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体验要素》读书笔记
2016-06-25 本文已影响139人
nimomeng
- 创建吸引人的、高效的用户体验的方法称为“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思想非常简单:在开发产品的每一个步骤中,都要把用户列入考虑范围。
- 五个层面:表现层、框架层、结构层、范围层、战略层。其中:
- 表现层,看到的是一些列的UI,由图片和文字组成。
- 框架层,在表现层之下,用于优化设计布局,以达到这些元素的最大效果和效率
- 结构层,比框架层更抽象,框架层是结构层的具体表达方式
- 范围层,结构层确定APP的各种特性和功能最适合的组合方式,而这些特性和功能构成了APP的范围层。
- 战略层,APP的范围层基本上是有APP的战略层决定的。
- 这五个层面提供了一个基本架构,只有在这个基础架构上,我们才能讨论用户体验的问题,以及用什么工具来解决用户的体验。
用户体验的要素
战略层
无论是功能型产品还是信息型产品,战略层关注的内容都是一样的——来自企业外部的用户需求。我们必须了解这些观众想从我们这儿得到什么,还要知道他们想达到的这些目标将怎样满足他们所期待的其他目标。
雨用户需求相对应的,是我们对APP的期望目标。这些产品目标可以是商业目的,或是其它类型的目标。
范围层
在功能型产品一侧,是一种功能规格:对产品的“功能组合”的详细描述。在信息型产品一侧,范围则是以内容需求的形式出现的:对各种内容元素的要求的详细描述。
框架层
三个部分:
- 信息设计:一中国年促进理解的信息表达方式
- 界面设计:安排好能让用户与系统功能产生互动的界面元素。
- 导航设计:屏幕上的一些元素的组合,允许用户在信息架构中穿行。
表现层
为最终产品创建感知体验。
具体五层的描述
战略层
成功的用户体验,其基础是一个被明确表达的战略。知道企业与用户双方对产品的期许和目标。有助于促进用户体验各方面战略的确立和制定。
- 产品目标:我们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
- 商业目标:商业驱动因素
- 用户需求:我们的用户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
- 用户细分,可以通过将大量用户需求划分为几个可以管理的部分来完成
- 可用性和用户研究:想弄明白用户需要什么,要先知道他们是谁。用户研究领域致力于收集必要的信息来达成共识,例如现场调查、人物分析、用户测试等。
- 创建人物角色,是非常有价值的。将统计数字背后具体化为真正人物,可以让用户更加真实。这叫做用户模型。
范围层
带着 “我们想要什么”,“我们的用户想要什么”的明确认识,我们才能弄清楚如何去满足这些战略的目标。
定义项目范围则同时在做这两件事:这是一个有价值的过程,同时能产生有价值的产品。
- 过程的价值在于,整个事情还处在假设阶段的时候,它能迫使你去考虑潜在的冲突和产品中国年一些粗略的点。现在能确定解决那些事情,那些必须要迟一点再解决。
- 产品的价值在于,被定义的这个产品给了整个团队一个参考点,明确了这个项目中要完成的全部工作,它也提供了一门用于讨论这件事情的共同的语言。定义好这个语言,也就保证在设计过程中不会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
- 一定要用文档来定义产品需求,虽然很麻烦,但是:
- 这样你才知道你在建设什么
- 这样你才知道你不需要建设什么
- 在这里,范围层被“功能型产品”和“信息型产品”分成两个部分:在功能型产品方面,我们考虑的是功能型规格——哪些应当被当成软件产品的“功能”以及相应的组合。在信息型产品方面,我们考虑的是内容,这属于编辑和营销推广的传统领域。
- 上一章节说过的人物角色,我们可以将这些虚拟人物放到一个简短的故事之中,称之为“场景”。简单的描述了一个人物角色会如何完成这些用户需求。
功能规格说明
文档不能解决问题,但是定义可以。我们需要的文档需要足够清楚和准确。功能规格说明不需要包含产品每一个细节,只需要包含在设计或开发过程中出现有可能混淆的功能定义。同时功能规格说明也不需要展望产品未来的理想化状态——只需要记录在创建这个产品时已经确定下来的决议。
功能规格说明要注意:
- 乐观。描述系统讲要做什么事情去“防止”不好的情况发生,而不是描述这个系统“不应该”做什么不好的事情。
- 具体。尽可能详细地解释清楚状况,这是我们能决定一个功能是否被实现的最佳途径。
- 避免主观的语气。保持明确,避免歧义。
确定需求优先级
- 如果因为时间有限,可以把特性放到下一个版本或者项目里程碑中。如果是资源有限,则技术或企业的变化有时能减少资源的负担,从而使某个功能得意实现。
- 任何不符合当前项目的战略目标的特性建议,都要通过范围定义将其排除出去。
- 关注战略目标,而不是各种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对决策者的需求表示认同,是解决特性冲突的关键。
结构层
- 交互设计和信息架构都强调一个重点:确定哥哥将要呈现给用户的元素的“模式”和“顺序”。交互设计关注于将影响用户执行和完成任务的元素。信息架构则关注如何将信息表达给用户的元素。
- 用户对于“交互组件将怎样工作”的观点称为概念模型。概念模型是用于在交互设计的开发过程中保持使用方式的一致性。在理想情况下,我们不需要告诉用户网站使用的是什么样的概念模型:用户在使用网站的时候,基本上是靠直觉的,因为这个网站的交互行为与他们隐含的期望完全相符。
- 信息架构研究的是人们如何认知信息的过程,对于产品而言,信息架构关注的是呈现给用户的信息是否合理病具有意义。
- 从上到下 的信息架构方法将从战略层所思考的内容,即根据产品目标与用户需求直接进行结构设计。先从最广泛的、有可能满足决策目标的内容与功能开始进行分类,然后再依据逻辑细分出次级分类。这样的“主要分类”与“次要分类”的层级结构就像一个个的空槽,而内容和功能将按顺序一一填入。
- 从下到上 的方法是根据“内容和功能的需求的分析”而来。先从已有的资料开始,我们把这些资料统统放到最低级别的分类中,然后再将它们分别归档到较高一级别的类别,从而逐渐构建出能反映我们的产品目标和用户需求的结构。
- 从上到下的架构方法有可能导致内容的重要细节被忽略。
- 从下到上的架构方法则可能过于精确的反映了现有内容。
- 结构质量最重要的标准,不是“整个过程一共需要多少步骤”,而是“用户是否认为每一个步骤都是合理的”以及“当前的步骤是否自然地延续了上一个步骤中的任务”。毫无疑问,用户喜欢一个被定义清楚的七步过程,而不是一个令人困惑的,被勉强压缩的三步过程。
框架层
框架层包括界面设计、导航设计和信息设计。在框架层,我们要更进一步地提炼这些结构,确定很详细的界面外观、导航和信息设计,这样能让晦涩的结构变得实在。
- 提供给用户做某些事的能力,属于“界面设计”。
- 如果是提供给用户去某个地方的能力,这是“导航设计”。信息架构把一个结构应用到我们设订好的“内容需求列表”之中;而导航设计则是一个用户看到那个结构的镜头,透过它,用户可以“在结构中自由穿行”。
- 如果是传达想法 给用户的话,那就是“信息设计”。
- 界面设计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技巧,使用户完成任务的过程变得容易。一个简单的技巧,就是在这个界面第一次呈现给用户的时候,仔细考虑每一个选项的默认值。
- 另一个更好的做法是,能自动记住某个用户最后一次选择状态。
- 最关键的是,用一种能“反映用户思路”和“支持他们的任务和目标”的方式来分类和排列这些信息元素。
- 页面布局被纳入一个详细的文档,并称为页面示意图或者线框图。线框图是整合在框架层的全部三种要素的方法:通过安排和选择界面元素来整合页面设计;通过识别和定义核心导航系统来整合导航设计;通过放置和排列信息组成部分的优先级来整合消息设计。
表现层
- 我们在这里解决并弥补“产品框架层的逻辑排布”的感知呈现问题。
- 如果设计是成功的,用户眼睛的移动轨迹模式应该有以下两个重要特点:
- 首先,它们遵循的是一条流畅的路径
- 其次,在不需要太多细节来吓倒用户的前提下,它为用户提供有效选择的、某种可能的“引导”。
- 在视觉设计中,我们用于吸引用户注意的一个主要工具就是对比。
- 在设计中保持一致性是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使你的设计有效的传达信息,而不会导致用户迷惑或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