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嫲嫲去世后,鲁西岚消沉了好长一段时间。但是生活总得继续,生活也不会因为少了一个人就会变得简单起来。鲁西岚还是每天起床做饭喂猪喂鸡,照顾妹妹们和弟弟。其实13岁的鲁西岚已经开始上学了,只不过家务繁多,她每天只上半天的学,然后下午回家,拾草干活,照顾母亲。比鲁西岚大4岁的鲁西英,显然更喜欢上学,鲁西英每天把自己收拾的干干净净的,然后背着书包去学校读书,家里的大部分的活她都不用操心,因为鲁西岚带着10岁的三妹鲁西红就把家务活承包了。
鲁西岚对于童年的记忆就是没完没了的家务活和食物匮乏造成的饥饿感。半天上学半天干活的日子其实并没有坚持多久,因为家里的活实在是太多了,家里又只有鲁山一个男劳力,鲁山的的身体又不好,所以家里靠工分总是挣不出吃的来,鲁西岚得想尽一切办法来弄吃的,挖野菜、下海抓点小鱼小虾。有一次,母亲又怀孕了,家里是真的一点吃的没有了,不仅吃的食物没有,就连油盐这种调味品也没有了。而这时里生产队分口粮还有一段日子,真真是让人不知怎么办才好。好在家里的鸡下了两个蛋,鲁西岚想怎么着都不能饿着怀孕的母亲,于是她把两个鸡蛋磕在锅里,加了一点野菜和水,就这样煮了一碗没油没盐的野菜鸡蛋汤。当她把汤端给母亲时,母亲笑着说:“家里没有油盐、没有粮食,你是怎么做出来这碗汤的?”人在绝处,为了生存,总会变得特别精明,会在绝境中寻找生存的办法。因为这碗野菜汤,鲁西岚在此后多年的生活中,无论处于什么情景总是生机勃勃,从未被生活打到过。
鲁西英一直在上学,一直读到了初中,直到16岁这年,父母的不同意她继续读下去,她才退学回家。与鲁西英不同的是,鲁西岚早早就退学了,因为父亲鲁山的身体腰已经弯的跟虾米一样,他的整个上半身与地面是平行的,这导致他很多重活干不了了。干不了重活,挣不到高的工分,挣不到高的工分,年底生产队分粮食时,他家就分不到很多,分不到很多,家里人就会有一段青黄不接的日子。早早就看清现实的鲁西岚很早就选择退学回家,去生产队干活挣工分。
工分制是在人民公社时期采用的一种劳动报酬制度。它源于苏联集体农庄,后来为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广泛采用。那时生产队的成员都统称为社员。社员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都有一个底分,底分的赋值多少,一般根据社员的个体强弱和技术高低(来源:百度百科和360百科)。一个中等男劳力,一个工日为2分;能完成地里的全部农活的中等女劳力,一个工日为1分,未成年的小孩,一个工日一般0.5分。鲁西岚刚开始参加劳动挣工分时,她因为还小,每天只能挣半个公分,还因为个子小,常常被人捉弄。鲁西岚最开始是做挑土,修大口井。村里浇地的水不太多,为了保证供水充足,村里决定修建大口井。那时候挖井也都是人工,男劳动力在下面挖土,女劳动在地面上吧挖出的土挑走。鲁西岚跟她的好朋友鲁西洁搭档挑土,筐有她半人高,她在前面,鲁西洁在后面,一开始她们只能抬半筐,后来就越抬越多,直到抬满筐,但是因为年纪小,鲁西岚就是抬满筐也只能拿0.5个工分。每次抬筐时,社员们看到鲁西岚的小小个子里透露出能干的狠劲,总是会捉弄她,将已经装满的筐,再使劲铲上几铁锨土,每到这时,在前面憋劲站起来的鲁西岚总会被这几铁锨土压得四脚朝天,翻到在地,引得众人一阵哈哈哈大笑,而她只能默默的爬起来,摸摸鼻子,继续努力积攒力气,弯曲着腿,憋着劲,和鲁西洁喊着“一、二、一”的摇摇晃晃的站起来,一步三晃的把那筐土抬到指定地点。营养不良和过早、繁重的劳作使得鲁西岚的个子不高,只有153厘米,但是矮个子并没有妨碍她能干的品质,反而有一种小个子大能量的特质。
在生产队上完了工日,鲁西岚回家后,一样是不得闲的。有时候累了一天,她回到家想喝口水,结果水缸里一滴水也没有,没办法,她只好忍着全身因为过度劳累造成的酸痛,再去村里的吃水井那里挑水,并且会把家里的水缸挑满,因为不挑满的话,明天还得挑。有时候,鲁西岚也是忍不住抱怨的:“姐姐,你虽说是上学时间紧,但是回家后也完全可以挑水、做家务”,但是鲁西英对此充耳不闻。为了让父母不太劳累,鲁西岚只好自己多干了。
鲁西岚虽然对鲁西英不太干家务活不满意,但是她的心里还是偷偷地羡慕她的。鲁西英读完书之后,就在生产队负责记功。每天上工时,鲁西岚扛着䦆头、铁锨等去地里干体力活,而鲁西英则只需站在一边拿着本子和笔,给每个人记出勤,天热了,鲁西英还有机会跑到树荫下乘凉,最主要的是鲁西英不用干那么重的体力活,每天挣的工分跟鲁西岚一样,所以每次姐妹俩从家里一起出来时,跟在后面的鲁西岚总是很羡慕姐姐。有一次,鲁西岚忍不住把自己的羡慕之情告诉了鲁山,鲁山听后沉默了好大一会儿,才慢慢开口跟她讲了一件往事。
鲁山是鲁大的长子,鲁山少年时,家境还很殷实。鲁大整天忙于奔波,挣钱,积攒家产,积攒钱财,想为四个儿子攒下一些财产,以保证儿子们的日子不会艰难。那时整个社会都很艰难,大家只能温饱,不能要求其它。有一年村里来了个教书先生,教书先生修葺了村里一栋破败无主的房子,然后办起了学堂。学堂办起来后,先生挨家挨户的上门做村民的工作,让村民家里的孩子主要是男孩,去学堂学习。鲁大因为家境比较殷实,自然是先生重点游说的对象。鲁山记不清先生上门游说了多少次,反正鲁大和鲁山的嫲嫲一次也没有答应先生的请求。鲁山的嫲嫲对鲁山说:“山子啊。不要听那先生的话,先生的话都是骗人的,说什么上学堂学知识,还不是为了让我们拿钱!还要最主要的是学堂里的先生打人可厉害了,我可不舍得你在学堂被先生打。你可是我的宝贝大孙子。”那时的鲁山还小,根本不懂认字有多重要,而且在嫲嫲和父亲的洗脑下,鲁山也觉得学堂很可怕。村里还是有几户人家把小孩子送到学堂里去识字了。若干年后,那些识字的孩子有人成了村里的书记,有人成了村里的会计,还有人因为识字到了乡政府工作。“不论在那里工作,他们总归不用在地里出体力,还能拿着体面的工分”鲁山感叹道。
鲁西岚似乎有点明白为什么父母对于姐姐鲁西英上学这件事情如此宽容了,要知道,这可是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那时候,农村的女孩地位还是很低的。随着年岁渐长,鲁西岚也越来越能明白,知识的重要性。等到她结婚生子后,两个女儿她一直要求她们要好好读书,并且她还从她的丈夫那里学到一句词: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她就用这句话来鼓励她的女儿们好好读书。
“四”不知道为什么被锁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