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唐宋词解析:张先《江南柳·隋堤远》

2024-04-22  本文已影响0人  山中居士

                江南柳·隋堤远

隋堤远,波急路尘轻。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何况自关情。

斜照后,新月上西城。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译文

这是一个水陆交通要道,成日里不知有多少车马大路上来往,扬起“路尘”。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船只扬帆东下,随波逐流;也不知有多少人长堤上折柳送别,以寄深情。看见人们分手道别,愁苦就油然而生,更何况是送别友人的知己呢?

站在高高的城楼看着友人远去,伫立良久,从日落到月出。月亮已经挂上西城的天空,依着城楼望了又望,内心而产生了一个美好的向往,多么希望自己能成为这皎洁美丽的月亮,陪伴着你行千里。

详细解读:

《江南柳·隋堤远》是北宋词人张先创作的一首送别词。词中未具体刻画送别情事,而是通过古今别情来衬托一己别情,以烘云托月的手法将别情抒写得极为深挚。全词语言素朴明快,情调清新健康,风格别具特色。

上片起首一句从别路写起。隋炀帝开通济渠,河渠旁筑御道,栽种柳树,是为“隋堤”。“隋堤远,波急路尘轻。”两句是说:这是一个水陆交通要道,成日里不知有多少车马大路上来往,扬起“路尘”。不知有多少船只扬帆东下,随波逐流;也不知有多少人长堤上折柳送别,以寄深情。“隋堤”是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波急”与“路尘轻”分写水陆行程,暗示离别,寄有别情。

一个“远”字,既刻画出别者长路漫漫的旅愁,又刻画送者依依目送的情态。这二句着重从眼前、从水陆两路,横向地展开送别图景;第三句则着重从古往今来,纵向地展示送别情事。一个“多”字,几乎将古今天下此中人事全都囊括。正因为别情是如此普遍,也就容易唤起“见人分袂亦愁生”的感受了。末句以“何况”二字造成递进,突出个人眼前的离别情事。以上,词人没有具体写到个人送别情事,只客观叙写普遍的离情,只是“亦愁生”中才微露主观情感。

下片转写别后,别时种种情事都被省略了,这里只是着重写送者城楼望月的情景。“斜照后”三字非虚设,它表明送者城楼伫立的时辰之久,从日落到月出。“重望”又表明先已望过,上片“隋堤远”数句是日落前望中之景,至重望时应当是不甚分明了。于是送者抬头望新月,并由此而产生了一个美好的向往:“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此外与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相类,但“亭亭”二字却把月的意象女性化了,而送者的身份亦不言自明,“千里伴行”的说法更是真挚深婉。

总的说来,通首词没有刻画送别情事,更没有刻意作苦语,但通过古今别情来衬托一己的别情,有烘云托月之妙,将一己别情写得非常充分。全词也没有点明双方身份、关系,被称作“君”的甚至未直接露面,但通过新月亭亭的意象和伴行的着想,给读者以明确的暗示。词的语言明快素朴,情调清新健康,在送别之作中颇有特色。

张先

北宋著名词人

张先(990-1078),字子野,浙江湖州乌程人,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历任宿州掾、吴江县知县、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等职。皇祐二年(1050年),晏殊任永兴军(今陕西西安)知军,张先被辟为通判。后任屯田员外郎,知渝州、虢州等职。因曾在安陆郡(今湖北省安陆市)中任职多年,被人称为张安陆。治平元年(1064年),张先以尚书都官郎中的身份致仕。元丰元年(1078年),张先病逝,享年88岁。 张先擅长作慢词,与柳永齐名。他的词造语工巧,曾因三次使用“影”字而成为世称张三影的著名词人。张先著有《安陆集》,其中长调颇多。他的作品主要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男女之情以及都市社会生活,语言优美。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