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与心学哲思教育

想成功,王阳明告诉你要做好四件事

2017-08-02  本文已影响2726人  说书人未晓

王阳明在龙场悟道之后,不少人慕名前来求学。阳明先生写下一篇《教条示龙场诸生》,提出了四件他认为对诸生有所帮助事情,用以规劝追随他的弟子门生。这四件事,一曰立志,二曰勤学,三曰改过,四曰责善。这四点规劝,远接孔孟,近承朱熹,其实从内容上是儒家一脉相承的传统教训。无论是学习王阳明思想还是想此生有所作为,都应该做好王阳明规劝我们的这四件事,这样你才算入了阳明的门,上了儒家的道。

立志:有志者,事竟成

阳明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朱熹也说,“为学须先立志。志既立,则学问可次第着力。立志不定,终不济事。”

立志就是《大学》上讲的“知止”。所谓“知止而后有定”,立志就是知道你人生的终极目的是什么,用以终为始的思维开始你的奋斗历程。王阳明自己,从少年之时便立下志向,要像朱子那样成为圣人。 来贵州龙场前,王阳明已经年近不惑,刻苦求学了将近三十年。对于立志这件事,近三十年来王阳明自己深有体会,一个人如果没有确立自己的志向,就好像船没有了舵、马没有了缰绳,于是只能随波飘荡、四处奔逸,人生不知所终。

王阳明在此文中批评当时的学子,说他们懒惰荒废学业已久,整日里虚度光阴,最终只会是一事无成。而他们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没有立定志向。王阳明五百年前的批评,在今天听来不依然如此刺耳吗?君不见,如今的学堂之中有多少学生,正如阳明先生所批评的那样。

除在此处规劝学子们要立志之外,阳明后来也开导他的弟子说:

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在阳明这里,立志是学习的动力,学习是实现志向的过程。然而,人的志向有高有低,有善也有恶。阳明这里讲的立志,其实是在导人向善,要大家立一个真切为善之志,为君子之志。

也就是说,在确立自己的志向之时,你要清楚自己所立的志向是君子之志还是小人之志。王阳明说,“立志成为圣人,就会成为圣人;立志成为贤人,就会成为贤人。”因此,无论你做什么,立志是首要的事情。

另外,阳明讲“立志贵专一”。今日立一志,明日立一志,不会有任何成就。正所谓,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王阳明打了一个比喻,立志就像种树,立下志向后,犹如在心中种下了一颗根苗,只管去浇灌它,总有一天这颗根苗会长成参天大树,而不要去想什么时候才能开花结果,多想无益。只要你坚定不移地朝着自己的志向奋斗,就一定会见到自己浇灌出来的丰富果实。

勤学:不贵聪慧,而贵勤谦

提到勤学,王阳明先告诫我们,勤学往往是跟立志连在一起的。有些人看起来并不勤奋,这是因为他立下的那个志向还不够坚定。只有先坚定了自己的志向,你才有勤学的可能。

王阳明说他收弟子,不在乎这个人的天资是否聪慧,他最看重的品质是谦虚好学和勤奋踏实。接着,王阳明讲了一个正反两面的例子,用以启发弟子们自己来选择是否应该勤学。王阳明说,世间有两种人,一种是肚子里明明没货,却装出一副很有学问的样子。此人总会刻意隐藏自己的短处,妒忌别人的长处,也经常自以为是,喜欢用大话来蒙骗他人。这种人就算他天资聪慧,会有人不讨厌他吗?他就算每次都能欺骗得了别人,会有人不取笑他吗?

而另一种人,总是表现出很谦卑的样子,总说自己没有什么才能,所以能坚定自己的志向,勤学好问。而且此人经常称赞别人身上的优点,检讨自己的过失,也明白自己的短处,努力学习他人的长处。这种人就算他天资愚钝,会有人不羡慕他吗?他就算表现出无能的样子,我们就会认为他真的无能,而不尊敬他吗?

王阳明五百年前的开示,至今依然振聋发聩。这两种人,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而且貌似第一种人还更多。所以,你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需要像第二种人那样,谦虚低调,踏踏实实,坚定自己的志向,勤奋学习。

改过: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圣人其实也会有犯错的时候,但他之所能成为圣人,就是因为能及时地改正错误。所以,王阳明说:

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关于改过的方法,王阳明在文中提到了两点:首先,要能知道自己的过错。其次,要有改过的勇气。

王阳明说,“不幸有过,皆其不知而误蹈”。所以,明白自己的过错很重要。

那么,要知道哪些过错呢?

有三类过错,是王阳明特别要劝戒他的弟子的。其一,是否缺失了廉耻忠信的行为?其二,是否轻视了孝顺友爱的意义?其三,是否陷入了狡诈刻薄的习气?

关于改过的勇气,王阳明说,主要是要突破自己的心理障碍,不要因为自己犯错而过于自责,甚至于自卑。他还鼓励大家说,哪怕从前是流氓强盗,只要能重新做人,改掉自己身上的习气,依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君子。如果认为就算改过也于事无补,从而破罐子破摔,这样的人是无可救药的。

自省改过其实是儒家传统的修身之道。除了王阳明说的这些,陆九渊也说了同样有启发意义的三句话,叫做“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意思就是,别人告诉我犯了错应该高兴,知道了自己的过失应当毫不隐讳,改正自己的过错应当毫不畏惧。我们就是在这样喜闻过、不讳过、勇于改过的过程中,一步步臻于完美,止于至善。

责善:朋友之道,忠告而善道

成大事者,比一般人更重视朋友,更懂得经营好人脉的价值。而想交到真正的朋友,需要秉持一个朋友之道,孟子将此道称为“责善”。

其实,儒家一直以来就很重视交友之道,而王阳明更是将孟子讲的“责善”发挥得十分精妙。

王阳明指出,责善的要点在于“忠告而善道之”。所谓的善道,就是要掌握正确地说话方式。即便是规劝朋友向善,也要考虑他的感受,说话要婉转,提出的改进意见一定是对方听了之后可以去做的。一定要让对方“有所感而无所怒”。

我们在规劝朋友的时候,不可以公开指责他,使其无地自容。你若当众揭人之短,而且出言不逊,其目的不是在于帮他改过,而是为了显示自己。这不是责善,而是为恶。

但反过来说,人若这样对待我,我应感到高兴才对,有人指出我的缺点,那是帮助我。

很可贵的一点是,王阳明在后面提到,弟子们若要开始责善,可以从他这里开始。王阳明告诫弟子,“谏师之道,直不至于犯,而婉不至于隐耳”。王阳明的意思很明白,他告诉弟子们,不要以为老师就没有错误,只要在提出老师的错误的时候,把握好分寸即可。能做到直言不讳但又不至于言语冒犯,能采取委婉的方式,又不会因为避讳而不说,这就是最好的责善之道。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