在那个年代港片的英文字幕可谓翻译得颇为缜密专业。
(题外:
央視《红楼梦》字幕,出自李纯博先生之手更早期的电视及电影字幕都是由人手撰写再叠加到底片冲印的,比如内地 86版的《西游记》、87版的《红楼梦》等,这些经典影视剧的字幕也都是出自当代书法家之手,由此说来,那时候的影视剧字幕也可说是一种艺术展现。)
后来随着70年代的粤语影片复苏,除了邵氏与嘉禾等影片大厂,其他独立制作的影片也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因此为了节省影片制作成本,部分电影公司会直接将为影片匹配字幕的工作承包出去给第三方公司完成。而当时的很多“第三方公司”其实并不一定是正规的公司。很多充其量只能算是小作坊,这些小作坊的运作规模通常是由老板负责去承接工作,然后雇佣一两个通晓中英双语的员工即可完成项目。更甚者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作坊,他们的公司成员可能只是正在念英文中学的儿子或者女儿,把为电影配制英文字幕当成学业上的听力翻译练习,同时又能帮补家计,实在一举多得。
然因早期的香港电影拍摄方式多是没有剧本,(具体为什么没有剧本可参照笔者上一篇文章)所以这些小作坊收到的只是影片中演员的对白录音。他们只能先将由录音带听到的对白用广东话记录下来,再翻译成英语。因此字幕编写者多是在没有语境,看不到任何的画面的情况下完成配字,所以出现不少“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的翻译也不足爲奇。此外整部电影的字幕仅需两三日,至多一星期便可全部配置完成,可谓神速高效。而酬劳方面据称当时一部影片大约只有数千至一万元港币不等而已。
故文法一再出錯(如肯定變了否定:“Don't you have AIDS?”[ 你不是有艾滋病嗎?]),歌詞總沒翻譯出來,某片把“Heil Hitler”{希特拉萬歲) 翻譯成了“Hi, Hitler ”意思就變成了——(你好,希特拉)。而且由於做字幕的沒看過影片,片中出現的招牌,路標,加插字幕(intertitles),統統沒有翻譯成字幕。中文語句中常省略去主語,字幕員唯有依據聲帶内容揣測主語該用“he”(他)還是“she”(她);“you”(你)還是“ I ” (我)。因此縱使拿槍的是女人,字幕也會把旁觀者警告的話語翻譯成“He's got a gun”(他有槍)。——— David Bordwell
下面是笔者为了写这篇文章于下午临时翻阅几部影片,就找到的几处港片中英语字幕出现纰漏的例子:
《四个好色的女人/恋爱的天空》以上图片来自《四个好色的女人/恋爱的天空》剧照。在这一场戏的几张截图中已经有不少英文字幕翻译的纰漏,如图片中的女生(钟丽缇饰),是一个迷信命理玄学的“神婆”。他男朋友需熟记女友每月乃至每日的迷信禁忌,上图的中文字幕大意是男生向女生表示自己熟记她的规矩以表示诚意。
请看第二张图,男生向女生说“逢双月初三你忌金,我记得”——英文字幕却直接翻译成“Yellow color will harm you,I know .”意即——(我知道黄色会伤害你)。且不论中文台词原本意指“农历的双月”这部分没有被翻译出来,单看字幕翻译直接说“黄色会伤害你”,相信这一段对白的字幕在那些没有中国玄学常识的老外眼中应该会是一堆问号吧。正确的说法应该是“According to Chinese fortune telling, GOLD goes against you in the 3rd of every even-numbered lunar months , I know ” (根据玄学说法,我记得你逢双月初三忌金)。虽然像我这么翻译的确会使得句子较长,但不会使看英文字幕的人产生疑惑,加之原本的中文对白是为了刻画女主角迷信到无理取闹的特点也,因此实在不应省略到变成“黄色会伤害你”。
第四张图的台词——“忌水”直译成:“You can’t touch water”(你不能接触水),外国观众直接看这句真的会是“一头雾水”,这也是直译的谬误,正确的翻译应为:“You need to avoid all water-related things since WATER goes against you” (你需要避开所有与水相关的事物)或者前面沿用我上一句的翻译所指出的“依据中国玄学”后,有了上下文的语境即可在这里直接翻译成“WATER goes against you”,前面说的详细了后面就完全可以简化。不过,想到一部电影只能至多用一周时间配字幕,加上所花费也不高,电影制作方即使收到上面这样的英文字幕翻译,心中应该也会用““还要什么自行车”之类的话语来劝慰自己吧。
上图是来自电影《赌侠》的截图,“刀仔”与“阿星”是影片中分别由刘德华与周星驰扮演的角色。这里的英文字幕在语法表述上并无问题,但在人名的翻译上出现了“意译”与“音译”两种不统一的翻译方式。字幕中,“刀仔’意译成“Little Knife”(小刀子);而“星仔”直接用粤语的发音将其音译成“Sing”(唱歌)。若要矫正,可把“刀仔”用粤语拼音音译成“Dou ”,或者把“星仔”意译成“Starlet”.这里虽只是人名,只需要加上首字母大写的格式不会影响观看英文字幕的观众的理解,不必矫枉过正。但是由此确能窥见当时的港片在配英文字幕的时候已变得甚是随意,不论章法。
往后,你若再回顾附有中英双语字幕的香港电影时,不妨也留意下上述的这几类常见的翻译谬误,为字幕堪错其实也是一件趣事。只是如今在许多影视内容平台上,港片大多已经重配字幕。所以仓促之间很难找到再多完整的双语字幕影片来列举。
尽管英文字幕谬误纰漏不断,却依然不影响港片卖埠,港片业昔日之辉煌由此可见一斑。甚至一些西方的观众朋友则将这些谬误纰漏视为影片中带有地域风情的娱乐性附赠品。港片喜剧电影中的许多搞笑台词在表达时虽很多大玩“食字”(谐音)跟方言谚语,如果不是粤语方言受众就很难理解笑点,但有些令人喷饭的台词依然能通过直译的字幕,让只看得懂英文字幕的观众也忍俊不禁:
“老规矩:不准插眼,不准踢老二”——“Same old rules : no eyes ,no groin.”
“我最近经常吓到拉不出屎”——“I have been scared shitless too much lately.”
“你只知打打杀杀,我早知叫只糯米鸡”—— You always use violence. I should‘ve ordered glutinous rice chicken."
五花八门的外语片名:
港片除了英文字幕,英文片名也非常趣怪。不讲究翻译的准确性也是港片英文片名的一大特点。
片名可以看成是电影创作者对整个故事的总结与定论。若把商业电影视作商品,那么片名就是这些商品最直接的广告文案。纵观港片的英文片名,会发现英文片名真是千奇百怪,无奇不有:有的中文片名与英文片名风马牛不相及;有的英文片名是中文片名的生硬直译;有的直接用当时的英文流行歌曲作为片名;而有的则会用影片主旨的延伸意义来翻译作为英文片名……真是各施各法,各领风骚。仔细对照中英乃至台版港片的片名,能发现不少有趣的例子,思及于此,笔者仔细翻阅了香港1984年至2017年所有电影的列表,从近千部影片中找一些大家耳熟能详又具代表性的影片做一个简单的盘点分析:
不明所以的翻译:
《百变星君》(英文:Sixty Million Dollar Man)——“六千万美元先生”。
为什么用“六千万美元先生”?也许是因为周星驰在片中饰演纨绔子弟——李泽星背景设定(暗讽李嘉诚儿子),李泽星是一个有亿万身家的富二代,六千万美元这个虚数,也许是暗指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富二代成长的故事?抑或是指影片中阿星用6000美元的便宜零件组成了超过六千万美元的超级百变躯体?总而言之相较中文片名中指出了影片的核心元素——“百变”。英文片名则让人感觉很是无厘头,不明所以。
《霸王花》(英文:The Inspector Wears Skirts)——“警探穿裙装”,看这英文片名会觉得影片讲的会是有异装癖的警探的故事。但其实影片讲述的是一个与香港飞虎队相对应的一个全女性政府执法部门,这帮女警探因为意志坚韧,武力顽强又多是貌美如花的新时代女性所以这个部门代号就叫做“霸王花”。这层含义跟“警探穿裙装”这个英文名字应不算太对应吧?这部女人加枪身手敏捷,飞天遁地犹如特种部队的影片,反映了女性在当地的经济地位逐渐提升。影片用的都是当时炙手可热的年轻女神女星,因此反响很好,香港电影业向来打铁趁热,粤语叫“执输行头惨过败家”,自然马上掀起题材热,各大电影公司争先恐后接连拍出了一系列美女汉子影片。
直译的代表:
《龙的心》(英文:Heart of Dragon);《警察故事》(英文:Police Story);《咖喱辣椒》(英文:Curry and Pepper);《青蛇》(英文:Green Snake);
《食神》(英文:God of Cookery);《开心鬼》(英文:Happy Ghost);《东方秃鹰》(英文:Eastern Condors)
用英文歌曲名做片名的例子:
《夏日福星》(英文:Twinkle, Twinkle Lucky Stars)—— “一闪一闪幸运星”,应是该自英国传统儿歌《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一闪一闪小星星),故事中的几个无厘头的男主角每一个都幼稚无比,再用全世界都朗朗上口的充满童真的儿歌做片名,也算把影片轻松趣怪的主调点得透彻。这也是香港电影史上的大牌明星最多的系列电影,票房也相当好,相信应该是很多人童年的回忆。
好片名的标准:
好莱坞已故编剧——Blake Snyder曾于编写的一系列编剧写作指南中论及好片名的标准。他认为好的片名应该具备“killer title”(必杀片名)的特质。大意指光看片名你就会有想去观看影片的冲动的片名就是好片名,真正的好片名可在几个字之间做到以下几点:交代影片类型;暗示影片主题;埋下影片悬念;归纳影片主要戏剧矛盾等。
且来看看80年代至今的香港影片都有哪些做到了这几点:
《玉蒲团之偷情宝鉴》(英文:Sex & Zen)——“性与禅”,这部充满cult味的古装艳情片,竟反而是在众多港片中英译片名最凝练、最具有深意的一部。“禅”与“性”,本是两个充满对立概念(Irony)的字眼:食、色,性也,色,乃人之大欲。佛家又主张人戒色戒欲,色性不空不能悟禅。这两个有着相斥属性的字眼放到一起,就足以勾人心魄、令人遐想了,而这两个字又恰是整个故事核心主旨最凝练的总结:
故事讲述的是:登徒浪子未央生自许才情过人,自命天下第一才子又娶得天下第一美人,但奈何无心功名唯好色如命,高僧劝其割舍爱欲遁入空门,未央生却立志要淫尽天下。后假借游学之名,欲四处窃玉偷香,但因天生“小器”而难得偿所愿,幸遇奇人帮他移花接木,以马“鞭”置换其人阳。未央生“大器”晚成,自此淫人妻女无往不利,自热更沉迷此道,不料因果循环,家中的妻子被未央生送去绿帽之莽汉诱奸后卖入青楼,应了开篇高僧的禅偈:“淫人妻女笑呵呵,妻女淫人意若何”。未央生淫尽天下的过程中终在青楼遇到已成名妓的老婆,老婆羞愧难当,自尽而亡,未央生由此顿悟,遁入空门。
在肉欲中参悟禅理,因此称之为“肉蒲团”。这不就是“性”与“禅”的故事吗?
这部影片虽是限制级电影,看似难登大雅之堂,但其实电影是改编自清代小说家李渔的奇书《肉蒲团》,(大家更耳熟能详的应该是李渔的《闲情偶寄》 )唯可惜这寓意深刻,角度新颖的章回体艳情奇书在我国一直屡屡遭禁,反倒是流传到日本被保留了下来。香港电影将这部原本属于中国的奇书用电影的形式发扬传承,重现了古人创作的光怪陆离、奇情香艳的幻想世界。影片表面看虽艳色绝世,沉湎淫逸,实则不悖原作深晦,寓理其中,实在难能可贵,惜世之俗人仅以鼠目窥之,只见胴体,不识大体。
成书于清朝顺治十四年(1657),随后屡遭禁毁,但仍有私刻本。1705年(日本宝永二年)《肉蒲团》传入日本,广泛流传,现今存世最完整的抄本存于日本东京大学。——维基百科
《枪火》(英语:The Mission)——“使命”,“Mission ”这个单词有任务、使命与布道的意思,但是我觉得“使命”更合适这部电影。电影讲述的是五个原本没有过多交情的江湖好手,被委命去保护帮会老大,五人奉命行事,终于完成使命,五人因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一起经历的两场大型枪战而有了过命的交情。随后五人中一个叫“阿信”的年轻人被发现在保护老大期间与老大老婆有苟且之事。因此,五人的领头人“阿鬼”被委派的下一个使命则是杀死勾嫂子的“阿信”,五人在执行之前的任务时,对那些出卖大哥之人手起刀落,毫不犹豫,但是最后的这个指令却让这五人陷入纠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发生在了男人与男人之间,从互不相干的人变成心照不宣的兄弟只需要两场枪战。男人似乎就是可以这么简单单纯,而一旦认定了对方,维护对方就变成了一种使命感。老大下达的任务与自己想维护兄弟的使命感,如何权衡呢?杜琪峰让这五人用第三场枪火给出了彼此都满意的完美答案。
仅有250万,拍19天,5个男人,3场枪戏,1种默契,0个剧本拍出来的《枪火》拿奖无数。这无疑是杜琪峰最个人化风格化的作品之一,而最经典的莫过于那场在荃湾广场的以静制动的枪战。网上有大量因应这场戏的分析解构,可见这部电影在港片影迷心中多么意义重大。
《鹿鼎记》(英语:Royal Tramp)——“皇家流浪汉”,这是个相对精准的翻译,我不确定金庸大侠这部作品的首个翻译是不是这部电影翻译的,但的确“Royal Tramp”这个翻译将《鹿鼎记》中韦小宝这个人物总结得非常到位。韦小宝的双重身份,是一个想复辟前朝皇室的反贼安插到当朝天子身边的一个奸细,他在明清两朝的皇室权贵后裔身边来回摇摆踱步,但是最后他在两边都找不到归属感,他两边都不是,彷如没有归处的流浪者,每个人都对他晓以大义,但是他深知对于一个流浪者而言,小利比大义更有安全感。
《半支烟》(葡萄牙语:Metade Fumaça)——“半支烟”,葡萄牙语笔者完全不懂,查字典查到的就是直译。故事讲述的是跑路巴西的豹哥(曾志伟饰)三十年后重回香港,只为寻找三十年前有过一面之缘,而且仅留下半支香烟的梦中情人。他声称自己曾经在香港江湖上如何不可一世的勇猛,这让烟仔(谢霆锋)对他倾慕不已而决心帮他寻人。找到后来烟仔才发现豹哥其实早已患有老年痴呆,记忆已正在逐渐模糊与混乱,而且他也并非如他口中那么勇猛,而是一个偷阿公钱、出卖兄弟的窝囊小人。最后找到了梦中情人时,豹哥的第一句话竟然是询问对方的名字,这时他发现自己迷恋到半生的梦中人,竟然是一个自己连名字都不知道的女人。由此他彻底忘记了自己一生所有的事情。
电影的外文片名之所以用的是葡萄牙语,大抵是因为豹哥在拿到那半支香烟后就发生人生转折跑路巴西,在巴西躲过了窝囊的半生,而巴西的官方语言正是葡萄牙语。颠沛半生,只为一面之缘;一切都将忘却,唯独一个眼神;所有烧一半的香烟都是一段没有讲完的故事,记不清,又忘不掉的,才最让人愁苦。
“我原先以为,一辈子都得不到的东西只要记住它就可以了,可是有一天老天突然告诉我,你连记都别想记了”——豹哥
《倩女幽魂》(英文:A Chinese Ghost Story)——“一个中国鬼故事”。故事的确讲的是一个中国鬼故事,电影优秀,但英文片名好不好就见仁见智了。
这部影片是新艺城旧片新拍的系列之一,先有李翰祥导演1960版珠玉在前。要拍出不一样的东西,徐克只能出奇制胜,他找来写过不少三级影片的编剧——阮继志,原本只想让影片多些情色意味,不料双人在讨论创意时碰撞出火花。徐老怪从国外留学归来,一心想试验在传统题材的电影中融入现代观念意识。于是他提出把影片中的女鬼当成夜总会的公关小姐来写,而此思路让阮继志醍醐灌顶,阮继志也认为女鬼与公关小姐确有许多共性:两者都是晚上行动,晚上龙精虎猛,白天不见踪迹,骗有色心的男人的金钱与血汗以维持自己的生计。于是片中的姥姥拍出来其实就相当于夜总会的妈妈桑,手下的一帮女鬼则是妈妈桑带的小姐,而女鬼们则会像公关小姐一样互相抢夺男人……宁采臣爱上一个公关小姐,善良单纯的老实人要帮公关小姐赎身从良;公关小姐聂小倩见尽天下色字当头的男人,自然也会对老实人芳心相许。影片中所有的戏从这个具有现代属性又贴切不过的人物关系类比开始推演,逻辑、动机、人物、情感、情节……全部水到渠成。此外让影片成为经典的还有程小东的武术,黄霑的电影配乐。
后来1990年上映的续集在创意上要比第一部更为深刻,但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不曾思及其中隐喻。话说拍摄第二部影片的前一年,徐克与黄霑、倪匡、蔡澜这三位各有建树的才子于亚视某访谈节目中聚首一堂,四人黑绸加身,义愤填庸地表达了自己的信念,谈到兴起,在座四人约定要一起用文化艺术发表自己的心声,于是一年后电影《倩女幽魂II人间道》面试。第二部电影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个人吃人,捕快乱抓通缉犯的乱世,以及一群为了活命需要装鬼吓人的年轻人,一个用假皮囊获得超重高位的妖怪,一个因为写书而入狱的高人……此外黄霑为这第二部电影写的主题曲——《人间道》也颇有弦外之音,“少年怒,天地鬼哭神嚎,大地旧日江山怎么会变血海滔滔,故园路怎么尽是不归路”。以上之所以谈及这些,并无意在文章中染指政治,只是单纯想申论一部能成为经典的影片一定是源自于创作者强烈的表达欲望。
《暗战》(英语:Running Out of Time)——“快没有时间了”,进一步应可翻译成“时日无多”。故事讲述的是一个癌症晚期时日无多的男人通过一系列高智商犯罪寻乐,终于再一次行动中遇到敌手,因此这个男人下定决心,誓要与他觉得能跟自己一较高低的另一个男人玩一场只剩下72小时的猫鼠游戏。杜琪峰的电影总是充满男人与男人之间不羁(基)放纵的浪漫。英雄总是彼此相惜,无关物欲,无关名利,这种相惜仅是不堪失去劲敌后的落寞而产生的潜意识。彷如两颗在物理上相互作用相互制衡的粒子,假若突然移去其中一颗,另一颗则不知何往,迷失方向。
《原振侠与卫斯理》(英文:The Seventh Curse)——“第七个诅咒”。电影改编自倪匡所写的原振侠系列小说《血咒》。故事讲述的是原振侠在泰国玩乐时,艳遇泰国女子芭珠,芭珠是泰国一个民族作为祭奠神灵而用的人。原振侠出于善良救了她,但是两人都中了大巫师的降头。原振侠回到香港的家后,遇到了一个泰国男子黑龙,他告诉原振侠他必须去泰国解除身上的降头。于是原振侠和他的好友卫斯理、白素及黑龙一起去了泰国解除降头。故事设定原振侠身上有7个血咒,会逐个爆发,当第七个血咒爆发时就会死去。
故事由始至终围绕着这七个血咒展开,而到第七个血咒即将爆裂时则引出所有的真相。因此英文片名用“第七个诅咒”似乎要比中文片名更加概括与恰当。而中文之所以用故事中的两个男主作为影片名声,皆因倪匡的这系列小说当时在香港一纸风行。卫斯理系列就有一百多本,原振侠系列也颇有数量,这两个大IP的角色本身就有万千粉丝。从营销上来讲直接将这两个名字放在影片海报上就是让观众乖乖买票进场之最佳方案了。这部电影应该是卫斯理系列电影中改编得最好的一部,是经典的港式cult片,当中有巫术、蛊毒、邪咒、民族风俗、异形生物等。这些用如今看惯特效大片的眼光回看的确粗糙,但在1986年没有特效只有特技的年代,应算是把卫斯理的幻想世界还原得很好了。
《黄飞鸿》(英文:Once Upon a Time in China)——“曾经在中国的某一段时间”,这个片名应该是对标《美国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而起的,因此这个英语片名也可以翻译成《中国往事》。影片虽然在徐克的编排下的确是一定程度上还原了清末乱世的格局,但《黄飞鸿》始终是一部个人英雄主义极强的影片,硬是说它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仿佛有些不谦虚吧?笔者一度很怀疑这个片名是随便起的,只是跟片名跟《美国往事》近似,就像现在很多网络大电影一样片名鱼目混珠而已。但后来又重新拉片,才恍然大悟这一系列电影全部加起来确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中国往事”,徐克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清末的社会状况与问题,比如分别在几部影片中呈现了:清廷、乱党、黑帮、邪教、侵略者、妓女、革命家、留洋海归等不同维度但互相交错的社会阶层。而这些方方面面林林总总的素材叠加起来就是一幅中国清末浮世绘,因此假若此前你认为这数部影片只是一系列拍得挺爽的武打片的话,那建议如果有空再静下来拉一下片子,细细回味定能体会这徐老怪真正的意旨与野心。
《监狱风云》(英文:Prison on Fire)——“监狱火拼”、“怒火监狱”。这个算是中规中矩,不过不失的翻译。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片子与好莱坞经典影片《肖生克的救赎》在影片意念跟情节设计上有很多地方有相似之处,比如都是在讲一个文质彬彬的年轻人入狱遇到了许多穷凶极恶的牢犯,在遭受无理的欺凌虐待时在一个善良的资深牢犯的帮助下度过难关,两人成为了好朋友,而更巧的是这两部片子的都塑造同样的反派:监狱中真正恶的人不是犯人而是狱警。两部片子的男主也都是隐忍邪恶狱警的剥削最后爆发。只是《监狱风云》是1987年的片子,而《肖生克的救赎》是1994年的片子。是否有借鉴关系不得而知,就像港片影片完结时字幕最后常会打上的那句话—“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肖生克的救赎》的更像文艺片,立意高远,正如片名重在“救赎”。而《监狱风云》是彻头彻尾的商业片,影片加入了很多商业元素,主题也如片名所示重在呈现"风云"。很多人看完《肖生克的救赎》感觉美国的监狱貌似都关押着一群温文尔雅有情调的政治犯,而《监狱风雨》则更加残酷写实,犯人大多都是穷凶极恶的亡命之徒。其实两部片子各有意旨,无谓优劣,但抱着比对创作意念与设计思路的心态来欣赏也别有趣味。
《树大招风》(英语:Trivisa)——“贪嗔痴”,Trivisa在英文字典中没有这个词,根据笔者一番查找搜索,发现这个词应该是来自梵文,意思是“贪嗔痴”。如此理解下来这个片名是对应的电影中三大贼王的性格特点。三大贼王是“贪嗔痴”这三种人性欲念的最大化体现。但是我倒是对英文片名的这个Trivisa 有不同的解读:Tri应该是三个的意思——来自Triangle(三角形或者三角形之物的意思),visa(护照签证),所以结合起来Tri+visa应该就是三种签证,即三种身份。加上影片最后三个贼王的落寞落在了97香港回归的画面,应该暗喻的是港人经历过三种文化意识的洗礼而无所依从的尴尬处境。每一个香港人都有三种身份证件“来往内地通行证”(简称回乡证)是港人回祖国的身份证明文件,象征着港人对中国的文化意识的传承;“英国国民(海外)护照”(英文简写BNO)是香港人另外一本国际通行护照,象征着英国文化意识的融合;“香港特别行政区护照”是港人作为中国特别行政区的国际通行护照,这象征着香港这百年自己繁衍生息生成的本土文化意识的存在。97是三大贼王的落幕,也是香港一个阶段的结束。三种身份已成定局,何不如影片中主题曲所唱“就让一切随风”。影片最后弥漫出来的淡淡哀伤其实是创作者对香港总是命运多舛只能随时代变迁而浮沉的嗟叹。
《富贵逼人》(英文:It's a Mad, Mad,Mad World)——“一个疯疯疯世界“,故事讲述的一个低收入家庭中六合彩一夜暴富而引发一系列灾难,最后发现这个世界之所以变得如此疯狂全是钱作怪。为什么是“疯疯疯”三个疯的世界呢?先是一家人穷到快发疯,然后中了彩票开心到快疯,最后一夜暴富招来的歹人又几近把这一家人逼疯,三个"mad“应是此意。这一影片反应了很多香港小市民梦想一朝发达的心理,票房喜人,随后沿用同班人马拍了《富贵再逼人》、《富贵再三逼人》、《富贵黄金屋》等一系列电影。
《打工皇帝》(英文:Working Class)—— “工人阶级”,中文是要做皇帝,英文还是打工仔。恰好是许冠杰主演,再联系其唱到街知巷闻的《半斤八两》的歌词“我地呢帮打工仔,一生一世为钱币啊做奴隶~”。奴隶怎能翻身做皇帝?个中意味待你寻味。
《法外情》(英文:The Unwritten Law)——“没有写出来的法律”,法律以外的人情即是道德,而道德也是约定而俗成的标准。因此道德其实如同法律一样,是人应信奉遵守的准则,只是它无需写将出来。相信这英文片名应有此意。
《刀马旦》(英文:Peking Opera Blues)——“京剧蓝调”,徐克好像早期很多部影片都很喜欢用Blues这个单词,Blues 是蓝调音乐,而没有s的Blue有忧伤的意思,刀马旦的故事的确是围绕着京剧这一核心展开的故事,而最后的结局是已经相互种下申请的众人在乱世之中分道扬镳,四散而去。确有淡淡的忧伤。
《江湖情》(英语:Rich and Famous)——“名与利 ”,人在江湖飘,初衷都是为名为利,但江湖除了名利以外还有情,“江湖”是中国人才有的概念,非英文只言片语能总结出来的。所以这个英文片名,只道出“江湖”之万一,但影片故事的确是在论述“见利忘义”。这样的英文片名也尚算扣题。
《精装追女仔》(英文:The Romancing Stars)——“浪漫之星”,故事讲述的是一帮如同酒囊饭袋的猪朋狗友用恶搞无厘头的卑劣手段撩妹把妹的故事,与真正的浪漫相去甚远,但无厘头搞笑片配个无厘头的片名,也算相得益彰。
《秋天的童话》(英语:An Autumn's Tale;台湾上映片名《流氓大亨》)——“一个秋天的故事”,这个算是直译,根据导演的解释,因为故事中屌丝船头舵因为自己烂泥扶不上墙而痛失白富美真爱,随后发奋图强逆袭成功,这种故事一般只有在童话里才会发生。而英文翻译的片名失去了“童话”意味变成故事,应算不够达意。而台湾版的片名则哗众取宠,借用周润发演过的一系列英雄片与江湖片的演员人设强加“大亨”二字到这一爱情片中,不仅没有了“童话”,还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
《胭脂扣》(英文:Rouge)——“胭脂”,英文片名比中文片名少了一字,这一字是影片中如花(梅艳芳饰)阴魂不散,苦苦等待漫漫寻觅,待十二少再解的“扣”。“扣”字一语双关,中文意象与表象丝丝入扣的联系与弦外之音并非能全部转化成英语。由此可见一斑。
《法内情》(英文:The Truth)——“真相”,查明内情,内情即为真相。这组中英片名甚是对应工整精妙。
《旺角卡门》(英文:As Tears Go By)——“随泪流逝”,这个片名看着感觉就很文艺,也很王家卫。爱情,生命、友情在随着眼泪流淌一一流逝。旺角卡门的故事调性不言而喻。若将取片名视作为产品写文案,这个英文片名的确算是一个高级文案,高级文案不销售产品,而是销售概念;好的片名不推销故事,而是传达意境与情调。
《好女十八嫁》(英文:18 Times)——“18次”,18次什么?相对中文片名把故事言简意赅的总结成五个字,英文片名则选择留有悬念。
《群龙夺宝》(英文:Three Against the World)——“与世为敌的三个人”。这部片子是讲述三个各有所长的高手为了各自的目的斗智斗勇争夺一本可兰经的故事,人物在故事中的表现与英文片名中与世为敌的英雄气概相去甚远。创作团队中想这英文名字的人在故事立意上要比导演想得更远。
《公子多情》(英文:The Greatest Lover)——“最伟大的爱人”,故事讲述的是一个从乡下偷渡到香港的老土男人——"前进”在形体形象导师“Anita”的调教下变成翩翩公子。两人在调教过程中暗生情愫。最后两人为了彼此都摘下了自己在社会上的面具。从这一角度而言,“最伟大的爱人”这样的总结,貌似也可以成立。
《霹雳先锋》(英文:Final Justice)——“最后的正义”,中文片名中有个“先”字,英语片名有个“后”的概念,形成相对,这是周星驰的第一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戴罪之身的小混混在勇猛警探的影响下找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正义,警探也因为小混混的正义对他惺惺相惜,最后两人用心中的正义渡人渡己解决了所有问题,的确算是最后的正义。
《省港旗兵》(英文:Long Arm of the Law )——“法之长臂”是英文片名字面上的意思,再将这个意思进一步意译则可以变成“天网恢恢”。省港旗兵指早年内地偷渡到香港做大买卖的悍匪。悍匪最后当然难免天网恢恢落入法网。中文说的是“贼”,英文说的是“法”,又是一组中英相映成趣的片名。话说这一系列电影的成功在当年香港掀起了一股黑色风暴,各大电影公司争相大拍悍匪贼王,而这类片子多无大明星坐镇,多以真人真事改编,力求以剧力吸引观众。如今看来反倒更耐得住寻味。
《合家欢》(英文:Mr. Coconut)——“椰子先生”,coconut在俚语中有贬义的意味,指思想与生活环境不统一的人。故事讲述的是在海南过着每天摘椰子卖椰子与世无争生活的乡下人——“雁归南”,收到远嫁香港的妹妹邀约去香港常住,随后发生了一个大乡里入城,被城里亲戚挤兑恶意对待,但最后两边互相体谅包容共渡难关的故事。故事其实一定程度展现了香港人对回归的不安,但影片通过合家欢的故事劝吁香港观众,一定能相互融合体谅,只是时间问题,血浓于水,最后必定合家欢。
《喋血双雄》(英文:The Killer)——“杀手”,正如中文片名,影片其实是一部双雄电影,讲述的是杀手与警察相互角力又惺惺相惜的故事,两个男主是在某种程度上存有共性的两个英雄。影片中双雄戏份相当,但最后片名却只让杀手成为了中心角色,而冷落了李修贤饰演的警察。个中缘由怕是要问导演了。
《小男人周记》(英文:The Yuppie Fantasia)——“雅痞幻想”,故事讲述的是已经算过上雅痞生活的小男人“梁宽”与相处七年的未婚妻“Ann”摩擦不断,短暂分开的时候与多个女神邂逅并且发生暧昧的故事,影片的爽点在于当时风华正茂的n个女神明星都与男主发生了擦边的暧昧诱惑。
《奇迹》(英文:Miracles / Mr. Canton and Lady Rose)—— “奇迹/广东先生与玫瑰夫人” ,这个英语片名中Miracles 是奇迹的直接翻译,后面的“Mr. Canton and Lady Rose”则是附加了中文片名中没有提及的主要人物。影片改编自好莱坞经典《Pocketful of Miracles》(《锦囊妙计》),这部电影从寓意跟设计上来讲应该都可以算是成龙最好的电影之一。在影片中成龙也做了许多拍摄手法的尝试,比如在当时技术条件下连续拍了80次的长镜头,至今都让電影人津津乐道,同时各种当时一线明星客串,阵容之豪华堪比建国大业。如果没有看过或者印象不深刻的朋友,建议可以再用“大家来找茬”的心态细细重看一次,相信会有不少新的发现。
《笑傲江湖》(英文:Swordsman)——“剑客” ,“笑傲江湖”四个字之于我,无异于庄子之《逍遥游》。两者表达的是同一种会当临绝顶后,一览众山小的豁达与释怀。但承上所言,“江湖”二字实难于英文中找到对应概念的表达。因而“剑客”或是已有选项中的最优选择。央视网则把《笑傲江湖》翻译成"laughing in the wind"——“笑于风中”。“swordsman”(剑客)尚且能联想到江湖,江湖在剑客的剑尖,也在剑客的心头,既然无法尽释其意,何不以一字诀——“藏”之。
《鬼咬鬼》(英文:Encounter of the Spooky Kind II)——“遇鬼”,粤语可能会翻译成“撞鬼”,译名是系列电影后面标记顺序而已,这一系列的电影分别有《人吓人》、《鬼咬鬼》、《鬼打鬼》……洪金宝用这几部片子掀起了港片随后一系列的鬼魅电影与僵尸片,这几部影片也让原本是武指的林正英成为僵尸道长的代名词,连开数部僵尸片。武打动作设计出自洪家班自然颇有看头,除此之外这一系列影片中的展现道德茅山道术与民俗禁忌都相当考究。
《天若有情》(英文:A Moment of Romance)——“浪漫的一片刻”是英文片名字面的意思,或者可以再翻译成“片刻温存”,穿着结婚礼服的吴倩莲紧紧拥抱着也穿着礼服的刘德华,他们挣脱一切阻力正式相爱了,但当摩托车停下,刚决定从今以后“相濡以沫”的爱人,却一去不复返,命丧江湖。吴倩莲穿着婚纱,光着脚丫在告诉公路上不停奔跑,正如电影主题曲《追梦人》,吴倩莲就像一个在追梦的女人,无论她如何用力地奔跑,却再也追不回那稍纵已逝的“片刻温存”。
《赤裸羔羊》(英文:Naked Killer)——“赤裸杀手”,中文“羔羊”,英文“杀手”。两者相对,总领起来故事讲述的正是一个原本纯如羔羊的女人如何变成一个冷血杀手的故事,而赤裸正是她的绝杀。这部1992年的影片被归类为三级18禁,香港票房称不上卖座,但在国外却被cult片粉奉为经典。故事通过刻画有绝色又能绝杀的女人传达了女性意识的觉醒,一反男性英雄主义传统,在影片中,男性的代表任达华是一个性无能兼心理受创的警察,每次想到开枪都会呕吐的心理弱者,而女性的代表邱淑贞则是一个可以逆境重生的坚强女子,最后也是女人与女人的对位。
《武状元苏乞儿》(英文:King of Beggars)——“乞丐中的王者”,正如电影中袁祥仁饰演的老乞丐教苏灿醉梦罗汉拳之前说的“你将会是乞丐中的霸主”。若果要再意简言赅地解释这个英文片名,“丐中丐”如何?
《早熟》(英文:2 Young)——“两个小年轻”,2 Yong 谐音——“too young”(太年轻)。一语双关,这个英文片名的意思应该可以理解为两个太年轻的年轻人。
《得闲饮茶》(英文:I'll Call You)——“我回头打给你”,“得闲饮茶”,是香港的客套话,明明大家都知道彼此都不想再聚到一起,但是还是会客套地说句“有空喝茶”,而放到英语中则会说“我回头打给你”,如果放到内地的文化中应该要换成——“回头请你吃饭。”
《放.逐》(英文:Exiled)——放逐,流亡。 故事讲述的是自小一起长大感情深厚的一帮人因长大后加入帮会后各为其主,不得不自相残杀,而明明是关乎性命的事情,这人人的友情却坚固到可以平心静气一起商量互相成全,他们每一个人都对这个团体的情感有某种使命感,必须去保护这份感情,哪怕自己牺牲,也绝不让这份感情蒙上尘灰、有些东西比命重要,这听似非常矫情,但杜琪峰用这部电影告诉你,相信使命感的人就是矫情,而足够矫情的人才能成为英雄!
《意外》(英文:Accident)前名《暗杀》——直译。但这里要说的是这部影片片名的修改,由“暗杀”到“意外”,其实是一个意念的跳级。故事讲述的是一个不停制造意外假象的谋杀团伙,在一次在为别人安排意外的时候发生意外,但老大疑心生暗鬼怀疑这次发生的意外不是意外,又意外发现了许多看似能够证明自己猜测的结论,最后泥足深陷意外发现之前的确是意外,但已种下大错,最后意外死于之前所怀疑的对象之手。总之真的很“意外” ,银河创作组的东西总有意外有惊喜。故事通过“意外”讲述的是因果循环。立意与内容的结合甚是玄妙。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