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年华谈写作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谈谈写作

2017-01-31  本文已影响387人  林燕娜
文/林燕娜

近来,有个朋友看到我发表在简书上的连载小说,便兴致勃勃跑来问我:“小林,你发表在简书上的连载真的是你写的么?”

我如实点了点头回答是。

“其实,我也想写。事实上,产生这个想法,是好多年前的事了。”他挠了挠头,有所感慨地说。

“嗯,那么后来你写了吗?”我好奇地问。

“没有!”他毫无避讳地回答。

“为什么?”我越发好奇,追问道。

“我一直觉得自己的知识水平有限,看的书不够多,想像力也不够丰富。不过,我写东西的想法,并没有放弃。”他抑扬顿挫地说,眼睛从始初的游离到最后的坚定。

“这么说,你这是在积累知识吗?”我猜测。

“是的,等我积累够了,我就动笔。”他又挠了挠头,傻笑道。

“按照你的理解,要积累多少,才算够呢?”我疑惑不解地问。

“其实,说真的,这个概念我还真没想过。不过,我能肯定,以我现在的水准,写出来的东西,肯定不行。这也是我不断跳槽的原因;我只想把自己投身于不同的领域,适应不同的环境,学习不同的技能,接触不同的人。这样,不仅丰富了自己的阅历,而且有利于对生活的细微观察。对日后写作带来的帮助,更是毋庸置疑:譬如对人物的设计,会更加得心应手;对语言的描述,会更加准确生动;对情节的构思,也更加慎密且具有说服力。”他一面拿起我放在书桌上的钢笔旋转起来,一面耐心地向我分析道。

我望着他沉思片刻,开口说道:“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大意是,有个年轻人,为了能够在一线城市买套房,他开始努力创业。由于吃苦耐劳,且善于思考,他很快捞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本来这笔钱足够他付一套房子的首付,可他却没有这么做,因为他觉得自己是个完美主义者,只想一次性付清房款。于是,他选择放弃代款购房,继续打拼。几年后,终于挣下了一整套房子的钱。可是当他拿着这笔钱到售楼中心再次打听房价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手里的钱与目前的市场价相差甚远。显然,在他积累财富的同时,房价也在飞涨。这故事,告诉我们:不是等你有足够的金钱,才去购房,而是我们可以分期付款的同时,继续创造财富。同理,不是等我们有足够的知识,才去动笔书写,而是在写的同时,不断地积累知识。”

“可是,我还是不想打没有准备的仗。”他固执己见。

我想再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但终究什么也没说。

他说的没错,但是也不对,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看的话。毕竟,只准备,不打仗,再充分的准备,也是枉然。好比只想不做,想法再好也只是华丽的表象,体现不出本质。可见,写作怎么能等!能等?

毛姆在《在巨匠与杰作》中,曾提到:

一个小说家,没有理由还得是别的什么专家。他能当一位优秀的小说家就已经足够了。诚然,他应该对很多事情都有所通晓,但如果想在某一特定的领域成为专家,那就毫无必要了,有时甚至是有害的。他不需要吃下整头羊才能知道羊肉是什么味道,光吃一快羊排足矣。然后,通过对所吃羊排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可以向你详尽地描述爱尔兰炖羊肉味道如何。

同理,对于写作这件事,作者没有必要对每个领域都精通。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有所涉猎的基础上,延伸自己的想象。在笔不停耕的基础上,不断地思考、创造与完善。在旧的知识理念上,开拓出新的知识领域。

果戈里曾说过:

没有什么,你就拿起笔写:我今天什么都写不出来。我今天什么都写不出来。我今天什么都写不出来。总这样写;最后,就写出来了。

鉴于这个道理,我曾拿笔在稿纸上写出:一天写一点,一天写一点,于是我的连载小说《选择》,便在一天一点中积累成篇。后来又鉴于契科夫的一句至理名言:

“请你尽量多的写,请你写、写、写——写到手指头断了为止。”

我开始不停地写,日积月累,终于完成了自己人生的第一部小说,外加一些散文与短篇。

最后,引用作家王佩《好中文的样子》开启第一讲中的一段话:

没有输出的输入没意义。写出来,才是真理解。真正掌握的标志是用自己的话输出一遍。这也是费曼学习法的要求。

由此可见,输出是验证输入最直接、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