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创作提供灵感粤港澳青年作家创作学会读书

《沉默的大多数》----关于沉默

2019-01-21  本文已影响131人  于于于于撒丶

王小波在这本书中讲述了许多他的经历,批判了很多他不认可的现象,大部分在我看来批判的切入点可以说是鞭辟入里,每个字都直指他想要批判的核心。

开篇几章他都提到了在喧嚣的话语圈下面始终有一个沉默的大多数,虽然现在和王小波写此书时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不置可否的是,这个沉默的群体变得更大。现在沉默的群体不再像当年一样只会在私下里交流谈话。现在的网络成了沉默的大多数们新的交流平台,在这里没有人知道你是谁,可以畅所欲言的讲,甚至有人讲得很凶,达到了暴力的程度。但是当你在街上看到这个人,他依然是那个双手插兜,把脑袋缩在衣服里的那个从不与人交谈的大多数。

王小波那个年代的人沉默是因为不敢说,因为他们经历了特殊的历史时期,在当时如果乱讲话或许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那段时期是一代人的痛。而现在的人沉默又是为什么呢?难道真的像龙应台所说“中国人表现出来的沉默其实就是怯懦。”是这样吗?这里王小波所给出的解释是因为中国的传统教育所导致,我对此非常认可。

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我们要中庸,白话解释大概就是不落后也不争先,孔子将中庸之道当作是一个最高的道德标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最高智慧。在中国的教育之中,中庸之道便一直潜藏在其中。从小父母老师就教育学生孩子,不要做一个特立独行的人,要合群,在成长过程中棱角逐渐被磨平,而长大以后我们更是习惯了随大流,面对一件事情其实所有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没有人去当面表达出来,所有人都在等第一个发表意见的人,然后赶紧蜂拥而上过去附和,正是这样的教育之下,诞生了越来越多的沉默的人,在网络的催生下沉默的大多数反倒壮大起来,沉默的人在公开场所不敢表露或不屑表露的思想,都会在网络上表述出来,充分行使了他们言论自由的权力。

书中王小波有一个观点,我看了以后脑袋仿佛受到重击,有种瞬间开窍的感觉“古人曾说:天下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但我有相反的看法,假设历史上曾有一位大智者,一下子发现了终极真理,根绝了一切发现的可能性,我就情愿到该智者以前的年代去生活。这是因为,假如这种终极真理已经被发现,人类所能做的事就只剩下了依据这种真理来做价值判断。”以前一直把孔子当作圣人,把孔子的语录奉为圭皋,当作人生之书。看了王小波的这段论证,发现确实是这个道理,如果孔子的话全部都是正确的,那么中国恐怕早就一统世界了,毕竟仁者无敌。

时代一直在发展,保不齐现在的科学理论不会在将来被推翻,以科学的严谨得出的结论都有可能被推翻,那么孔子的话为什么就全都是对的呢,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儒家仅仅也就是百家当中的一家,若非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家立为正统,那么到如今,说不定就是那家的老祖宗称圣呢。我在这里并不是想否认孔子,只是时代在发展,不应该有哪一个人的话就完全是真理,如果万古不变的真理出现了,那么活着的意义除了重复还有什么。人是有差异的,万物是有差异的,即使有真理出现,它也应该顺应时代做出改变,不然迟早会被时代所抛弃。

我认可王小波的批评,最主要的是他让我学到了一些知识。道理不应该非对即错,总是存在两面性,更确切的说应该是多面性,想要适合这个时代必须不断进化才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