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早教中心...

什么时候要孩子最好?

2019-05-29  本文已影响0人  冰月视觉笔记

“行动胜于回避,完成胜于完美。”这句话来自facebook。

图片来自一名摄影师

终于达到要孩子的年龄,我一直有点逃避怀孕,害怕自己没有做好准备,想准备好了再要孩子。

结果发现自己一直都没有准备好,再也不能拖延了,开始去深圳的医院做孕检,希望今年能怀上宝宝,过去我活得太自我了,考虑家庭的事情太少了,是时候开始收心,准备要宝宝了。

每个人第一次尝试一件事的时候,容易产生很多的恐惧感,对未知的恐惧,对自己的不自信。想要宝宝这件事是我想得最多,做得最少的事情,在这件事情上我有拖延症。

法国著名哲学家朱尔斯·北约尔说:“绝大多数人的目标,是尽量过不动脑子的生活。”

从《终结拖延症》这本书让我学到不要宣称自己有拖延症,也不要告诉别人你有拖延症。

首先要把拖延症的标签撕掉,实践“立即行动”的原则,完美主义的本质是太在乎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特别担心自己努力去做都没有做好。越是担心就越难做好。只有你自己最在乎自己,其实周围的人没有那么在意你。

从拖延到高效,书中给出5个步骤。

1,觉察

当我意识到要宝宝的时候,我开始自我欺骗,今年还想轻松点,如果有宝宝我就不能出行,哪里也去不了,再等一年年看看,结果这一等就是好几年。

书中提到很实用的认知模型“ABCDE“模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A:诱发事件;

B:你对事情的看法;

C:结果;

D:干预,重新看待b,即改变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E:效果,情况得到改善。

比如:A是要在今年之内生宝宝;

B是你对生宝宝这件事的看法,等到年底再去做;

C是结果,就是一直等到年底才开始备孕。

D是干预,就是质疑 B“对这件事的看法”,等到年底再去做有什么好处?这样做让生宝宝这件事又延迟了。思考 B,然后得出 E。

E开始思考,不用等到今年最后一个月,现在做可能更早就怀孕,这样的话,今年有更多的时间养好身体,备孕和怀孕,于是就产生新的 B。

2,行动

行动可以减少乱想的时间,当我确立每天都要阅读一本书的目标,无论什么环境下都要想办法让自己有阅读的时间。今天在动车上信号又不好,至少有一个小时的时间给我阅读,不知不觉就看完2本书,让原本想睡觉的我变得清醒起来。

3,调节

当我们想进入状态的时候,很容易被手机干扰、被周围的繁杂声音干扰,这时候需要调节自己的情绪,让自己达到一个内心安静的状态,可以关掉手机,试着做一个冥想调节生命的状态。然后进入工作的时间,专注力会大幅度提升。

4,接纳自我

书中提到:学会接纳自己,容忍自己,然后才能更好地改变自己。

5,自我实现

学会掌控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不被各种杂事干扰。

总结:备孕中的我行动起来了,实践之后没有那么可怕,开始用正念去思考,去接纳自我,去想象未来那个小生命诞生的美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