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米仓胡同:参观智化寺(北京文博交流馆)
在北京市东城区禄米仓胡同内,有一座修建于明朝正统八年(1443)的智化寺,为北京城内现存规模最大的明代木结构建筑群。1961年3月4日,这里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3年4月19日下午,我乘坐地铁到达朝阳门,穿过热闹的银河SOHO购物中心,顺着大方家胡同和小牌坊胡同,终于找到禄米仓胡同内的智化寺。1994年,在这里成立北京文博交流馆,开展民间收藏展示,举办文化交流活动,促进文博事业发展。
智化寺原本是明朝司礼监太监王振的家庙,以感念皇恩的名义营建庙宇,英宗赐名为“报恩智化禅寺”。这里的建筑坐北朝南,总共由三进院落组成,从南向北依次为山门、智化门、智化殿、万佛阁等。如今,寺内的建筑大多被改造为展厅,介绍智化寺的历史文化和珍贵文物。
1.智化门
走进山门,迎面是智化门,为第一进院落的主要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单檐歇山顶,黑琉璃筒瓦屋面,南北墙面均为障日板壶门式门窗。在智化门的前方,竖立着两块御制题字碑,记载着王振与明代几朝皇帝的关系等内容。
在智化门内,原本供奉着弥勒佛像,两侧站立着四大天王。如今,这里是介绍智化寺历史的展厅,以及明英宗朱祁镇、清朝御史沈廷芳、建筑学家刘敦桢等人与智化寺的故事。
2.钟楼
在智化门东西两侧,修建有钟楼和鼓楼,上下两层,形制相同。黑琉璃筒瓦歇山顶,下层开设一座拱券门,上层四壁为木障日板。目前,东侧的钟楼是智化寺钟鼓展厅,西侧的鼓楼是博物馆文创品展示厅。
在钟楼的二层,悬挂着明正统九年(1444)铸造的一口大铜钟,高度169厘米,口径105厘米,唇厚9厘米。顶部中央是蒲牢钟钮,肩部装饰一周莲花瓣,每朵莲瓣上铸有梵文真言,中间铸有“皇图永固 帝道遐昌 佛日增辉 法轮常转”等铭文。
3.智化殿
穿过智化门,便是智化殿,乃智化寺内的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黑琉璃筒瓦屋面。在殿内中央的汉白玉石须弥座上,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弥勒佛和燃灯佛。在殿内顶部原有方形藻井,被盗卖给美国费城博物馆。
每天上午10点和下午3点,这里都会进行一场智化寺京音乐表演。它是明清时期流传在北京的传统音乐,发源于民间,来自于宫廷,传承于智化寺。如今,已有560多年历史,传至第27代传人,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
4.大智殿
智化殿前东侧为大智殿,坐东朝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这里曾经供奉着象征智慧的文殊菩萨,也被称为“大智文殊菩萨”。如今,作为临时展厅,这里正在举办以“光影遗珍”为主题的摄影师镜头中的智化寺,通过大量珍贵的黑白照片展示20世纪30年代智化寺的旧貌。
同时,结合文件资料和平面图纸,讲述新中国成立后智化寺古建修缮工程,以智化寺新旧面貌的变化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文物保护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
5.藏殿
智化殿前西侧为藏殿,坐西朝东,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此殿内不供奉佛像,放置一件转轮藏,因而得名“藏殿”。转轮藏是一种能旋转的柜橱,专门用来收藏佛经,取法轮常转的意思,比喻佛法,犹如车轮,辗转相传,永不停息。
在藏殿内顶部中央,有一座精美的藻井,上圆下方,雕工精细。在斜板上,描绘36尊佛像,以及藏传佛教坛城图案。外沿以覆莲形式层层向上,到达最高处突然变成仰莲,一尊毗卢遮那佛端坐于莲心之上。
6.万佛阁
在智化殿的后方,为高大的万佛阁,乃第三进院落的核心建筑。这里供奉如来本尊像,也被称为“如来殿”。殿内分为上下两层,四面墙壁都是佛龛,龛内放置小漆金佛造像。相传,这里共有九千余尊佛像,因而得名“万佛阁”。
走进一层的如来殿,中间是释迦牟尼佛,两侧大梵天和帝释天胁侍,旁边还竖立着一块明英宗颁赐藏经碑。据说,二层的万佛阁内,供奉着三尊佛像,中间是毗卢遮那佛,两侧是卢舍那佛和释迦牟尼佛。过去,万佛阁内顶部,有寺内最精美的藻井,被盗卖给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阿特金斯博物馆。
明正统十四年(1449),蒙古瓦剌入侵,王振怂恿英宗率军亲征,败于土木堡,全军覆没,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代宗即位,王振被抄家灭族。明天顺元年(1457),英宗复辟,追念旧事,在智化寺内为王振立塑像。
清乾隆七年(1742),皇帝下令,毁王振像,磨去碑文。从此以后,智化寺衰落。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智化寺又遭到破坏,断壁残垣,封闭佛殿。
民国年间,智化寺日益破败,靠出租房屋维持。新中国成立以后,多次拨付专款,全面整修智化寺。1992年,智化寺对外开放,再现了明代著名寺院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