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运营小咖秀

读丁丁老师的“深度粉销”有感

2019-02-10  本文已影响12人  茉莉杂记
深度粉销 丁丁著

读完”深度粉销”这本书,针对传统4P有了更新的看法,但是实际上确还是没有变,无论是货--场--人,还是人--货--场,依托的还是产品,在当前的环境下更强调人,有圈层的人,有情感的人,有参与感的人,以”人”为核心去定制产品,定制渠道,定制促销,去设计价格是这本书给我的最大的感悟。

不管是娃哈哈、康师傅、可口可乐、统一还是飞科等已布局到中国广大乡镇渠道的品牌,在曾经辉煌的“深度分销”年代,有渠道,有铺货,就有王道,有钱,有央视广告,就有知名度。

不曾知今天已经走入到先有美誉度再有知名度的阶段,流量红利的褪去,我们唯有深耕的就是用户,怎么样发现我们的用户,怎么样精准触达我们的用户,怎么样让用户成为我们口碑宣传的接力者,并让这个接力者快速裂变到整个市场,怎么样最终让用户一次和多频次买单,成为无论大小公司都不得不考虑并日常解决的一个话题。

针对丁丁前辈的”深度粉销”该书的核心收获的方法论,也与各位共享:

黄金法则:粉丝营销三角法则

1、圈层:社会化营销的底层逻辑

核心层:是最有可能转化为铁杆粉丝的人群,是整个粉丝基本盘的来源,是整体深度粉销体系的基石。那究竟如何寻找核心层呢:一是功能需求,二是情感需求例如”船歌鱼水饺”的核心层定位:吃货+在北京的青岛人

影响力层(KOL):专业度、影响力、爱尝鲜、爱分享,前两者的能力主要是考量产品、品牌的匹配度,后两者的能力主要是考量性格特征和信息整合的能力。

外围层:普罗大众。

针对核心层、影响力层、外围层三层逻辑递进关系:找出来、晒出来、传出去、引回来,最终实现产品的购买转化和长期的长尾价值,带来最终的新品推广和品牌塑造的综合商家价值。

2、情感:粉丝运营的关键抓手

首先我们看情感的底层逻辑:同理心。同理心和换位思维等是我们在做运营和营销过程中不得不提起和深度应用的一个词,通过共感、共情、移情、神入,去站在用户的角度看到用户的痛点、痒点、嗨点,然后通过恰当的产品和营销方式去传达出来给用户。例如“我不是药神”能成为2018年口碑经典大作,一是该电影改编于真实故事,让它一开始就有很强的代入感,另外经典的台词设计:“谁家没有病人,你能保证一辈子不生病吗”等通过病这个关键字去共鸣用户。再例如“洪荒少女”傅园慧红火案例的背后:让“大姨妈”这个女性共鸣的关键词和巴西里约奥运会的高大女性运动员形成高大--普通--共有形成共鸣。

其次看情感的维度:情感的降维是情绪,情感的升维是价值感。例如“逃离北上广”、“佛系青年”其实利用的是情绪情感。小米:“为发烧而生”、苹果:Think fifferent等都是情感升级价值观的体现。

再者看情感引爆:核心销售日:从预热期、上线期、高潮期,最终的引爆点一定要关注好,例如京东的618,天猫淘宝的双11,以及作者推广的品牌“船歌鱼水饺”在冬至引爆,作为一个吃饺子的习俗背后更容易在节气点戳中大众的情感软肋点。没有无缘无故无关联的引爆点,怎么样把蓄水的的力量在相对最有利的一天引爆是我们接下来日常运营的操作中要注意的点。

参与感:激活粉丝的动力之源

让用户从幕后登上舞台:放低姿态,哪怕通过自黑自嘲的方式进行鼓励用户的的从后到前,例如小茗同学的“不要脸”空白涂鸦瓶以及测试“不要脸指数”的H5页面。让我们活动的接触面门槛要低,有趣,大众影响范围要广。

角色扮演:粉丝社群的“津巴多”效应:通过角色认知和扮演,让用户参与到社群其中,不管是小米的全国各地域粉丝会还是“创造101”的王菊,让粉丝形成一种代入感,通过利用手中权力去重新定义女团,“为发烧而生”一个崇高目标和接地气的参与,让用户的参与感不是无所适从,而是有角色活力贯穿。

UGC传播:让用户影响用户:“我不是药神”的引爆,电影公映前的点映,获得了一批影响力不错的KOL甚至明星,例如韩寒。在众多电影紧凑排期前,社交媒体大量的好评,让药神获得了一批消费用户。通过用户到用户的传播,而不是

电影发行方--用户的消费者行为通道,让我们看到了活力互动裂变效应。

战术执行:参与感的“三三法则”:开放参与环节+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

为发烧而生

小米所谓的开放参与环节:就是我们把产品、服务、品牌、销售过程开放,例如小米的测试机能系统。

设计互动环节:例如小米同城粉丝会,通过设计简单、获益、有趣和真实的设计思路,互动的方法论和执行要不断优化;

扩散口碑事件:例如小米的铁杆粉丝,头上MIUI的狂热去发酵,去传播,不断的形成大号UGC传播的氛围,形成KOL+普通大众+铁粉的环形交集互动,最终打造一个结实的粉丝基盘。

目前的市场今天,深度分销体系已走上末路,从关注消费者到关注粉丝,从传统的“厂商思维”到“用户思维”,互联网市场环境已发生了大变化,我们要以变应变,通过借用粉丝去重新塑造品牌和用户的信任链,从传统的经营产品到经营人,从经营品牌到经营IP,活灵活现的IP,例如"天眼晶睛"娃哈哈,从交易思维到社交思维,例如泸州老窖的香水酒,通过植入话题,让我们的产品成为社交货币,同时标签化我们的产品,例如江小白,同时设计巧妙的分享机制,让产品成为互赠礼物例如“炸弹二锅头”酒分享有机会送一排,最终让产品成为社交的工具,而不再是简单的物品赠送,以往的“你过来,只要你分享就给你送一排酒”的不尊重用户被动的传递物品的单条利益链营销在今天已如昨日黄花不再持续适用。

作者:茉莉   个人微信号:Alice517628161

本文由 @茉莉杂记 原创发布于简书。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