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这些逻辑谬误知识,让你受益一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听到这样的话:
“你行你上啊!”
“不是你撞的人,你为什么要扶?”
“你不好好读书,将来就去扫大街。”
“别人都结婚了,你干吗不结婚?”
“如果你再不学会打保养自己,以后你的老公肯定会去找小三”
......
听完这些话的你不知道怎么反驳,因为这些话听起来都很有道理的样子,殊不知这些都是“神逻辑”,背后都是有逻辑谬误的。
以下来讲解几个常见的逻辑谬误,让我来看看那些“不讲道理”的人在论证中都犯了哪些错误。
虚假两难(你不讨厌我就是喜欢我)
在《欢乐颂》第一部里有个片段,奇点强行抱住了安迪,然而安迪将他推开了,奇点说了一句话:
“既然你不嫌弃我,为什么要推开我?”以高情商著称的安迪也只能慌张的说:“是我的问题......”。奇点的这句话就犯了“虚假两难”这个逻辑谬误。
奇点的这句话就犯了“虚假两难”这个逻辑谬误。
“虚假两难”,是指给出一个由两种范围组成的有限集合,并假设讨论范围内的一切事物都必须属于该集合。所以,若拒绝其中一个集合,便只好接受另外一个。
既然你不嫌弃我,为什么要推开我。潜台词就是,既然你不讨厌我,那就是喜欢我,既然喜欢我,为什么要推开我。事实上,除讨厌与喜欢外,存在第三种选择:友情关系;第四种关系:友情已达,恋人未满。
轻率归纳(某某地的人们素质可真差啊!)
“轻率归纳”是指论证者通过某个太小或是太特殊以至于缺乏代表性的样本得出的结论,这时就犯了这项谬误。
《疯狂动物城》里有这样的一个片段,14名食肉动物野蛮化后开始攻击其他动物,因此,动物城里的居民一致认为,所有的食肉动物都很危险。在这里动物城的居民就犯有“轻率归纳”的逻辑谬误。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轻率归纳的逻辑谬误。
1、
甲:听说了吗?昨天有一个某某地的人当街对一个妇女进行抢劫。
乙:某某地的人们素质可真差啊!
2、
我们对50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受访者普遍认为我们新推出的饮料很好喝,看来我们这款饮料未来会很畅销。
起源谬误(你行你上啊!)
前几天我在B站看一个舞蹈视频,跳舞的人都是欧美人,有弹幕刷:“还是喜欢欧美人这么有力量的舞蹈,哪里像韩舞这么烂”,后面一条弹幕跟上:“看舞就好好看,说韩舞垃圾的的你跳一个看看?”且不说B站的弹幕礼仪什么的,后面这句话就犯了“起源谬误”。
所谓的“起源谬误”是指因为某个观点的起源就贬低或维护它,这个起源可以是说这句话的人的身份、地位、职业等。如果对某一个观点的起源抱有情绪的话,那么在评估该观点的时候就可能会有偏差。
类似的观点还有:
1、你一个清洁工,也敢对国家政策指手画脚,有本事你去管理国家阿;
2、你个五音不全的人,竟然说别人唱歌难听,你去唱一个看看;
3、小孩子喜欢乱说话,我们不能相信一个小孩子的话。
殊不知,清洁工处于社会底层,更能感受民间的疾苦,说不定他们这类人的观点更能体现人民的想法;即使对唱歌不懂的人,也有基本的艺术欣赏能力,对音乐也有自己的看法;小孩子往往比较诚实,不会去撒谎,不能因为他小,就认定他说的话不真实。
肯定后件(不是你撞的人你又扶?)
在早先一两年的时间里我们经常能看到“搀扶老人反被讹的事件”,这些被搀扶老人的家属认定的观点就是:人如果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垫付医药费。
这里就犯了“肯定后件”的逻辑谬误。
“肯定后件”表现为以下形式:如果A则C,C成立,因此A也成立。其中A称为“前件”,C称为“后件”。其错误在于假设:如果后件为真,则前件也必然为真。
被搀扶老人的家属预先假设了观点:“如果你撞了一个老人,你肯定会去扶,如果你去扶了这个老人就代表是你撞的。”而显然,你会去扶一个老人可能真的是你撞了,但也可能是你出于热心,扶了一个不知道被谁撞了的老人。因此不能说,你扶了一个老人就代表是你撞的。
假设出国留学过的人都是有文化的人,小明很有文化,因此他肯定出国留学过。北方人爱吃面,而小华爱吃面,因此他是北方人。显然这些逻辑也是说不通的。
滑坡谬误(你不好好书,将来只能去扫大街)
我想小时候我们都曾听爸爸妈妈说过这样的话:如果你不好好读书,将来就考不上大学,如果考不上大学,那你将来只能去扫大街”。对于同性婚姻,社会上有一种声音:“要是允许同性婚姻,那将来大家都不生孩子,人类很快就要灭绝!”。
以上,都犯了“滑坡谬误”。
“滑坡谬误”是指,如果接受了某个行为或去做了某件事情,将无可避免地导致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并且其中一个或多个事件是不受欢迎的。尽管这些不受欢迎的事件在未来可能会发生,但论证者确言之确凿的假设每一步变迁都不可避免,并且不提供任何证据支持。
鲁迅先生曾说过:“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国人的想像惟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 ”这里的“飞跃”所犯的也是“滑坡谬误”。
诉诸潮流(别人都结婚,你干吗不结婚?)
大龄女青年 / 男青年过年回家最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就是:“你怎么还不结婚呢?”你会说:“我还不想结婚”,七大姑八大姨就会说:“别人都结婚了,你干吗不结婚?”。这里就犯了“诉诸潮流”的逻辑谬误。
“诉诸潮流”也被称作为“诉诸大众”,以许多人均相信某命题的事实为依据,来证明该命题是真的。类似的例子还有:“别人都在拼尽全力的买房买车,你怎么能把钱都挥霍在旅游上呢?”“大家都在用iPhone,你竟然还在用安卓手机”。
合成谬误与分解谬误
如果从局部都拥有某属性就推断出总体也一定具有该属性,便犯了“合成谬误”。初中老师曾给我们班讲过一个例子:即使全校所有同学的妈妈都是长头发,但我们也不能推断出全世界的妈妈都是长头发。这个例子很好的解释了合成谬误。在足球场上也经常听到有人说:“我们的队伍很厉害,因为队里面都是顶尖球员”,殊不知个体很强但并不代表由所有很强的个体组成的整体也很强。
与之相对的就是“分解谬误”,指的是总体拥有某属性,从而推断某局部也一定拥有该属性。还是拿足球队来说,倘若一个足球队所向披靡,并不代表队里的某个球员技术上比其他队的球员要强。一个足球队所向披靡更多靠的是团队合作,因此不能说明队里的队员就是强无敌秒杀对面的存在。
或许了解完这些逻辑谬误后你会对很多观点都有全新的认识,但更多的是希望同学们在明白这些逻辑谬误后,与人交谈时不要犯这些错误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