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咪成长 正面管教婚姻育儿剽悍读书营

从对正面管教嗤之以鼻,到参加PD家长讲师认证课

2019-08-06  本文已影响5人  乐活雅

两年前,第一次见到正面管教这四个字,我的心里有种莫名的喜感:管教还分正面反面的吗?

从对正面管教嗤之以鼻,到参加PD家长讲师认证课

管教不就是管人和教训人吗?不就是父母说你不对就动手打你,不给你零花钱的节奏吗?居然还有正面管教讲师。粗粗一看,居然还真的有人以这个为职业,怎么可能呢?

当时我的心态就和我的老母亲一样:哪里还有这样的事,当妈怎么可能还需要别人教?

好奇心使然,我去查询了正面管教的定义,顺手买了《正面管教》绿皮书。在后来的线上社群学习过程中,还结识了好几位耐心、热心的正面管教讲师。

在我面临职场和育儿的双重压力下,其中一位老师耐心地和我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我们相识在一个时间管理的线上社群,随后又一起参加了一个读书营,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我又刷新了对她的认知: “求知若渴,积极上进,善于鼓励,勇于突破自我”。

于是,我毫不犹豫地参加了她的系列家长课。

通过书本的阅读、系列课程的学习,以及生活中的应用,我对正面管教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正面管教理念有着正统的心理学基础。

它源自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随着德雷克斯对理论的深化,进一步明确,每个个体都有两大内在驱动力: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

以前我一直不明白,孩子在我打电话的时候为什么特别喜欢粘人。

不理睬她,她会哇哇大哭;

凶她一下,她会哭地更凶;

哄她一下,继续打电话,她会锲而不舍地来夺手机。

弄明白了她只是需要归属感,即更多的关注,我便知道了如何应对这一场景。

我现在会提前和她约定好,妈妈接电话时她可以玩的游戏:

1. 玩平日很少玩得玩具。

我买了两样新的玩具,这些只能在我接电话的时候她才可以玩;

2. 设定手势含义。

如果妈妈在接非常重要的电话,就会用手指贴近嘴唇,表示她需要安静。现在,她一看到我做这个动作,也会模仿我的动作,然后就去找她喜欢的绘本。

3. 奖励。

每个周末,我们都会绘制一个小格子。当我每次接电话超过5分钟,她就可以在小格子里画个圈圈,积累到5个圈之后,她就可以得到一颗复活节彩蛋(一个巧克力)。每次电话一响,她都是立马把手机拿给我,然后把她那个5分钟的沙漏倒过来。沙漏漏玩,电话没结束,她就立马去画圈圈了。

正面管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的生活。

我是一位单亲妈妈,孩子在工作日都是外公和外婆带,只有我晚上下班后才能看到妈妈。回忆我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正面管教是毫无瓜葛的。父母们都非常信奉“棍棒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

小时候,考试成绩不理想,离不开竹笋炒肉;

不小心把东西摔坏了,就要自己去拿尺子,打手心;

到了18:00还赖在同学家里想看完每天一集的动画片,妈妈立马拿着小树枝来揪我回家……

现在女儿过了三周岁,偶尔吃饭不认真,我妈心情不好的时候,总想动手来教训孩子。

看我不愿动手,偶尔还会赌气地吐槽我“看你宠的。我看你以后怎么管教。”

不管老妈怎么赌气,我则是耐心地将孩子拉到一边,和她讲《肚子里的火车站》的绘本。

告诉她肚子里的小精灵是怎么工作的。如果没有饭饭进去,小精灵们会饿的发晕,都站不住脚,那就没有办法工作。小精灵饿倒了,宝贝就会肚子疼。

或者是编故事,说米饭和蔬菜想手拉手,去宝贝的肚子里玩滑滑梯。宝贝不吃饭的话,饭饭和蔬菜他们就会很失望,就像妈妈不让宝贝去游乐场一样的。

女儿听完之后,没一会就会高兴地去吃饭。

一边含着饭,一边嘟囔着“小精灵需要工作,小精灵需要能量;他们想去玩滑滑梯,呜呜呜。”

因为有了正面管教的认识,我意识到惩罚是很糟糕的选择。

父母在我们小时候进行的惩罚,表面是上让我们变得好起来。但实质上,我们只是迫于恐惧,迫于被打而被动的屈服。遭遇惩罚的小孩子真的很可怜,他们要么变得更聪明,避免下次被打;即使被惩罚,他们也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只会怪罪父母,或觉得自己只是不小心。

父母是孩子的守护者,但最终每个个体都是独立的。

我们育儿的目的是什么呢?

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有自我价值感,有内省能力,且具备各项生活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人。

目的明确了,我们在面对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就知道该怎么办了。

我们需要纠正的是错误,不是孩子。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错误总是无法避免的。

家长需要做的是让孩子学习到,下次遇到类似问题时,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错误不是灾难,错误是我们学习的绝佳机会。

那正面管教有哪些标准呢?主要包括这四个:

1 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

2 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

3 是否长期有效?

4 是否能教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

面对孩子偶尔的挑衅时,我时常提醒自己注意:

自己生气或有其他情绪时,需要厘清,是因为觉得自己没了面子,还是因为孩子的行为本身需要调整。

觉得自己丢了面子,是很多家长在面对有其他人在场时大发脾气的主要原因。

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远比别人嘴里的一句评价要重要多了。

不管别人是不是觉得荒诞,家长需要平静地教会孩子正当的反应和行为。

家长的冷静和淡定,也是孩子在未来应对类似场景的榜样。

虽然老妈偶尔还会发飙,说我宠坏女儿(只是因为我不愿惩罚孩子)。

但最近在游乐场里,当一群带孩子的阿婆们聚在一起时,老妈明显感觉到了女儿和其他同龄人的不同,虽然那些孩子很多都去上过早教。

1. 女儿有礼貌,见到小朋友就会打招呼“Hello, hi。”现在,她已经会说6,7种动物的英文名,8种常规颜色的英文,会唱字母歌,另外3首英文童谣,会用英文从1数到10(得益于我们几乎每天都玩的躲猫猫)。

2. 女儿不吃别的家长或是小朋友递过来的食物,立马会说“谢谢,我不要,我家里有。”等下次去超市的时候,她就会拉我袖子说 “妈妈,我看到小妹妹吃过这个,我也想要。”妈妈当然是立即买。

3. 女儿很喜欢和小弟弟小妹妹或同龄人玩。小弟弟偶尔推搡一下,她也没有关系,反而过来找妈妈说“妈妈,我和小弟弟玩。他真有趣;他好可爱呀。”

4. 在游乐场玩积木或其他玩具时,如果有其他小朋友也对她手中的玩具感兴趣,她就会大方地递过去。“我们一起分享,分享玩更开心。”

5. 刚满三周岁的她,一听到音乐就会自娱自乐地舞蹈;

6. 看到一起玩耍的人,就喜欢问,“你属什么?”然后就开始小大人般地聊天。

7. 外婆或妈妈忙碌的时候,她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安静得看绘本……

女儿成为现在的样子,都得益于正面管教在我们生活中的渗透。

陪同女儿的时间也会转瞬即逝,我只希望自己能教会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

因为了解了正面管教的理念,我希望自己能深度地学习,能一次又一次地提升,以求更好地生活。在此基础上,我也能为周边的朋友提供帮助。

所以,正面管教家长讲师认证课,我来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