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牢骚点燃小焦躁
今天,女儿的小牢骚有点燃了妈妈的小焦躁。
女儿又说:“这哪是上大学的样子?每天晨读晚自习一样不少,导员不仅到宿舍查,还会在校园巡查。”
“如今,大学本科的竞争本就激烈,考研上岸比高考进名校还难。”妈妈陈述现实。
“可是在我初中高中时很多人都告诉我们,等到上了大学就好了。可如今终于进入大学了,并没有好呀,还是管的这么多这么啰嗦。”女儿有失落还有委屈。
“你信以为真的这些话,妈妈说过吗?”妈妈有些烦躁。
“你是没说过,可是身边很多人都这么说。”女儿回答的声音渐小。
“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就需要去印证,不可随意相信耳听的事。即便是父母、老师或更权威的人士所说。就像你小时候听过的小马过河故事中的小马。”妈妈继续说,“就像你小时候想喝水,妈妈帮你倒完水之后,告诉你要自己先试水温,然后才能放心大胆地去大口喝。因为对水温的耐受因人而异。即便是你最亲近、最信任、最爱你的人,她的经验体会也不能完全照搬到你的身上。”
“‘进入大学就相当于进入了保险箱,上完大学就能够顺利分配工作’这类的想法,是滋生‘上了大学就不用那么努力用功花时间去学习了’这一观点的培养皿。而如今,竞争,内卷,早就是另一番景象。从网上看到那些清华园的五点半,北大凌晨四点的自习室这类报道就可知上了大学不是终点。”妈妈有说教之嫌(其实,就是开始说教了)。
“那我就是单纯地发发牢骚还不行吗?”女儿祭出撒娇杀手锏。
“只为了发发牢骚可以,但是不断重复这个牢骚,那就是负能量的输出了。”妈妈稳稳接住女儿的撒娇却不妥协,“我们自己能把握、能调整、能改变的,那是牢骚;对于那些说了也改变不了(无话语权)、摆脱不掉(无选择余地)、又不能洒脱放弃的(未彻底厌弃),那就是废话,多说无益,还自我消耗。”
妈妈愿意陪伴女儿的成长,也喜欢倾听女儿的诉说,能够包容女儿的牢骚。但是今天对于不知道是第几个“又”的这种类似的抱怨,觉得必须要说说话了。
在我们无论是做事,还是学习、生活的当下,都该不忘初心,更要牢记方向。多用积极的、向上的、阳光的心态面对。
妈妈陪伴女儿成长,妈妈就需要教会她与自己对话,教会她从自身寻找能量不断滋养自己。
女儿的小牢骚里是依恋,妈妈的小焦躁中盛满了爱。