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科技

错了!就得认!

2019-08-09  本文已影响8人  铁哥炖

这篇文章,已经被我删了。

原因是我在文章中错误的表述了星巴克积分规则,误以为星巴克问卷积累的“等级星星”,跟消费获得的“好礼星星”是等同的。以为积累“等级星星”也可以跟“好礼星星”一样可以免费兑换饮品或者是食品。

文章同步发到知乎上,收到了不少的评论。

还有不友善的,就不截图了,这些或友善或不友善的评论,我的态度是照单全收。

错了!就得认!

不友善的评论里有说我是“营销号没喝过星巴克的”,说我喝没喝星巴克嘛,这我都是无所谓的,我也不是很care别人怎么看我,或者我喝没喝过星巴克。主要是说我营销,我人微言轻营销个啥呢?我的更新和同步其他平台都是那么的随缘,甚至连涨粉的欲望都没有,写作主要是作为自己工作生活的观察和总结,哈哈……

也没关系,毕竟就是自己在公域流量中发表自己的言论,要是论据事实都是错的,就一定要认错。我很感激这次“翻车”经历,能让我以后加大核实信息的力度,尽量少犯错误,也感谢知友或善意或者不善意的提醒。

不过说真的,从0开始喝到金星级,我还真不知道原来回答星巴克问卷回答的星星和能够兑换的星星不是一个概念。我在星星上的看法一直是:填问卷能获得星星→星星可以兑换饮品。下图里面也是说的9星星换一杯,没有说需要什么类型的星星呀。我竟然一直先入为主的认为星星都是通用的,没有种类的差别。此次“翻车”的另一个原因是:我自己对小便宜不是特别敏感(也会薅羊毛,但是比较怕麻烦),不会刻意去留意去看自己回答的问卷有没有积累几颗星星,以及哪种星星能不能兑换。

这是我的问题。

当然你也可以说我这个图喝到金星是假的,这倒没什么关系,我也不想证明这一点。写那篇文章好像也跟星巴克星星能干啥没什么关系,主要是看了《先发影响力》这本书,书里提到的观点,刚好发现在实际生活中的“星巴克问卷”可以作为观点的实证:

在现代公司之间的竞争中,技术开发,生产工艺,以及商业模式随着员工的流动和信息的流通,都是非常容易模仿的,一家公司想要让自家的产品,跟其他精品产生本质的区分,是相对比较困难的。尤其是在低端零售和过度竞争的传统制造业等低护城河的领域。

《穷查理宝典》中查理·芒格说:「纺织厂引进更高级的纺织车不会提高收入,反而没有必要升级,因为升级的好处全都流向了消费者」。

这个结论的原因在于竞争

比如说A纺织厂引进了更先进的纺织机械,短时间内A厂效率是提高了,织物的产量和质量也更高。从经营的角度讲,似乎成本下来了,盈利会短暂的提高。但是,A纺织厂没有任何能力阻止B、C、D等其他纺织厂引进同样先进甚至更为先进的纺织机械

由于竞争,B、C、D纺织厂会跟进引进同样先进甚至更为先进的纺织机械。这样一来,先进机械活着技术虽然促使生产的织物质量更好,可是它同样使单位时间出产的织物比原来更多了。导致市场上整体供给>需求,A厂(包括B、C、D纺织厂)织物价格不仅会快速回落到原来的均衡水平,甚至会比原来更低。

那么如何破局呢?

有一种方式是大规模铺天盖地的广告以及推广活动,来打造品牌,送礼直送脑白金就是通过这个方式赚钱的。很多化妆品品类营销费用占比,可以达到总销售额的30%甚至40%多。这种方式虽然有效,但是费钱。

另一种相对廉价的方式,就是通过一种方法,把客户的注意力转移到具体的产品、服务或者概念上来。只要能够把客户的注意力聚焦到自身产品的某些焦点上,而非竞争对手的产品特性,就能够通过客户的详细审查,在和竞品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先发影响力》一书中,写到:如果让客户聚焦在特定的某个品牌上,屏蔽其他竞争对手,能够创造出实质性的优势。

如果你同意参与一项消费者问卷调查,只允许你考虑某一固定品牌的产品,而不让你考虑其主要竞争对手的产品,那么你对该强势品牌的评分就会提升。

通过单方面的引导评估,让用户的心理划向预期的轨道,就能够让用户对产品更为重视,也更愿意Pay for it。

通过单方面引导的问卷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收获用户实际体验的数据,用以改进产品和服务体验。额外的,还能够让用户聚焦注意力在它们最认可的某一个点(星巴克可能是环境,味道,服务态度,等候时间等),并不再去比较其他竞争对手的优点。

这个深厚的功力,还是非常值得互联网从业者包括星巴克的竞品去深入了解学习的。

瑞幸的二三事

最后感谢知乎的小伙伴对我的指正,谢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